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娟 《民主》2023,(5):21-22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实施,为学校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工作释放了更大空间。然而,要实现从“面向人人”到“多样化、高质量”这一跨越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主要存在以下制约: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美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这样的解释:“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功能在于怡情悦性,潜移默化地塑造灵魂,以至于移风易俗,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教育手段。 美育与其他的教育手段相比,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形象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罪犯,达到教育的目的;情感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激发罪犯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陶冶罪犯的性情,改变他们消极的心理;愉悦性,美育所采取的形式是自由的,没有丝毫的强制性,凭借美的事物本身的魅力吸引罪犯,改造罪犯;深远性,美育是用美的事物熏陶罪犯的灵魂,在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引起心理的转化,改造效果是明显的,影响是深远的。基于美育的这些特点,美育对罪犯的心理矫正有多种重要作用,概括地说,包括:  相似文献   

3.
周志勇 《学理论》2009,(10):199-200
处于历史转型期的蔡元培美育思想是在中西文化异质化合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其对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历史性创建,为当代美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当代美育的发展应与时俱进,会通中西,有所创造。同时。美育的发展应该坚持其应有的独立品格,在坚持美育的“自律论”对“工具论”的统率地位的基础之上,发挥美育的作为其他手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实现了从人民自发的创新治理到党建引领的合作治理、从社会治安的技术治理到社会安全的全域治理、从共同利益凝聚到共同意识塑造的转型,其突出的实践成效是帮助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大治”局面、构建了社会共治的中国模式。在新征程中新时代“枫桥经验”被赋予新使命新地位,为此要进一步创新治理体系,主要包括实现与领导干部自上而下地接访群众的制度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基层治理的闭合循环;加强基层社会的能力建设,建设一个具有更强韧性的基层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美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教育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对教育美育及其实践途径作一分析,以求从美育创造力的培养,趣味教育、教育活动形式美、教育作品美、师表美等相结合的途径来推行教育美育.  相似文献   

6.
谈谈数学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之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美: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立与统一美等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到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同时,发挥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8.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感觉发展为艺术的、审美的形象思维,进而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感的愉悦激发人们创造美的激情,进而逐步优化育人环境,这  相似文献   

9.
化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具有学科美,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学子不停地追求与探索,而化学实验美则是架构化学美育的主体,对认识和研究化学知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学科教育中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包括向学生展示化学物质美、实验装置和谐美、化学变化美、实验操作美、化学实验史事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话语渊源上可以追溯至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从历史比较维度切入研究思考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持和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维度、文明维度、目标维度和本质维度,都明确坚持了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硬核”内容,同时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对之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启者们的一种崇高致敬,也是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更高总结提炼,从而为坚定“走自己的路”、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树牢“四个自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鸿雁 《学理论》2009,(18):203-204
化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具有学科美,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学子不停地追求与探索,而化学实验美则是架构化学美育的主体,对认识和研究化学知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学科教育中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包括向学生展示化学物质美、实验装置和谐美、化学变化美、实验操作美、化学实验史事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新市 《党政论坛》2011,(21):53-55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  相似文献   

13.
武军 《各界》2010,19(1)
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启迪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的特点,易为幼儿所接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略身边资源,盲目追求城市化,千篇一律地照搬照学大城市幼儿园的理念和方法,丢掉了广阔农村的大好资源,没有了自己的特色,致使农村幼儿对那些脱离生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14.
阳朔县将不断提升硬件环境、服务平台和旅游惠民水平,实现“文旅融合、城景一体、全域发展、居旅相宜”,全力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阳朔县旅游将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转型升级,塑造“画里山水,栖居阳朔”旅居目的地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付忠霞 《学理论》2013,(8):144-146
群众文化与美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育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是美育的普遍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济南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凝心铸魂、指导实践,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7.
唐亚 《各界》2009,18(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所以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审美在移风易俗,美化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寓善于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日本和美国曾经都有人认为,日美安全联盟已失去存在的意义,并主张废除日美安全条约.今年9月下旬,由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出席的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会议发表联合公告明确宣布,克林顿总统和村山首相于11月20日在大阪举行的两国首脑会晤,将重申日美安全联盟“对两国的重大意义”和“在冷战后新时代的作用”.目前两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冷战后日美安全联盟不应削弱,而应进一步加强.这一动向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真正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让美经常而系统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是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中的美的因素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汉字文化蕴涵丰富,具有形象美、想象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等美学价值。汉字教学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