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务派遣这一新生的用工形式,随《劳动合同法》出台,在法律上得到正式确认.但劳务派遣之中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尤其是几重劳动关系理论上颜存争议,实务也未成共识,故劳务派遣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仍旧处于模糊状态.以劳动关系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为出发点,以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依据,尝试分析劳务派遣的法理基础,进而探讨三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以期明确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并找到劳务派遣的三方主体权利义务分配的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清理农村信用社代办站、邮政储蓄代办机构的通知》。在此过程中引发了许多信用社代办员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应当明确信用社代办员的性质,即信用社代办员与信用社之间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受《劳动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刘芳 《工会论坛》2005,11(6):12-12,16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事实劳动关系尚无明确的规定。它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判断究竟是事实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时,不应当仅仅从形式上出发,更重要的是关注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组织成员,即使他们之间订立的合同是以劳务合同为名义,也应当将其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涉及劳务派遣单位、接受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形成独特的三角雇用关系。虽然2008年1月生效的《劳动合同法》首次在法律中对劳务派遣作了专章的规定,但理论界对劳务派遣中的三方法律关系的性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的法理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法理问题不能解决,就会影响立法走向。借鉴美国劳务派遣的理论和实践,对劳务派遣中的三方法律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行刑关系也即监狱法律关系是指监狱法规定的,在对罪犯执行刑罚过程中,国家、监狱机关、监狱人民警察之间以及三者与罪犯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行列关系是监狱法调整对象的核心,但不是调整对象的全部,行刑关系的内容是监狱法明确规定的。监狱法的属性决定了行列关系的内容;行刑关系内容反映了监狱法的属性。从行刑关系的内容上考察,行刑关系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因而监狱法属于行政法范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超龄就业队伍逐渐庞大.由于现有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如何认定超龄就业中的法律关系,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是认定为劳务关系,二是认定为劳动关系.《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规定:"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该司法解释在适用上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认定是否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存在争议,二是对尚未享受养老保险人员的用工关系缺乏规定.因此,在超龄就业中认定劳动关系存在困难,这直接导致诸多超龄就业者的基本劳动权益无法得到劳动法的保护.认定超龄就业中存在劳动关系,既有法理基础,又是现实需求,因此我国应当肯定超龄就业中存在劳动关系,切实保障超龄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第2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从云南省富源县当前的劳动关系现状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县属城镇集体企业98%的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他非国有企业也有70%的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个体私营经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和谐的本质,在于劳动与资本双方权利义务的公平分配。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上升与激化,是因资本权益不受约束而导致劳资双方权利失衡而引发的。想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对失衡的劳资关系予以有力的制衡。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产生、变更的过程中,实质性地形成了相应的虚拟财产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应当得到保护,应当进行规范调整。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关系,应当是指以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由网络游戏虚拟客体-虚拟财产所联结的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关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网络游戏开发运营代理商的权利义务体系、网络游戏代练者的权利义务体系以及游戏玩家的权利义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劳动派遣是当前我国的一种新型用工形式。从权利义务的质与量以及结构来看,劳动派遣关系的性质是双边的一重劳动关系,是一重劳动关系的双层运行。它与职业介绍、人才借调和承揽等用工形态的法律属性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范姣艳 《工会论坛》2009,15(2):19-21
在我国.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通常是区别甚大的两个概念,不同的定性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会有明显的影响,但从国际法上看,对该两概念界定与区别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无论是外国立法或国际劳工组织文件,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通常交叉使用,相互混同,没有特意的区分。通常有法律意义的区别是雇佣关系与“基于民商事契约安排的自营就业和独立工作关系”之间的区分。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反映,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扩大及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加强,我国传统法律观念受到挑战,应予以变革。  相似文献   

12.
胡圣弟 《工会论坛》2008,14(5):35-36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要求劳动关系相关主体明确《劳动合同法》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企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突破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景下,劳动关系相关主体只有各自寻求解决矛盾问题的有效办法和着力点,才能共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职业介绍活动不能满足企业和劳动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屡屡出现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作了具体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金荣标 《工会论坛》2008,14(4):130-132
我国劳动法律主体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其分别具有一定的法律资格条件。依据不同的标准,两者分别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法律意义在于厘清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最终要件。对劳动法律主体的界定有利于在实务中分清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务、承揽法律关系区别,以指导实务。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劳动合同法》既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也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理解并用好《劳动合同法》的本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会得到双赢。  相似文献   

16.
对劳动关系研究范畴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启明 《工会论坛》2005,11(1):27-28
劳动关系存在若干范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对劳动分工、产业关系、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员工关系、劳动权和劳动争议范围作出科学界定 ,对于劳动、经济、商贸立法 ,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和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作 ,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中,应对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务派遣用工实行严格限制;进一步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条款;吸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成熟合理的部分;增加有利于用人单位合理经营、健康发展的内容;并对部分条款表述作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李峰 《人事天地》2011,(6):42-43
随着《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采用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的灵活用工方式取代传统的劳动合同用工,将劳动关系转化成经济关系,以达到避免因为使用劳动者而需要承担的劳动合同法律责任和降低劳动人事管理事务负担的目的。但在劳动争议实践中,劳务派遣带给用工单位的往往是较大的法律风险,用工单位应当客观认识并在实务操作上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合同法>业已颁布.但该法对劳动法中的基本概念(如劳动关系)的含义界定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使得劳动法学中的基本概念仍处在关系不清的状态.尝试厘清劳动法学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劳动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来源、表现进行了归纳与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按照法理学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本文针对法律关系客体理论上的多种表述,在对原有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法律关系客体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强调了双重客体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