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9月24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54号令,公布了《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准确理解、把握《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的要义,本刊特邀请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对本办法进行解读。——编者  相似文献   

2.
<正>京民福发〔2015〕438号各区民政局,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54号,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民政部颁布实施。《办法》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家庭寄养工作和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贯彻落实好《办法》各项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第54号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1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李立国 2014年9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李浩 《中国民政》2003,(12):37-38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家庭寄养工作的管理,维护被寄养孤儿、弃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27日,民政部发布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分总则、被寄养儿童、寄养家庭、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寄养协议的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和附则八章,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5.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国内逐步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且这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国内逐步得到了推广。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制度化的操作,但尚未形成一种模式。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家庭寄养典型模式的研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模式——“杭州模式”,无疑会对杭州市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9月24日,民政部颁布《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家庭寄养制度,并将家庭寄养政策确立为一项正式法规。但是,随着我国儿童福利机构中残疾儿童比例的不断攀升,传统家庭寄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家庭寄养工作面临新课题、新任务。在新的家庭寄养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无锡市儿童福利院以优势视角为基础,借鉴以往开展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7.
家庭寄养是一种新型现代的儿童养育方式。生活在福利院的儿童与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分析和比较福利院集中供养儿童与家庭寄养儿童在身体成长,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差异,发现家庭寄养模式将对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寄养家庭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孤残儿童寄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以来,在关爱儿童健康成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探索多种孤残儿童照料机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对推动我国整个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探索了寄养家庭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孤残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寄养家庭,并与寄养家庭成员实现良好互动,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54号《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1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部长李立国2014年9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  相似文献   

10.
银平均 《思想战线》2002,28(2):117-120
寄养儿童与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孩子有着非常大的环境和身心发展差异。进入寄养家庭的儿童在一年的寄养生活后 ,其生理、心理、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其中在生活技能、排泄习惯、语言表达力、性格特征、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会相对成熟起来。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儿童的尝试性做法 ,为孤残儿童的特殊培养找到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正>新《安全生产法》安全事故最高可罚2000万元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加大了对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法律规定,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按照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类事故等级分别处以最低20万元最高2000万元的罚款。新《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流浪儿被纳入家庭寄养范围管理办法扩大了寄养儿童范围,不仅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寄养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是什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哪些情况不宜安排家庭寄养?需要长期依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技术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寄养家庭应当具备什么条件?1.有儿童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1,(10):26-26
近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开展服务的指导意见》(黑民福[2011]6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开展服务,是由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散居孤儿、家庭寄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父母服刑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困境下的儿童及其家庭,以及社会上其他有困难、有需求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的辐射、指导、培训、示范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乔先华 《中国民政》2006,(7):F0004-F0004
近年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创新工作体制,大力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形成了城市分散寄养、城市社区集中寄养、农村寄养基地寄养三种寄养模式共存的新格局。与此同时,积极探讨成年孤儿的安置途径.规划建设工疗  相似文献   

15.
沈阳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特别是对智力健全而肢体残疾的寄养儿童,尝试了“寄养 专业特殊才艺培训”的“文化寄养”方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本文试从推进“文化寄养”的角度,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予以分析,认为政府必须成为“文化寄养”强有力的政策推动者、政策的提供者、“文化寄养”配套资源的动员者。政府是孤残儿童福利的重要保障者。  相似文献   

16.
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家庭寄养工作的目标,制定了家庭寄养的工作管理、服务的标准及规范,申明了被寄养儿童的权利、寄养家庭的条件和义务。家庭寄养是为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早期曾在解决跨国收养法律冲突问题上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因其本身的地位与功能而放弃了制定全球统一跨国收养公约的努力,最后让渡给了致力于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联合国在这方面的贡献成了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和通过《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与合作公约》的原动力。联合国1986年《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与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原则宣言》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有关国际收养的规范构成了现代跨国收养法的基础性条款。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社会,寄养是儿童抚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迫于现实需要,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放入“寄养”大军。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对寄养给儿童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陈述,并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寄养儿童”现象产生并且正当化的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这种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照顾理念,另一方面,又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芮芝  贺亚生 《人权》2005,(2):46-49
孤残孩子能走入社会吗?他们能比在福利院过得更好吗?他们能够得到“爸爸”“妈妈”悉心的关爱呵护吗?只要你到北京市大兴礼贤镇家庭寄养指导中心亲身感受一番,亲眼看看“家庭寄养”中心孤残儿童的生活,你的疑问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这里,你将看到“有了家”的孤残儿童们所得到的真挚的人间温情,你会为这些孩子们庆幸,真诚祝福他们真的有了“一个家”,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父母”。你将真正感受到,大兴家庭寄养指导中心主任马凤英为实现“愿天下孤残儿童都能找到一个家”的美好愿望所做出的奉献和取得的成果,为她那颗充满爱的拳拳之心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