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运枢纽区位优势形成了历史上武汉转输——中转贸易的商贸优势。历史上的武汉是座码头城市,流行的是码头文化。在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的今天,武汉要形成开放型的大码头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必须联合区域城市,形成强大的城市共同体。要发扬武汉大码头文化"善变"和开放的文化精神,摒除"内陆"意识,再一次促使武汉码头的功能转型,使武汉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进而建设成开放性国际型城市。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的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层不变。"十三五"时期,国家顶层设计连续赋能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再塑工程具有新的内涵与意义。重大时代背景的转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让武汉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武汉城市形象精准的再定位、对武汉城市精神深入的再阐发、对武汉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持续的再跟进、对武汉长江文化品牌强劲的再创建,让武汉在"十三五"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敢为人先、赢得主动,创建城市形象塑造的"武汉style"。  相似文献   

3.
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黄冈应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地名变迁."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变化最明显的趋势是城市化程度加大、市政建设加快、建成区及市域范围扩大,随之变化最大的就是地名.武汉从中部省会城市、中部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特大城市的过程中,地名变迁见证了城市发展变化历程、彰显了城市文明、体现了城市精神面貌.本文从分析武汉地名特色入手,阐述武汉地名变化情况,剖析近年来武汉地名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武汉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我党百年奋斗史上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共组织体系正规化、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转折、人民军队建军、毛泽东思想创立以及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功勋不可磨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武汉在中南局统筹领导、党中央若干重大决策制定、新中国独立自主工业体系建设及全国科教中心建设等方面地位举足轻重;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武汉在全国若干改革开放经验形成、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经验探索、全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成绩令人瞩目;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武汉在国家重大战略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展开、科技创新、体育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长江大保护宣言发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壮举感天动地.  相似文献   

6.
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地位与商品贸易的优势成就了百年前武汉"东方芝加哥"的辉煌。但在光辉背后,广大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流淌的并非高贵、大器的品格,而是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平实气息。严酷的生存环境加上更广阔的中国人的生活背景,酿就了近代武汉日常生活的庸常,它与"东方芝加哥"的耀眼光环共同构成近代武汉社会的真实历史面相。高昂的日常生活风貌的缺失,会成为城市向更高境界发展的一个瓶颈,当下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武汉腾飞,最有效的方式,或许是每个市民从日常生活领域着手,来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7.
武汉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最宜居、最宜创业城市的目标具有较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武汉宜居城市是众多发展目标的综合体,其中应突出适宜创业城市的特点。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建立宜居创业城市具有区位地理、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等优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或基点。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本".应该牢固树立城市竞争最终是城市文化竞争的观念,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走"文化武汉"发展道路.基于武汉地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对武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武汉地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SWOT框架下观察,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五大优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水资源优势;三项劣势:腹地和城市圈支持不足、投资环境与沿海先进城市存有明显差距、服务业存在明显短板;四大机遇:国家扩内需战略转型、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国家对武汉战略定位调整;一项威胁:宏观经济波动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冲击。总体判断: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过程或许比较艰难,不大可能在中短期内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0.
胡玲莉 《长江论坛》2014,(1):30-32,8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将"诚信"打造成为武汉的靓丽名片,已成为改善和优化武汉发展环境、提高武汉城市文明水平、提升武汉综合竞争实力迫切的选择。本文在探讨武汉诚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诚信失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诚信武汉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武汉"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武汉率先崛起的基本保证。武汉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为构建和谐武汉不懈奋斗的历史。当前,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武汉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创新型、成果共享型、发展有序型和道德高尚型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缩小与东部地区先进城市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座城市的精神,并不粉刷在高楼之上,书写在书本之中,一座城市的精神,流淌在城市的每条街道,镌刻于每张擦身而过的人的脸上。“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含着热泪这样评价。武汉的英勇,在于它的坚靭,在于它的达观,在于它的守义,更在于它是湖北之城,中国之城。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4,(1):24-24
<正>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效应的影响,台商投资表现出沿长江西进,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扩张的战略态势,作为长江中游特大型城市的武汉,是台资西进不可逾越的"战略支点"。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将武汉打造成中西部最大台资聚集城市的工作。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湖北打造成全国台资聚集第五极的战略构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武汉在打造成中西部最大台资集聚城市中,还存在与中西部其他城市在吸引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列强用炮舰撞开了中国大门。汉口继上海等东南沿海五口通商之后,在1861年与镇江、九江同时对外开放。此后,汉口又陆续开辟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先后有近20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随着与外国交往的日益频繁,汉口成为国际知名港城,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在此期间,许多外国人及外国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涉足武汉,或长期驻扎,或短暂逗留,遗留下不少与武汉城市相关的外文资料或图片。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窥见不同视角下描绘的武汉社会景象,从而加深对近代武汉城市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机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跨国机构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跨国机构的数量与影响也象征着城市外向型发展程度的高低。引入跨国机构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当前武汉跨国机构引入劣势明显,一是跨国机构数量有限,领域不广,功能单一;二是重要国际组织入驻不易,集聚不够,融合困难;三是武汉国际化的定位和路径不够清晰,跨国机构入驻武汉的兴趣尚未激活。针对当前武汉跨国机构引入的现状与问题,从找准、完善城市部门协作和行动者网络、走创新城市国际化的"五高"新路径等方面提出引入跨国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一些城市正处在都市化的进程之中,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老街革命正每天在我们身边上演。这些处于"热发展"中的城市更新现状亟待我们去"冷思考"——这个城市自身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特色?本研究将试图针对武汉城区旧街老巷改造后期的文化生态现状及其所面临同质化、"原生气质"缺失、发展困惑等后文化生态问题。城市文脉真正的载体是人与人的生活,它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同时也是发展的,鲜活的。老街区在更新建设过程中,应保留原真的"根",重视人文的"魂",再现街区的"生"。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和都市圈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近年来,武汉都市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依然面临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与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应用城市流和区域协调度模型,对武汉都市圈城市流状况以及都市圈城市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做初步探讨,提出促进武汉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鹏 《长江论坛》2021,(2):90-96
中共中央在武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的重要阶段,在我党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中共中央在武汉时的工作任务,一是开展国共合作与斗争,二是领导和推动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革命运动和反帝斗争走向高潮。记住中共领导人及中共中央在武汉的历史,可以让我们追溯武汉作为“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历史渊源,并将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推动武汉发展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武汉解放前后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了武汉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现状及特点,进而探讨了武汉建立合理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阮成发同志在中共武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为题,对市委过去五年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的奋斗目标及市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涵盖面广、亮点多多。本文在叙说武汉面临的发展机遇基础上,重点解读建设"三个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三个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这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