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3,(24):61-61
国人爱茶,茶被视为修身养心的极佳载体。古人以茶为食,以茶入药,最后将茶作为日常饮品,茶开始成为一种日常养生的重要方式。传说神农日尝百草而毒性发作倒地,恰好见身边一颗小树,树叶散发清香,神农取叶而食,惊喜地发现所中的毒竟然奇迹般被解了,于是,便有了"茶能解百毒"之说。在品类繁多的茶中.有一种茶,因其非凡功效,历来备受医学家及养生大师推崇,这就是普洱茶。而普洱,又以茶膏为最优。普洱茶膏作为普洱精华的凝聚物,尽取普洱有益成分精制成膏,可谓名副其实的普洱之精华。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3,(19):33-33
细数中华千年茶史。有一种茶堪为非凡之物,这就是普洱茶膏。2013年,汇集43个国家,2500多名中外政商领袖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普洱茶膏陈香四溢,贡润祥普洱茶膏再次荣膺"‘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茶礼",以国礼之姿。礼待四海宾朋。  相似文献   

3.
“哈,而今广州的女仔越来越喜欢上茶居(茶楼)品茶了。”经人这么一说,我才留意到,莺莺笑语,(?)(?)裙动,在茶居确已占有一席之地了。我对饮茶素无嗜好,上茶居也偶一为之,但这样一来,倒是更容易感受出茶客的成份和性别的变化了。从前到茶居,只听得茶居内一片粗沉沉的男性嘈杂声,使我觉得茶居是一个混浊的男人的世界。两年前,我那在香港中文大学  相似文献   

4.
尉群 《工会博览》2013,(3):33-34
茶作为一种文化,就似日夜奔涌的长江黄河,滋润着经久不衰的华夏文明.茶是简单的,每个人都可以饮用;茶又是最难懂的,只有用心的人才可以理解其中的奥妙.从小生长在茶园里,又几十年与茶打交道的"高级品茶员"林思娜就是一个肯用心,更懂得茶道的人.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广州的茶寮多建于近郊通衢大道处,用竹木茅草建成,专供来往行人歇脚喝茶、小吃休憩,很有地方特色,堪称旧广州之一景。那时,有下例四间茶寮至为著名,俗称“四大茶寮”。东郊的“新旗亭茶寮”,位于白云山百步梯下(后迁沙河大街),两屋竹木结构,以白云山“山水岩茶”与“沙河粉”招徕顾客,地道白云泉水磨制的沙河粉,渭爽甜冽,加上山水岩茶,确有吸引力,故很受过往旅客欢迎。西郊的“泮溪茶寮”,位于荔湾泮塘仁威庙附近(今泮溪酒家附近).茶寮建于水塘之中,红栏绕阶,浓荫匝地,四周绿水盈  相似文献   

6.
茶饮成分表难觅茶迹 目前,市场上的即饮茶饮料主要包括绿茶、红茶、茉莉花茶、普洱茶等诸多茶叶品种,但仔细查看这些茶饮料的包装上的成分表时,却发现和茶有关的成分并不多,更多的则是食用香精、白砂糖和一些防腐的食用添加剂.一些茶饮料虽然在包装上标注着"原茶"、 "含有茶多酚"等字样,但在成分表中却也只能看到笼统写着含茶叶、茶粉或者茶浓缩液.而且即便是标注不同茶品种类的,其茶叶的成分也主要是基于绿茶.  相似文献   

7.
茶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通的一种饮料.由于各国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饮茶习俗上也是呈现出多彩多姿、风格迥异的各种习俗. 日本:日本人对茶情有独钟.自茶从中国传入后,受到日本人的喜爱,并在日本生根、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广州市面上常出现一个“神农氏”。只见他上身裸露,颈悬布块(俗称“口水肩”),下穿短裤,外围树叶,纹身赤脚,左手执一个木牌,上书“神农茶”三个大字,右手拿着一枚铜铃,踽踽而行,边摇铃,边高唱。歌曰:“神农茶,神农茶,癍痧发热有揸拿(即有把握),不妨买包“神农茶”!”歌词通俗易懂,妇孺可唱。经此一招之后,“神农茶”顿时身价十倍,名传遐迩,竟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
正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快节奏的奔走日常让我们更多地希望,即便是普洱紧压茶也能"拆"出时尚、便捷的体验:我们希望普洱茶,能像其他健康饮料一样,哪伯是在匆忙的上班路上、紧急的会议间隙,也能够轻松乐享,撕开一包,丢进杯中,就能喝到上好的普洱,品到慢时光的滋味。普洱茶被誉为"时间的玫瑰",资深普洱茶粉丝余秋雨先生在其出版的《极端之美》一书中,甚至将普洱茶和昆曲、书法并列,赞其为中国的极端之美,极尽描绘普洱茶在空间、人文、时光里的独特魅  相似文献   

10.
正醒茶、烧水、温壶、投茶、洗茶、泡茶……说话之间,李基伟已经完成了一整套泡茶的流程。从2004年来到天月公司,李基伟已经在这工作了13年,十几年的工作时间让他练就了一手泡茶的本领。在李基伟的眼中,与茶相伴的日子分外有趣。从2008年末公司成立工会后,李基伟就一直担任工会主席,全身心地为职工服务。人性化关怀全方位服务职工天月公司工会刚成立时,许多职工对工会的概念和职责都不清楚,针对这个情况,李基伟多次  相似文献   

