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从宝安县布吉乡挺进东莞,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玉艳 《党史博览》2010,(12):49-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19块。从地域上看,各抗日根据地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省份的某一局部边区或数省交界地区,惟独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比较完整地建立在原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形成全省规模。虽然津浦路以西的地区被划归冀鲁豫边区,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体部分的完整性影响不大,且该地区在1941年6月以前仍归山东分局领导。为什么山东抗日根据地能够在一个省份内完整、统一地形成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山东境内山地、湖泊和平原交错,沿海港湾较多,矿藏和物产丰富,并且人民富有反抗传统,为建立大片根据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太行文联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活跃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群众文化团体,也是这一区域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的领导机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其铁蹄迅速践踏我华北的大部分地区。11月,我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迅即进军到太行山上党地区,开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初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抗日工作的局面很快开展起来,在抗日群众运动中,工、农、青、妇等抗日团体纷纷建立,其时,文化界的抗日团体也在紧张热烈的酝酿当中。  相似文献   

5.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地处平汉、正太、同蒲铁路之间,包括晋东南和晋中、晋南、冀西、豫北各一部。是华北敌后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在全国抗战中占有  相似文献   

6.
《党史博采》2020,(5):72-72
阜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地处太行深山区,是原晋察冀边区首府。这片黄土地流淌着红色基因,曾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因创立了崭新的民主制度及完备建制,晋察冀边区被称为"新中国的雏形";1948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到阜平工作,发布五一口号",第一次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发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究竟有多少个?或者说党领导的解放区究竟有多少个?多年来,史学界流行的说法是19个。笔者经过查阅有关史料,认为19个的说法不准确,为此提出质疑。在提出质疑之前,要首先弄清一个问题,即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是一个概念还是两个概念。查中共有关文件,大体上自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初,均采用“抗日根据地”的提法,此后,采用“解放区”的提法。例如,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的对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  相似文献   

8.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6):14-19
常州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水田环绕,绿树葱茂,生机盎然。70年前的风云际会,又赋予了它神圣的光彩——抗日战争时期,以陈毅、粟裕为首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诞生在这里,从此,水西村成为茅山乃至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把抗日的风火燃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0.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11.
山西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的胜利开展,加强了山西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促进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在全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2.
“挺进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策,是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发展运用。中共上海地下党在毛择东这一伟大战略思想指导下,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两方面的重大贡献.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望革的优势,从人力物力上全面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深入上海外围敌占区农村,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评介王淇谢忠厚、萧银成主编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及其经验的学术专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说理深透。本书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了抗日战...  相似文献   

14.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此时,由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兴起的合作社模式成为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其中生产性合作社与综合性合作社是其主要形式。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各种类型合作社的成功,也带动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等其他抗日根据地变工互助运动的快速发展与组织形式的提升。变工互助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为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后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的阶级状况,解放了广大妇女,给农村送去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这都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顺利开展农业合作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38年2月,晋察冀军区派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始了华北抗战的新阶段,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谨以此文纪念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70周年。  相似文献   

16.
杨青 《党史纵横》2000,(1):32-34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作为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自1937年11月到1943年秋,从五台山地区开始,率领近三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经过分兵挺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并发展了拥有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人口约1500万,主力部队约11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中,聂荣臻身兼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等。在这期间,他创造…  相似文献   

17.
冀中位于平津保三角地带,在津浦、平汉、北宁、石德四条铁路干线之间,是一个战略要地。冀中这块抗日根据地是我们党领导首创的平原根据地。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初步建成后,它使晋察冀根据地大大地扩大了,使山区能得到平原人力、物力的支援和战略上的直接配合。它是在敌人心脏地区矗立起来的一个抗战堡垒,同其他根据地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华北主要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的战略包围,从而能够更有力地牵制敌人,长期坚持华北抗日游击战争。自“七七”事变  相似文献   

18.
赵庚 《党史文汇》2008,(5):46-51
1941年,陈毅出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后,为了加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请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动员一批资望较深的科技、文化界进步人士来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若他们愿意留在根据地工作,在安排上一律给予优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新闻出版家邹韬奋,也是这次自愿到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的名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5,(9)
1、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 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七七事变 2、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 )。 A、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抗日 B、一二九运动 C、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抗日 D、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 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 )。 A、晋绥根据地 B、晋鲁豫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4、下列不属于新四军在安徽建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  相似文献   

20.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