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我国对无偿献血是有一定的奖励政策的。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规定,公民献血达到一定数量后,本人和亲属可享受免费输血待遇。既然一人无偿献血全家受益,那通过浦江县出台父母无偿献血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有何不可呢?再者,目前我国不少地方都有中高考加分政策:见义勇为可以加分,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者可以加分。既然这些都可以加分,那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从优先到加分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招生对于"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这一政策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符合当时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制度。1956年,高等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进一步规定了优先录取的分数控制幅度,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相似文献   

5.
李娜 《江淮法治》2014,(20):24-24
不久前,浙江浦江县人民政府出台《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其中一项“父母献血子女中考可加分”的优惠政策被人发上了网后,迅速引发争议并发酵。赞成者认为鼓励献血并无不妥,反对者则认为把献血和加分捆绑在一起,违背了无偿献血精神,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张俊林 《江淮法治》2009,(14):60-60
这些年,伴随着高考备受争议的莫过于高考加分政策。今年更因为重庆31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发生,使得全国上下,上至学者下至百姓,纸媒也罢,网络也罢,惊呼声、谴责声纷起,一时间众说纷纭。本刊新闻聊斋栏目约请了几位作者,来谈谈“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7.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13):14-15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在如此严肃的高考当中,分数上的高人一等难道真的就如此轻而易举吗?究竟还有哪些潜规则正在侵害着高考制度的公平?目前的高考加分制度又到底该不该彻底取消?  相似文献   

8.
海棠红 《江淮法治》2009,(14):61-61
正高考加分政策。 至于照顾加分,例如华侨、归侨子女,我以为,完全没有政策加分的必要,考试的前提就是公平,华侨或者归侨的子女,应该和普通家庭子女一样考试面前一律平等。否则,难免我们的孩子会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加分存废之争颇为激烈。高考加分有实质平等和令人信服的利益为其宪法根基,它应当规范但不应废除。高考加分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行政许可,对于造假等违法加分的处罚应是一种行政处罚,两者都必须依法实施。长期以来高考加分的"法律"依据是教育部和省级招生委员会发布的招生规定,此种中央和地方双重许可的高考加分设置导致现行的高考加分严重失范。国务院应依其职权制定专门调整高考加分的行政法规,该行政法规应取消福利性加分,严格控制鼓励性加分,充分许可补偿性加分,并适度提升加分幅度。为保障高考加分权利,该行政法规还须就高考加分争议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处置体优生高考加分问题联合调查组日前已经确认,本溪高中等存在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情况。一名高中生要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加分,要经过比赛、办证、审核、测试四关。那么,这些学生是如何连闯四道关口获得lo分加分的呢?随着调查的深入,这样一起具有“标本”意义事件的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公布,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考录公务员时不再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引起舆论质疑。对于公务员考录加分日益泛滥的问题,进行清理,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加分政策,该不该取消.则应该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行。公共政策既不应该“随心而出”,更不应该在毫无缓冲的情况下“急刹车”,因为这都会让公共政策失去了可预见性.从而伤害了公平。  相似文献   

12.
汪热 《法制与社会》2013,(14):73-74,76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出现了一些"风险化"的新动向:"法益保护早期化",刑事法网严密化和刑罚处罚重罚化。这些新动向使刑法在遏制风险的同时,自身也潜藏着风险:自由保障机能被弱化,泛刑法化、重刑化和危险犯被滥用。要消除这些风险,必须在整体上坚持"立罪至后",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完善食品安全刑事立法,并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最好的社会政策也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3.
自从《教育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教政法[2004]9号)废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以来,教育部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每年一颁布。其中有关规定高考加分的内容表现出随意性、混乱性和规定出台不透明性。本文从规章制定的程序要求出发,剖析我国高考加分规定法律定位、实质和程序缺陷及未来制度设想,以期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话题背景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深圳为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提出了“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优惠。这一加分政策引发了广泛质疑。不少市民认为,教育是公共资源,把父母从事的优势行业作为子女加分的条件,对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当今制度改革的最大热点。法治社会里,法官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卫者,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本文通过对应然与实然、能动与保守、实体与程序、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四个问题的阐述,来细化法律法治星空下的法官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文生 《当代法学》2011,(3):150-15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充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控制犯罪、保障人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侦查监督部门中运用时存在着逮捕数量过大、"以捕代侦"普遍、目的手段错位、贯彻难以到位、处理有失公允、缺乏协调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当前受到我国司法实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切合了社会需求,有着深刻的内在合理性。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符合我国寻求和谐发展、奔赴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轻缓"。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容是有宽有严,宽严结合,宽与严之间互动互补、互相衔接,保持相对平衡,既不能宽大无边也不能严厉无度。"宽"是该宽则宽,强调非犯罪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理念。在侧重"宽"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严"的一面,做到了对"宽"与"严"  相似文献   

18.
崔明健 《河北法学》2011,29(2):119-121
新修订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程序规则》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则主要修订内容有:对诉状形式和传送方式提出电子化、无纸化要求;将文件的互联网络传送方式放在优先地位;增加"书面通知"程序;明确规定"该规则与争议解决机构补充规则相冲突时,该规则效力优先"。这些修订内容体现了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程序效率的目的,有利于域名争议的高效、公正解决。修订后的新规则对我国域名争议解决相关程序规则的修订与完善,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2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这是我国卫生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对血液的管理步入法制转道。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非常关心和重视。献血法共有二十四条,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禁正血液卖卖,为保障公民安全输血和用血提供了法律依据。一、制定献血法的必要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卫生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必要条件,而献血和输血则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用以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必要手段。宪法还规定,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尊重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献血,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履行"尊重社会公德"义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血液及血制品,是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源泉,但是来源不洁被"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又可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以各型病毒型肝炎(甲型除外)、艾滋病、梅毒等为主的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不仅威胁献血者,而且威胁输血者的生命与健康,其危害广泛而严重。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血液污染及输血感染,一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政局动荡,导致政府下台。血的教训使世界各国达成共识:血液事业必须在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发展,无论是献血者、献血组织者还是献血管理者,都应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互相帮助、无私奉献,而不能受利益的驱动,以赢利为目的,把这项事业作为一项"营业"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