11.
企业急功近利,专家学者不坚持科学原则,政府想迅速做大普洱茶产业,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修订后的生茶熟茶标准使普洱茶的命运在经历了畸形繁荣之后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2.
你不可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我们也不可能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婆婆.了解婆婆是改进婆媳关系的捷径.有人说过,女人如茶,如何把这杯"婆婆茶"品得有滋有味,就看我们下多少功夫了.掌握合适的水源、火候、容器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搞清楚你的婆婆是究竟是哪杯茶.  相似文献   

13.
苗岭灵芽——都匀毛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清  九斌 《工会博览》2006,(17):70-70
西湖龙井茶,中国第一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四次驾临龙井茶区,亲题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以及刘少奇、朱德、陈毅等开国员勋都多次来到龙井茶产区,并且指定西湖龙井茶为国宾礼茶,从而奠定了西湖龙井为茶中至尊的地位。西湖龙井茶生长于有天堂美誉的西子湖畔,钟山川之灵秀,凝草木之精华,聚历代茶人之智慧,得众多文人墨客之呤咏,又因茶自身的“俭、散、和、雅、美、静”加之精细的加工工艺和独特的品质风韵形成了龙井茶著称于世的四绝即:“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独精于茶理的明朝人许次纾在  相似文献   

14.
李启彩 《工会博览》2013,(16):55-55
茶如人,同系天地精华化作,生于高山,采撷天地灵气.茶叶成长时历经风吹日晒,制作时又需杀青揉捻干燥,似欲成大器人生者必先经历选取磨炼.人似茶,人有万千种类,人之性情,或温婉或刚烈;茶有清润或浓厚之别二不同品性之人或钟绿茶之清香,或喜红茶之醇厚或白茶之恬淡.  相似文献   

15.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间小屋.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转的嫩嫩的芽或叶,在水的滋润下,缓缓褪去颓败的颜色,重新变得嫩绿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浅浅啜饮一口,任浓郁的香气伴着淡淡的一丝苦涩在口中慢慢溢开,那种温文尔雅的感觉,醇厚而甘甜,染得春色无限,倍感爽心.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1,(6):99-99
一、系出名门传承云南茶文化七彩云南,高山之国,大水之邦,沃土育嘉木,秀水润茶香。万茶之宗云南大叶种,茶质冠绝天下,揉造神奇普洱茶。承陆子遗风,传唐宋神韵,演绎千年风雨春秋,正本正源,精制精销,一饼好茶问世,几多心血熬成!  相似文献   

17.
两角钱之争     
某大厦餐厅去年10月重新装修,面貌一新,中央空调,明亮光鲜。经营者研究价格,在茶位收费是否保持6角不变的问题上争论了一番。最后意见一致——维持原状。此一来,新张大吉,宾客如云,以致某日因茶客太“热情”而挤烂玻璃门,餐厅经理因此缝了七针。小小一个茶位价格也要争论良久?只因左邻右舍同档次之餐厅,茶位不是8角即为1元。难道8角一位就无人来光顾我们?其实就是“不比别人贵”、“能多赚一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生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各地共有茶叶5300多种,所以在中国能够成为名茶就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都匀毛尖就是这茶叶大家族中独秀的一枝,都匀毛尖原料要求考究,采摘“明前”头道芽头,选一芽一叶初展,加工手法独特,成茶翠绿滋润、毫毛满布,紧细卷曲,饮后清香别致,韵味天成,神怡口爽,余香悠长。早在明朝都匀毛尖就已经成为贡品,并深受崇祯皇帝的喜爱,因其形似鱼钩而被赐名“鱼钩茶”。1915年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荣获优奖,后人曾誉为“北有怀仁矛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56年毛泽东主席品尝后非常喜欢并亲自命名为“毛尖茶”。1972年销往日本,1989年出口德国并成为出  相似文献   

19.
辉煌岁月 我们将时间追溯到1991年11月26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这也是一个令北京京都黄金经济总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崎峰茶金矿的职工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经过公司全体职工一年半的辛勤努力,崎峰茶金矿终于正式投产了。广大干部职工在奔走相告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极大的干劲,全力投入到了生产中去。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崎峰茶金矿经过近10年的开采,共采矿石42万吨,采出黄金近2吨,工业产值达到近一个亿,实现利税近2000  相似文献   

20.
饮茶     
这座城里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生活的目的好像只有一个,就是饮茶。老人饮早茶,有闲太太饮下午茶,年轻的时髦男女饮晚茶。王二自己饮早茶,儿媳妇饮下午茶,儿子饮晚茶。因此王二常常为吃饭感到彷徨。他要饮早茶,就不吃早餐;媳妇要饮下午茶,就不吃中午饭,儿子要饮晚茶。就不吃晚饭。于是他们家常常就没有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王二有一天觉得很气愤,就对儿子和媳妇说,你们就不能不去喝茶吗?哪怕就一次。他说话的时候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