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儿童文化权利及其保护——中国儿童文化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化权利是由一系列法律、政策或社会道德、习俗等所赋予的文化共有、参与、创造、尊重和保护的权利,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实施儿童文化权利政策的机制和途径主要有五项:立法保护、法规和条例、指导纲要与中长期规划、其他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项目支持。在儿童文化享有、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成果保护四个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其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儿童是人权保护的主体,基于特殊儿童在身心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更应该给予特殊保护。因此,各国在特殊儿童权利保护方面都做出了一些重要立法,各国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特殊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现状、特点、经验成果的若干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对我国特殊儿童权利保护给以借鉴和启示,以期使我国特殊儿童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儿童权利公约》将家庭作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核心,然而不断进入公共视野的家暴现象却让儿童权利保护阴影重重。究其原因,现代人的家庭观念及转型社会的特殊情况使得家暴现象一再发生。对此,必须寻求可能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之本:对儿童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的权利保护已全面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家庭本质功能的体现,与家庭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把儿童看作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是现代社会教育和保护儿童的基点。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漠视儿童权利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父母失职、行为失当,侵害孩子的生存权;以成人为本,忽视孩子的发展权;“亲子一体化”剥夺孩子的参与权。建议把传播儿童权利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儿童权利保护在我国家庭中的落实还存在许多现实困境.细致地了解现阶段家长和孩子如何看待儿童权利,以及亲子间的对儿童权利的认同有何异同.对宣传与落实儿童权利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对475名儿童和448位家长进行调查,我们发现:(1)家长对儿童发展权的认同显著低于孩子,具体表现在交友选择、娱乐活动和时间安排权利上;家长对儿童参与权的认同显著低于孩子,具体表现在自主管理和参与决策权利上;家长对儿童受保护权中隐私权的认同显著低于孩子;(2)总体而言,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对各项权利的认同度都有上升趋势;(3)亲子双方对彼此关于儿童权利的认同度的感知存在偏差.孩子普遍低估了家长对儿童权利的认同度,而家长低估了孩子对参与权和发展权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儿童权利国际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建立了儿童权利保护的最低限度标准,奠定了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广泛、最可能取得共识的基础。该原则在其他围际性和区域性文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该原则在运用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适用范围问题;二足与“平等”原则的区分问题;三是国内法衔接问题。“非歧视”原则的中国实践表现为“儿童优先”,并以专门法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形式体现出来。“非歧视”原则的完善,需要在立法、司法中贯彻“儿童本位”观;考虑在相关儿童法律中确立儿童非歧视权;进行儿童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国内儿童权利保护以及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各地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正在进行着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积极探索。昆明市盘龙区未成年人司法试点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试点,它力图从程序到实体,在未成年人案件的调查、审理、处置上,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做法。2002年6月,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与救助儿童会共同启动实施盘龙区未成年人司法试点项目,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法律、法规,并参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相关公约对儿童权利做了较为详细完备的规定,成为各国国内法完善儿童权利的标杆。我国历来重视完善儿童权利,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进一步完善了儿童权利,如对儿童累犯制度的摒除、加大对未成年人缓刑等社区矫正执行力度、有限度免除儿童前科报告制度等等。但总体而言,儿童权利保护水平还有待提高,如还存在未成年人罪犯刑事立法保护面窄、力度不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保护方式粗简、不成体系等问题。应该继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立法的形势和内容两个层面加大对未成年人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研究与探讨已逾百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近三十年来,在《儿童权利公约》框架下,研究者对儿童权利基本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与细致,从而将关注的焦点从儿童的受保护权利转移到儿童的自主权利。抚育权与自主权的二分法更关注儿童主动的权利实践,同时也将儿童权利置于一种似乎与成人权利矛盾的境遇,逼迫研究者在更具体细微的情境中探讨儿童权利的本质。该分类框架下的实证研究对成人与儿童权利概念的解析使儿童权利研究更加血肉丰满,同时,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儿童需求、个性和心理行为特征的考察为儿童权利伸张提供了科学基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立法与行政方面的儿童权利实践也反映出对儿童自主权利的关注。这些研究与实践为儿童权利后发型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在儿童权利的理论上围绕儿童是否和成人享有同样权利的问题而展开激烈的争辩,从而形成了旨在"保护"的保护论与旨在"自治"的解放论之争。一个可以容纳近代儿童权利理论体系框架应当试图调和保护论与解放论的争议。从保护论和解放论的争论中可以总结出关于儿童道德地位的三种普遍的主张:儿童应受到与成人同样的道德考虑;他们需要有别于成人的对待;儿童的父母应当具有有限的权威来指导他们的成长。而调和保护论与解放论冲突的可能进路就是将上述三种主张互相开放与融合,这种努力将会对儿童权利保护理论框架的构建给予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9月19日至9月21日,第六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在华亭宾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儿童保护的联合国官员,汇聚一堂,围绕“儿童权利保护与社会责任”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经过三天的研讨,论坛一致通过了《促进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参与》宣言。  相似文献   

