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五五"普法规划首次把农民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后,"六五"普法规划继续要求将农民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强化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普法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决定了我们在组织实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时,必须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内容的同一性,方法的唯一性,时间的统一性,队伍的单一性"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创新的理念,努力探索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和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约3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人员长期外出务工。与此同时.每年也有上万名省内外民工来本县“帮工”。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农民普法始终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伴随着农村发生的新变革.“五五”普法在农村也遇到了一些新困难,体现在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内容难理解、效果难显现等。针对上述情况,我县司法行政部门在广大农村实施了农民普法“金钥匙”工程.对农民普法作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车俊 《中国司法》2006,(7):21-22
“四五”普法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农村普法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依法治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提高认识,努力夯实农村普法工作基础我省有6800多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近80%。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因土地承包征用、干部选举、宅基地、婚姻邻里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复杂、多样的特点。依法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同样,普法工作的重难点也在农村。本文首先从普法者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法律在农村难以普及的原因,接着采取逆向思维方式,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从法律实效、法律成本、社会保障、宣传教育等几方面重点分析了“如何才能让农民接受法律”,得出了“普法原本不孤独”,需要立法、司法、行政及民间组织和民间活动等多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改进和创新的结论,以期对农村普法工作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8日,由152名乡邮递员组成的"普法信使"从江苏如皋安定广场出发,将各类法制宣传资料送到千家万户,从而拉开了如皋市"普法邮路通万家"工程序幕.两年过去了,此工程效果怎样呢?日前,笔者进行了跟踪采访. 一项普法创新工程 如皋是一个有着145万人的人口大市,普法工作面广量大.如何将法律送到农民手上,惠及广大群众?如何建立长效普法机制,确保普法效果?该市在普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201 1年年初,如皋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六五"普法期间,由如皋市法宣办、市司法局、市邮政局联合组织,在全市实施"普法邮路通万家"工程.  相似文献   

6.
经过农村"五个"普法运动的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但是,农村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还比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指出要推进农村的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关键是要深入农村的普法。深入农村普法,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尤其是要在农村形成多渠道、全民参与的普法运作机制和形式。湖北恩施州首创的农村法治建设新模式——"治安中心户"防控机制,在农村普法教育实践中取得了特殊的效果,成为新形势下农村普法教育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普法”工作面广量大,而主要对象农民居住分散,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要把全体农民组织起来,在五年里使法制普及初见成效,确实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教育工程。我以为,农村普法应着重从农民的心理状态出发,通过实际案例使他们切身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加强农村普法工作,探索农村普法工作的新思路,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组织了关于农村普法工作现状的书面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涉及到94个县区,对象有农民、教师、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法律工作者、律师、司法助理员、农村基层干部、县区依法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县市的实地调查,现将笔者对农村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整理如下,与同行共商。一、农村普法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南既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如何对7000多…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法律知识在农村得到了广泛普及,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农村普法中存在的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临时经商.普法对象难集中;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普法时间难安排;  相似文献   

10.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09,(11):16-19
6月4日和5日,本刊记者随“江淮普法行”采访团在和县进行了采访。该县在“五五”,普法中创造性地实施农民普法“金钥匙”工程,可谓抓住了“五五”普法的重点,破解了农民普法的难点,创新了基层普法工作的机制,扩展了普法,依法治理的平台,取得了许多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唐云岭 《江淮法治》2009,(14):12-14
把法律知识喻意为雨水,农民群众喻意为禾苗,依靠区、乡、村、组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像雨水灌溉禾苗一样,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贴得最近、用得最多的法律知识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每个农户家中,以满足农民对法律的需求,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这就是宣城市宣州区创新实施的“普法浇灌工程”。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五五”普法规划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的需要,立足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首次把农民列入普法的重点对象,这就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亟待我们深入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题。今年5月,  相似文献   

13.
胡国林 《法治研究》2010,(10):86-87
中国是农业大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普法成败系于农村。“五五”普法纲要对农村普法也提出了要求。在“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六五”普法即将到来之际,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农村普法任重而道远,如何创新农村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浙江普法宣传挂图(农村版)》的出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吕强 《中国司法》2015,(4):27-30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普法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显得尤为必要,而社会普法机制是开展普法教育的有效架构,是提高普法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决定又再次强调:"健全普法教育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普法教育机制,加大统筹力度,更新普法理念,整合各方力量,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手段,是提升普法  相似文献   

15.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法治文化建设与城镇相比较为滞后,而西北宁夏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则更为落后。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三年,对全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经历二十几年,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宁夏农村法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实地调查问卷,针对宁夏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宁夏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普法和依法治县已作为实施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如何在“四五”普法中,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县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应借鉴前3个五年的经验,着重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保障“四五”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建立一个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普法依法治县的组织和领导。县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区域,县级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主要涉及的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热点、难点等许多实际问题,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拿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五五"普法以来,郎溪县充分利用乡村本土人力资源,发掘基层法律人才,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普法的热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农民普法讲习会",将普法队伍建在农民群众之中,根据农民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  相似文献   

18.
罗飞 《中国律师》2010,(10):23-25
在农村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乡村农民的教育需求、医疗需求、住房需求现在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但“法律需求”对农民来说还是一个奢侈品。为了推进我国的普法建设,有人提出了“一村一律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2011,(6):33
农村普法一直是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去年年初开始,浙江省建德市乾潭司法所针对当前农村普法因资金、人员及场地、设备限制,影响普法成效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情况,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新举措。从创办司法所工作简报到开办法律讲堂,再到法律图书角科学设置,通过资源整合,较好地提高了普法成效,促进了基层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离他们赖以生存的乡村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农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观上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宏观上就是造就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农民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形成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1、在职责上缺乏明确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还是具有政策性和临时性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