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西流 《检察风云》2014,(11):31-31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要求在5月1日后的广告宣传中禁用"驰名商标"字样,但是5月1日以前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印有"驰名商标"字样的商品在5月1日后仍可销售。自2001年问世以来,"驰名商标"被商家"利用"了十多年,也忽悠了消费者十多年。以至于在消费者眼中,"驰名商标"就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商品优质和名牌的象征。可以说,对"驰名商标"的尊崇,在消费者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4,(10):5-5
正上级机关不予受理越级提出的来访事项,"驰名商标"不得用于广告宣传,未经注册洋奶粉不允许进口……《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新《商标法》等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5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3.
现场     
<正>"海康威视"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本刊讯近日获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发的商评驰字[2015]8号《关于认定浙江金科过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22件商标为驰名商标的通报》,认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9类摄像机商品上的"海康威视"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此次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09年5月1日生效,该司法解释对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角     
■国内简讯今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驰名商标197件日前,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获悉,2007年截至到目前,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已在商标管理案件、商标异议案件和商标争议案件中认定驰名商标197件,其中包括商品商标183件,服务商标14件。新认定的驰名商标中有一大批为消费者或相关公众耳熟能详的商标。例如,"新华书店"、"复旦大学(复旦)"、"英语周报"等文化教育产业的商标,以及"张一元"(茶叶)、"德州"(扒鸡)等"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商标。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是《商标法》规定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驰名商标的保护历程、我国目前对驰名商标的异化情况,来探讨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修改问题,并提出了在日后的实践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非因质量问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货。"今后这样的声明将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而无效。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将于2014年3月15日开始实施。新消法在"经营者的义务"一章中增加了"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条款(新消法第25条),该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与普通商标不同,它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四个方面特殊保护:一、一般商标注册后才能受到《商标法》保护,但是,一旦被商标主管机关认定为驰名商标,即使不注册也受《商标法》保护。二、对一般商标的保护,只是要求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不得出现与之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而驰名商标,即使是其他类别的商品商标,也不能与之相同或近似,如"同仁堂"商标已被我国商标机关认定为驰名商标,其他人不能在药品上使用这个商标,就是  相似文献   

9.
正"非因质量问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货。"今后这样的声明将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而无效。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将于2014年3月15日开始实施。新消法在"经营者的义务"一章中增加了"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条款(新消法第25条),该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的认定一、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一)众所周知。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为公众熟知。这里的公众一般是指商品的经销者和使用者,而并非指所有的消费者,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第1708条规定:“确认某一商标是否驰名……不应要求该商标在与其所标识的商品...  相似文献   

11.
鲁佳 《法制与社会》2010,(19):93-94
驰名商标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商业价值使其成为假冒、仿冒的侵害对象,建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根据《Trips协议》和《巴黎公约》的规定,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未注册的商标上,将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到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确立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本文指出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认定标准、保护范围及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完善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3.
驰名商标具有三个特征。第一、驰名商标比普通商标信誉度高。所谓商标的信誉度是指商标所反映出来的商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商标具有保证商品质量的作用,而驰名商标在这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促使其决定购买的主要原因是该商品的性能、质量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因此驰名商标的所有者为了维护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来的信誉优势,就要努力保证在同一时期驰名商标商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优于同类其他商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誉优势所反映的质量优势不是减弱、退化了而是进一步得到加强。第二、驰名商标比普通商标知名度高。商标的知名度是指该商标占据市场的地域广度和被消费者所熟悉的程度。按商标知名度的大小,可将商标分为世界驰名商标、全  相似文献   

14.
《法人》2013,(5):8
4月23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次修订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近20年来的首次修改。其中关于"7日退货"的规定被认为是本次修法的最大亮点之一。草案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  相似文献   

15.
赵哲 《法制与社会》2011,(5):65+72-65,72
2009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得人民法院在审理关于驰名商标的案件时有了比较明确的指导意见。其中的有些条款虽然并未明确商标淡化的字样,但事实上涉及到了商标淡化的理论。本文着重从北京法院的一个商标行政案件来分析商标淡化理论是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是指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驰名商标属于一种无形资产,它是商品或者服务的优良品质和崇高商业信誉的完美结合物,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争创驰名商标已为企业家所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一驰名商标是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的、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与普通的商标相比,驰名商标往往代表着更高的质量或服务,包含了商标所有人更多的投入和商誉,也更经常地受到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假冒仿靠。对于这种企业的宝贵无形财产,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提供特殊的、优于普通商标的法律保护。我国2001年《商标法》明确了与现有国际规则相一致的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即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事实上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商标法》明确禁止以"复制、摹仿或者翻译"等方式注册或使用驰名商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制度从在我国《商标法》中诞生之日起就被畸形化利用,其在畸形化的发展中,误导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给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驰名商标制度多年来为学界所诟病,为驰名商标正名的呼声终于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这次《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制度的修改还不够彻底,驰名商标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驰名商标的概念和认定标推驰名商标,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法律概念。1925年修订的《巴黎公约》将这一术语在国际公约中确定下来。关于它的具体含义,《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公约均未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各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各不相同。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第5第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这些标准包括:使用商标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和销售地区;使用商标的商品近3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在中国同行业的排名;使  相似文献   

20.
因长期的使用及较高的信誉保证,很多驰名商标已经深入人心并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信任,但很多商标淡化行为切断了消费者对于商标品牌的信任,混淆了消费者眼中原驰名商标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极大破坏了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本文分析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形式以及各国驰名商标淡化的方式并为对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立法及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