13.
儿童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儿童因其自身防御或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自我权利维护的意识和能力等存在天然不足,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弱势儿童因其身心缺陷或生存环境的遭遇更是亟需社会的关注,并从制度上给予生存权利保障和发展性支持。良性的制度辅以良性的管理运作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尝试从社会管理对弱势儿童保护的现实意义和需要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弱势儿童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探索,总结各国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弱势儿童社会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弱势儿童社会管理机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儿童权利防护网——兼论虐童的多元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惩罚,虐童行为也不能例外。但由于让实施虐童的人痛苦一些,并不能让受虐儿童幸福一些,因此,面对频繁曝光的虐童事件,我们需要完善刑事法网,但更需要构建具有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与事后救济功能的,以家庭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为补充、司法为保障的儿童权利防护网。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受到善待的权利是一项新的儿童保护政策趋势。一般而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政策往往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决定的。但是,这种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其确保儿童得到最大保护和积极发展。本文通过西班牙阿拉贡地区一项确定儿童得到善待的,论证儿童的需求,儿童受到善待的权利法典化,促使国家在发展贯穿覆盖儿童整个童年的相关保护政策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儿童人权是当前世界各国家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1946年12月11日,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会。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承认儿童必须受到特殊的照顾和协助。1959年11月20日的《儿童权利宣言》中再次强调保护儿童权利。鉴于《儿童权利宣言》不具有条约法效力,  相似文献   

17.
从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看日本的儿童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一个国家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可以推定这个国家保护儿童的力度。本文从涵盖了未成年人自出生到成年相关的各个领域与阶段的日本法律出发,探讨了日本的少年犯罪(非行)率低下的原因。在我国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时,日本的这种基于儿童的权利保护理念形成的一整套系统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应该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未成年人性权利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责任。西方国家在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犯罪性质、侵害方式、归责原则、诉讼机制、赔偿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刑法修正案(九)》加重处罚嫖宿幼女、猥亵未成年人以及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淫媒活动,为未成年人性权利保护竖起了坚实后盾。但我国对未成年人性权利的保护还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在保护方式上过度依靠刑事处罚,在保护主体上存在着儿童、幼女、未成年人等法律混乱的现象;在保护力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保护观念上对一些性侵害犯罪还存在优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思想。保护未成年人性权利是一项联动工程,刑法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可以借鉴域外多数国家对未成年人性权利予以严格  相似文献   

19.
於兴中 《南风窗》2012,(26):96-97
权利不是由法律创造的,但是权利的实践却是以法律为转移的。权利的最终实现并不在于法律,而在于权利持有者是否有权利意识去行使权利。个人来做主权利的主体是个人,因此权利主体的自主性即指个人的主体性。个人作为权利的承担者,享有对自己权利的决定权。对某种权利的行使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自由决定,不受制于任何其他个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时间的成年人陪同的法律借鉴及法律依据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规定:缔约国应承担确保儿童享有其幸福所必须的保护和照顾,考虑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或任何对其负有法律责任的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并为此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此外,在第14条,第18条以及第20条都作出了保护儿童权益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