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年轻的藏族检察长郎永生,正确对待车子、房子、位子的事,在肃南草原广为传颂.1999年,他被评为全县"十佳公仆". 院里有一辆2000型桑塔纳警车,可郎永生却从未"风光"过.他家在张掖,每逢双休日回家,他要么坐班车,要么搭便车,有急事动用公车,他坚持自己掏钱加油.为此他拿500元现款办了一个300公斤的加油卡,交给办公室,只要自己用车,就加自己卡上的油.即使如此,他任检察长两年来也只用过11次车,而且大都是用于办案.  相似文献   

2.
松山区王府镇沟门村的姚景丰,离家打工20年,于2009年3月返乡创办了赤峰荣昌农民专业合作社。漫长的打工岁月非常艰苦,但他不怕苦,哪儿挣钱多他就到哪儿干,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到煤窑背过煤,做过泥瓦匠、当过修理工,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换过多少工作。在闯荡中,他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慢慢尝试起各种经营,到2007年,已经攒了近100万元。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铜鼓县大塅镇大塅村青年农民黄长生。由小就立下了发家致富的宏大志向。他打过工。做过小生意。可是都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1995年。黄长生已过而立之年。想想自己一事无成。不禁惆怅万分。这年清明节。他上山为亲人扫墓。下山时,他在山闾革丛里发现了12个野鸡蛋。想不到这个偶然事件从此就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了不惑之年的宁向东教授说:“四十不惑实际上是个很难达到的境界。我自己年过四十时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对自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我说四十不易惑。”宁向东这种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既包括对本人学术专长的明晰知晓,也包括他日益坚定的人生目标。所有这些,都源于他十几年来勤奋的学术积累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6,(8)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科学不带成见,但科学家有自己的信念。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钱学森把一名科学家的理性、良知和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科学成就,达到了超常的人生境界。如今已95岁的钱老,青年在国外学习时就立志:学有成就,报效祖国,使祖国不再受列强的欺凌,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那时他就曾参加过加州理工学院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学习。他在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后,历尽磨难回国。51年来,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遭遇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他毫不犹豫地把自  相似文献   

6.
正8月的苏兴滩镇,凌晨6点还被笼罩在夜幕之中,而位于七师一二七团西北侧的鹿场内,张新军和妻子任荣华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打扫鹿棚、为鹿换上干净的饮水、用中药渣和豆粕做成饲料喂食……16个春夏秋冬,不论狂风暴雨、酷暑严寒,他始终坚守。张新军以前在工程队呆过、在渔池服务过,他不论做任何工作,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由于他工作用心、负责,1998年3月8日,一二七团党委决定将张新军调至鹿  相似文献   

7.
在镇原县三岔中学,有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勤勉敬业,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全部心血无私地倾注在了农村的教育事业上。他,就是省级“园丁奖”获得者,三岔中学政治教师、共产党员苟来权。1990年7月,22岁的苟来权从庆阳师专政教系毕业后,放弃了前塬中学的优越条件,来到距家一百多公里,且条件极其艰苦的镇原县三岔中学执教,并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慢性胃溃疡。但他一直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从没因病缺过一节课。由于这里条件差,他的身体又不好,亲朋好友都劝他调离这里。对此,他动摇过,也有过…  相似文献   

8.
提起水产养殖大户黎岳平,二十四团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扩大联合养殖规模,闯出一条自营经济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好路子。 像貌平平、语不惊人的黎岳平,1977年参加工作,1987年在无锡学习过淡水养殖,在渔场干过技术员,当过副场长,在外边开过几年汽车,搞过几年个体。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几年,二十四团党委在认真落实中央和兵、师党委精神,深化团场改革,调整  相似文献   

9.
早生华发的青年教师刘睿在轻纺教育战线上已工作整12年,他用自己勤奋、踏实、刻苦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一) 36岁的刘睿走出了一条闪光的道路: 在小学,他担任过劳动委员、班长等职,4次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在初中,他担任过学习委员、班长等职,连续3年  相似文献   

