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蓄存款实名制与记名制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金融机构要按照规定依法核对,要求存款人在存单上留下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并进行登记,以确定储户对开立账户上的存款享有所有权的一项制度。根据国际惯  相似文献   

2.
张大伟 《前沿》2004,(10):112-115
我国正处于物权制度的系统、全面的创建时期 ,有许多的物权理论问题———如物权法的体例、物权行为、物权保护等问题———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学者们对此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各种讨论中 ,我们却很少看到有关居住权的问题被关心与注意。这一现状与法律生活的实践极不相称。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征求意见稿 )》中已专设一章对居住权制度进行规定的情况下 ,有关居住权制度理论研究的匮乏就显得更为突出。作为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 ,居住权制度适应了物权理论从“所有”向“利用”的转变 ,亦即 ,以“利用”或“利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家庭理财上,经济状况千差万别的美国家庭遵循着“约法三章”的共同理财原则。 在美国,一个家庭开立两个帐户的现象十分普遍。丈夫开一帐户,妻子开一个帐户,家里的一切生活开支  相似文献   

5.
物权公示制度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法律价值的具体化 ,物权公示制度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权公示制度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物权公示制度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但物权公示制度价值的根本内核还在于这一制度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其目的性价值体现为正义、效益 ,而工具性价值则为安全与秩序。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 ,物权公示制度首先是有助于明确物权归属 ,解决物权的冲突 ,其次是保护交易安全和维护交易秩序 ,最后是减少交易费用和提高效率 ,实现交易迅捷  相似文献   

6.
沈爱玲 《前沿》2010,(20):18-20
物上请求权包括基于所有权及其他物权而产生的请求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物上请求权既不属于物权,也不属于债权,它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隶属于请求权这一上位概念。《物权法》确立了物权确认请求权、基于物权行使的物上请求权、对毁损物或损害物权的侵权请求权等物权性与债权性救济措施对物权进行保护。物上请求权应属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马东  刘鹏举 《青年论坛》2004,(5):116-119
是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立法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是否采纳最终取决于本国的法律环境。因为不同的法律环境在实现法律的价值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外观 (逻辑 )体系作为支撑 ,所以 ,我国是否应该采纳物权行为理论 ,应该从我国的已有的民法理论出发 ,运用体系化的方法来寻找是否存在物权行为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救济法和WTO法律均设有外贸听证制度,欧盟依救济措施的不同分别设置规则,美国基本上循依行政主体而提出相应的听证规则.WTO法律对于外贸听证没有划一而细微的要求,但它要求为利害关系方提供陈述事实进行辩解的机会(包括听证会和其它形式).中国虽在外贸救济立法中设有听证条文,但程序缺漏,内容尚不全面,亟需参考发达国家做法和WTO的规则给予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公布的一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在继续增强,但央行认为,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编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围绕"物尽其用"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对居住权、土地经营权、担保物权等备受关注的物权法律制度加以增添和修正,更好地保护人民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1.
巩寿兵 《前沿》2014,(9):86-88
商铺经营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但是目前尚未有任何法律\法规对此予以规制。商铺经营权作为现代商事租赁制度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合同法上的租赁合同制度不敷堪用,商铺经营权应被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物权种类。在当前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实践中的商铺经营权质押有违物权法定原则,存在巨大法律风险,而商铺经营权抵押则符合物权法定原则的要求,应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设的居住权制度丰富了物权的类型,妥善解决了社会群体多层次的居住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房屋不仅是所有权人的重要财产,也是居住权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面对首次正式进入我国民法领域的居住权制度,房屋征收中应当如何保障该项用益物权,成为当前司法实践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由于城市房屋征收所依据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较早,与新纳入法律的居住权制度尚未实现相互匹配,导致出现居住权人在征收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等问题。虽然《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居住权人参照用益物权获得相应征收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仅依靠这一较为笼统的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国有房屋征收中居住权保护的制度构建亟须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九五’期间,要加快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一项跨  相似文献   

14.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本次常委会会议是今年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议程多,内容重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第7次审议物权法草案。刚才,会议高票通过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物权法草案。物权法律制度是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宪法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民法通则规定了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担保法、土地管理法等单行法律,也从民事的、行政管理的角度,对有关物权作了大量特别的补充性规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依据宪法精神,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物权法,对涉及物权制度的其性问题和迫切需  相似文献   

15.
交易安全与效率视野下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担保交易是现代担保交易制度的核心。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是影响动产担保交易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对原有的动产担保交易法进行改造,其中,包括对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的完善。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动产担保物权实现方式过分强调公力救济,影响了动产担保交易功效的发挥。故应当改革相关制度,充分肯定私力救济途径,完善公力救济方式,使二者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动产担保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物权法律制度中 ,用益物权制度居于重要地位。它作为调整人们在对物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有序利用。要重塑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 ,须完备用益物权的具体形态 ,宜将使用权、地役权、典权纳入用益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雪琴 《前沿》2007,(3):118-120
现代行政法的发展是以保护人权为首位,而行政公开是保障人权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我国在行政公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为限制政府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还必须从制定相应法律、平衡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权、完善说明理由制度和确立相应的救济制度等方面确保行政公开的确立,以真正向公民权利至上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障解决养老资金的现状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障金由国家、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此法已取得很大成绩不容否认,但因养老资金短缺而发生拖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实施一种新的社会养老制度,急需新创“子女养老社会保险金制度”。这一制度的内涵是,就业子女按每月工资3%出资存入父母在银行的养老保险金帐户,所有权归父母,并可在父母离休、退休后凭证明随时取用。父母不取时,这笔资金,可由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统一调剂救急,专款专…  相似文献   

19.
问:哪些人可以在中国银行开立外币存款帐户? 答:居住在国外或港澳地区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短期来华者,以及居住在中国境内的驻华使领馆外籍人员、驻华代表机构外籍人员、外籍科技人员、记者、学生、专家、海员、留学生、实习生等以及按国家规定允许将外汇留存个人的国内居民,均可以本人名义,在中国银行开立外币存款帐户.  相似文献   

20.
法律意义上的救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救济。法律意义上的救济指的是一种制度,而非物质帮助。它是指国家通过裁决社会上的争议,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从而使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者能够获得补救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是国家机关通过解决行政争议,制止和矫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侵权行为,从而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获得补救的法律制度。它是针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所产生的消极后果进行的法律补救,它是行政相对人在受到行政主体的不法侵害时所享有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手段。由法律所确定和规范的行政救济,就构成行政救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