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削减13个死刑罪名,具有充分的事实和价值根据,因而备受关注。在当前背景之下,国家立法机关削减死刑罪名的立法举措意义非凡。该举措表明国家决策机关在死刑问题的认识上向曾有的理性、冷静态度回归,对于推进死刑制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该举措也是对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积极贯彻,有助于我国刑事法治的进步;该举措体现出国家对公民生命权利这一基本人权的充分尊重,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和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我国刑法立法改革不断推进、司法改革不断深入的一年,也是我国刑法理论发展的重要一年.刑法学界立足于刑法立法和司法改革发展,针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集中在死刑罪名的削减、自由刑的改革、老年人犯罪从宽与免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民生问题的刑法保护.在2010年刑法学学术年会上,刑...  相似文献   

3.
傅达林 《法庭内外》2010,(10):45-45
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将是1979年第一部刑法颁行以来,我国立法机关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前死刑罪名一直在单相增加。这意味着我国在继2007年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后,在控制死刑方面又有了一次实质性进步。与此同时,草案还规定对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未满十八周岁、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司法体制改革无疑开始从片面“严打”的反思中,走向“宽严相济”的蜕茧成蝶。  相似文献   

4.
限制、减少死刑乃至废止死刑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而中国刑法中死刑罪名的泛滥以及司法实践中对死刑的过度适用之现状,与当今国际社会法治发展进步趋势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可以经过如下三个阶段逐步废止死刑:一是及至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基本废止非暴  相似文献   

5.
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构成了当今中国两个最鲜明的主题。然而,由于法治与改革具有不同的思维走向,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冲突,要想同时搞好这两项伟大的事业,首先需要处理好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改革观,进而才能发挥改革、法治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功能。目前的中国,不进行改革社会矛盾难以化解,社会转型难以完成;而不推进现代法治建设,改革则可能会失去方向,社会转型会失去目标。法治中国建设事关国家治理体制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把法治当成工具,还需要把现代法治作为目标,用法治精神塑造改革的决策和行为过程,引领改革的伟大事业。法治优先、改革附随是法治改革观的主要内容,也是十八大以来法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日,《刑法修正案》正式颁布实施,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废除了多项死刑罪名。死刑是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代价的最高等级的刑事处罚措施,死刑审判制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司法制度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刑法修正案》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死刑审判制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结合欧美国家死刑审判制度的现状,就我国死刑审判制度改革过程中若干争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取消死刑已成为一种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一直通过刑法修正案不断取消或限制死刑.2014年10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集资诈骗、走私武器、弹药、组织卖淫、强迫卖淫等9个适用死刑的罪名.若刑法修正案通过之后,我国仍有46个罪名适用死刑.但是,目前完全取消死刑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本文拟对学界关于死刑存废的两种理论加以深入探讨,进而分析我国目前阶段不适合完全废除死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径与步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刑事法领域乃至整个法治领域最受关注的重大现实法治问题。它关乎中国刑事法治的重大进步,关乎社会的文明发展,亦关乎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其意义显然已超越了刑事法的视野,而为全社会所关注。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教授长期以来参予我国的死刑立法与改革,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死刑制度改革的文章,引起较大反响。为此,本刊刊载其关于本问题的访谈,以期对我国的死刑制度改革作一理性的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并探索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道鸾 《时代法学》2007,5(2):36-45
少用、慎用死刑是董必武同志的重要法治思想,少杀、慎杀是现阶段中国对待死刑的重要刑事政策。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拉开了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序幕。应当从立法上逐步减少并保证死刑的正确适用,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改革和完善中国死刑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指南 《法制与社会》2011,(29):296-296
死刑废止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逐步废除死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缺憾,要求对刑法进行进一步改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刑事法治现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有益于刑事法治。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一经公布,就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草案关于减少死刑罪名、新增若干罪名、老年人犯罪以及黑社会犯罪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以期对我国刑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刑法的修改不仅与普通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承载了一个社会法治文明进步的期待,历来受到民众的瞩目。此次第八次修正,是我国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以来较为全面的一次修改,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影响可想而知。从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看,修正案(八)草案不仅在合理限制死刑、提高刑罚体系科学性上进步明显,顺应了刑罚轻缓化和法治文明进步的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主流民意的良好回应。  相似文献   

13.
关注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议问题意义重要。死刑制度改革应当采取立法与司法并进的路径,并持续关注死刑之司法控制,配合修法时机集中关注与促进立法改革;对于死刑改革的步骤,我国应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并结合死刑罪名的不同情况,在本世纪上半叶分三个阶段逐步废止死刑;在制度与观念的关系上,应以适度超前的死刑制度改革引导民众死刑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死刑改革关乎依法治国在刑罚权运用方面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我国刑法领域备受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十三种犯罪的死刑适用,规定了原则上对于75周岁以上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这一修订被视为继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后中国死刑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改革.为了配合削减死刑适用,巩固死刑改革的成果,《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刑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致力于完善刑罚体系和实现刑罚轻缓化.但是,此次修法也使我国刑罚结构体系产生了一些新的课题.本文认为还应当在修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死刑罪名的数量,并且调整死刑与自由刑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刑罚体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文中从现实案例出发,通过研究我国死刑改革的历史进程,从宏观的角度挖掘死刑改革和刑罚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微观层面提出我国死刑改革的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15.
8月23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在1997年颁布新刑法以来首次出现了削减死刑的立法例,而且此次削减死刑的幅度还不小,一次就准备取消13个死刑罪名,此举自然引起国内外关注,被认为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严格限制死刑的标志性步骤。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死刑制度亟需朝着严格限制、逐步减少的方向改革。我国现阶段死刑制度的改革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重大社会环境条件尚不充分;二是立法方面存在死刑罪名过多、刑罚体系严重不协调等问题;三是司法方面还缺乏限制死刑适用的规则,死刑核准权收回后的成功运作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四是我国崇尚死刑报应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各界的死刑观也不尽相同。针对上述难题,论文提出并论证了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五项对策、建言。  相似文献   

17.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10,(17):5-5
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 日前,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首次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草案还对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的减刑作出严格限制,将死缓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20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8.
潘攀 《中国律师》2010,(10):83-85
8月23日上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此次修改是《刑法》自1997年通过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改,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对《刑法》总则的修改,其中有八大看点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王全宝 《政府法制》2014,(34):34-35
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该草案进行“一读”. 现行刑法从1979颁布至今已有35年时问.前30年时间,死刑罪名一直在做“加法”,到1997年刑法全面修订时,死刑罪名已经增加到了68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死刑存废备受司法界及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尤其是中国68个死刑罪名中占死刑19.1%的13个非暴力经济犯罪罪名被废止。然而这13个非暴力经济犯罪中并不包括同为经济类非暴力犯罪的贪污受贿罪。如此大面积的死刑改革无疑把贪污受贿罪这一敏感罪名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以法理学为研究指导、中国国情及文化渊源基奠为背景、分析贪污贿赂罪中的主要罪名贪污罪、受贿罪存在的土壤、客观必然性及如何完善我国刑法中关于贪污受贿罪的死刑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