10.
他很普通,从质朴的工人到勤恳的基层领导干部,曾在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工作近三十年;他很执着,在坎坷的道路上呕心沥血、顽强拼搏,踏出了不平凡的足迹。他的事迹被载入《内蒙古英模录》,他就是呼市玉泉区优秀共产党员王岫。他在民族大厦当副总经理时,没有在自己分管的部门买过一件商品,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也从不拿一分职务补贴。1992年他和两位业务员去杭州出差,深夜下车找不到旅店,业务员给他包了一个400多元的宾馆单人间,他坚决反对,坚持和业务员同住在浴池。出差返回时,只买到一张卧铺票,他硬让业务员坐卧铺自己坐硬座返回。在监察局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许光达是我军著名的将领之一。1955年8月1日,他在庆祝解放军建军28周年的宴会上,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时,一连几天,他寝食不安,心事重重。妻子邹靖华看出他有心事,便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了为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而心神不安的事情。许光达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道:“你不知我的心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和我并肩战斗过的,像柳克明(直荀)、段德昌、周逸群、孙一中、李剑如以及那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年轻战士,他们把满腔热血洒在神圣的国土上,我这顶‘乌纱帽’是建立在我的多少战友、下级流血牺牲的基础上的,他们长眠在我们一起战斗过的…  相似文献   

12.
《唯实》1996,(2)
金湖县闵桥镇有个杨国兴。“杨国兴”这个名字取之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同时在四周远近人们又称他“杨百万”,因为他从零开始创建一支建筑工程队,创造了对得起这个名字的效益。但他不以此名自傲,他珍重的是自己另一个称号:淮阴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杨国兴出身寒门,拾过柴,讨过饭。但他抱定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开始了人生旅途中充满希望而又艰辛的跋涉,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泪水和汗水,谱写自己人生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曾在县里担任过组织部长的同志谈了这样一件事:在他担任四年组织部长期间,他接触过的干部达几百人次,大凡接触过的干部中在主动介绍自己情况时,全是说自己各方面都好,要求组织上予以提拔,从未听到过一个同志说自己不行,或者说自己在哪一方面还存在缺点、不足。这位部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干部自我感觉太好了,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分析,这些年来,正像人们所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越来越少,“吹捧与自我吹捧”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讲,…  相似文献   

14.
张学勤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一名普通工人,参加工作46年来,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先后荣获过全国生产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面对成绩和荣誉,张学勤从未产生过自满情绪,他总是说,自己文化不高,只有自我加压、不断超越,才能对国家、对企业有更大贡献。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头干好活,做一名合格的工人。”这是张学勤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他46年来的实际行动。一  相似文献   

15.
再就业广场     
只不过是 从头再来 罗雪莲 罗雪梅 当他时值年富力强、正准备大显身手之际,因企业改制,他下岗了。但3年后,他却成了肖尔布拉克远近闻名的再就业明星,他就是农四师七十二团原俏星乳品厂副厂长张新意。 下岗后,他怎么也想不通,也曾一度消沉、彷徨过。有好心人劝他去团里找找看,但他放弃了。他想:自己就是不当领导了,也还是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难道自己只有坐等组织上安排,就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吗?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他在京城自己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但是,1997年2月,邓小平病危了……  相似文献   

17.
生前,王海青曾拿自己开玩笑,说这辈子过得太令自己"意外"了——1976年,他从山东逃荒来到汤原,钻过砖厂烟筒,扛过深山原木,当过民办教师,没曾想,自己竟能"意外"地当上乡党委秘书.此后从乡长、乡党委书记再到林业局局长.  相似文献   

18.
喻杰是谁?很多读者可能还不大了解。他是一位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曾任过陕甘宁边区工商厅厅长兼农民银行行长;建国后,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全国最大的事务长”,曾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副部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 1970年,喻杰以68岁的高龄从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的位子退下来,回到了他的故乡湖南省平江县嘉义乡丽江村。尔后,他便带领着老区人民与贫穷展开了新的征战,奋斗了整整20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财贸报、湖南日报……大块大块的文章连篇累牍,记述了喻杰回乡后的种种业绩。喻杰成了轰  相似文献   

19.
他拥有一台崭新的美国造凯斯180大马力机车和配套农机具;还承包了两个果园,一个是11亩的盛果期梨园,一个是52亩的幼果园;有一辆黑色小轿车,年收入10余万,家产超过百万元。他自己富了不忘帮困,常常出手大方,人称“曹老大”。可是谁会想到,几年前他是个也曾失意过的下岗工人呢? 他叫曹桂新,现在是农二师三○团八连职工。1998年,他从库尔勒市一个建筑公司下岗后。彷徨过,曾经在库尔勒市内开过修理铺,也找过其他谋生手段,但都施展不开手脚,总觉得一手好技术没有用武之地。2001年,他来到了三○团,当他看到农场实行生产资料自理的好政策时,觉得这里才是自己发展的好地方。在农场农机战线,他的一手修理技术,很快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同年,他贷款买了一台凯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7,(12)
集安市台上镇光明村有一个头脑精明、办事利落的"小能人",名叫赵志春。他在年纪轻轻时就搞起了人参栽培和人参加工业,家里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而自从2003年7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得到了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以后,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一切便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村党组织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精明强干的年轻人,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