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在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厘清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实践领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拓展了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将其界定为丰裕社会的财富流向如何适应个体精神追求并达成人民美好生活的命题;随后在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次分配的特征,并就第三次分配的研究和政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内在的认知价值乖外在的应用价值。在科技创新与工业生产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前者在其认知价值与应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交互作用下,深刻地影响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全面认识当代科技创新的时代特征及影响,能促进当代科技创新价值的充分体现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蓝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社会性、价值属性以及公益属性上,当前我国第三次分配面临观念、组织和政策上的挑战。为此,应形成文化动员机制,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社区动员机制,推动制度动员机制的建设,同时加入新技术动员机制,最终完善第三次分配的社会自我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分配与第一次、第二次分配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体系,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第三次分配仍然存在分配资源不足,分配失灵或无序分配,分配无法统筹,分配不安全四个挑战。对时间银行概念和其应用价值的探索能为第三次分配路径优化带来四点启示:以时间银行扩大社会资源供给,以时间银行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资源有效和有序分配,以政府主导型时间银行推进社会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分配,以时间银行构建第三次分配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平的背景下,"第三次分配"这一概念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尽管对"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尚有争论,但它大体的对象指向还是没有被置疑的。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  相似文献   

6.
闫金山 《理论月刊》2023,(9):113-122
第三次分配对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组织既是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次分配自然离不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连接者角色,从具体实践过程来看,社会捐赠相关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服务提供能力欠缺、民众声誉评价影响力不足、社会组织对捐赠主体的形象宣传力度不够等是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面临的主要困境。针对性地完善社会捐赠制度,提高社会组织服务提供能力,提升民众的声誉评价影响力,加强社会组织对捐赠主体形象的宣传力度等是优化社会组织高效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首次明确第三次分配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此背景下,第三次分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关联系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以慈善捐赠为主体的第三次分配,是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人类的爱心之举,也是充满人道关怀的事业,能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民政部门承担着救灾减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拥军优抚安置、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区划地名、婚姻、收养、殡葬、社会工作、慈善事业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职能,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民主权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