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构式家庭治疗由于其疗法本身的有效性和理论的简单实用,成为家庭治疗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本文阐明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核心观点,并且把结构式家庭治疗与个体取向心理治疗进行了比较,从而更清楚地介绍了结构式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2.
家庭病床是指为符合住院条件,需要系统性治疗并且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的参保人所开设的家庭治疗型病床,是医院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家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将医疗、护理、患者家庭联成一体,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6,(5)
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多种发展观,或者叫多种发展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回顾,笔者阐述了为什么说"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解读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最后对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人权法中的“康复” 在现代医学和健康理念发展实践过程中,康复作为和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并列的医学核心组成要素,逐渐成为可与临床医学并驾齐驱的辅助性健康服务专业发展领域.在康复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囊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基本要素的现代康复医学观念和实践,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分配逻辑的彰显,是所有社会成员分享、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一种融合市场机制和再分配机制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建设理念,是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看,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发展理念是针对阶层分化、城乡差距和地域发展不均衡等结构分化的现状提出的,目标是降低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良性互动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现实支撑点。  相似文献   

6.
与民法相比,商法在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规则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独立性。这是由商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所决定的,正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主导和形成了不同时代商法特有的基本理念。因此,应当在商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流变中动态地把握商法理念。从西方国家商法理念的演进和流变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对商法的需求不断增长,商法理念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也随之发展和演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法的基本理念正趋于成熟和完善,商法理念在我国商事立法、司法和实践中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分配逻辑的彰显,是所有社会成员分享、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一种融合市场机制和再分配机制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建设理念,是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看,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发展理念是针对阶层分化、城乡差距和地域发展不均衡等结构分化的现状提出的,目标是降低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良性互动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现实支撑点。  相似文献   

8.
铁西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通过树立科学执政的理念、回报发展的理念、环境促进发展的理念和稳定发展的理念等,对建设和谐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理念”发展史浅析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理念"最早由纽曼提出,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存在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理念发端于近代,在其发展过程中分别出现了蔡元培"学术自由";张伯苓"育才救国";梅贻琦"通才教育";竺可桢"求是精神"等不同大学理念。建国后中国大学理念有所创新,但也走了许多歧路。未来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应注重以下三方面:加强通识教育;融合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确保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的功能、作用、实施等方面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洽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理念将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在一起,既反映了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容易罹患的恶性疾病。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初,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有限,中国人"不敢损伤身体"的传统观念影响西医侵入式疗法在中国的推广。传统中医在乳腺肿瘤诊疗方面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仍在发挥作用。西医治疗手段要被中国民众接纳,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嬗变,特别是传统身体观念的突破。20世纪30年代后,伴随对"乳房"的关注和各种渠道对于乳腺癌知识的传播,部分民众建立起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加之手术和放疗技术的发展,西医治疗逐渐为民众接纳。但在中国不同地区,乳腺癌认知和治疗依然呈现巨大差异。近代中国乳腺癌的治疗变革和知识传播接受,为理解当代中国癌症防治的成就和局限提供了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中国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中的身份地位,本文通过DQ县的田野调查,访问了女性64人,男性19人,从社会性别公平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中国育龄妇女在生育和节育方面的身份地位状况,分析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对育龄妇女身份地位的影响,发现了育龄妇女虽仍处于计划生育"客体"的地位,但其主体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最后,为确立育龄妇女的主体身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一位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历程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研究认为,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恶化了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处境,尤其是从夫居和父系继嗣制度不仅使女性在患病后难以获得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而且容易面临来自家庭和社区的双重压力。在艾滋病的防治中,应更关注女性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常常会在律令法典和司法实践中发现某些对女性减轻处罚或宽松优待的规定和做法,有人将这种对女性的"照顾"完全归因于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实行的"仁政"和"矜恤"政策,甚至认为这是法律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法律中对女性的种种"照顾"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甄别,以挖掘法律规定表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在原因。其实这些"照顾"不仅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关,更反映了女性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人口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她们在家族中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贫困的主流测量方法暗含一个基本理论假定:“家庭内贫困分布均等”或者说“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等级均等”。本研究对其质疑,采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以一个街道内的“贫困家庭”资料为背景,提出研究假设:家庭内贫困分布存在性别分层现象。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存在性别等级之分,且表现为女性弱势。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脆弱性和其“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场。本研究建议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纳入“社会性别”视角,使其更具“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中药避孕为研究对象,探讨知识生成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中药避孕在此时的兴起,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推行节制生育观、改变家庭结构的具体实践,也与当时国家提升中医药至"祖国医学遗产"的地位有直接关系。中医药成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进行国家转型的政治标志之一。但是,这种由国家权力自上而下推行的中药避孕知识,在流传过程中遇到了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观挑战。据此,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对中医进行新的科学化阐释,并由此夯实了中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性别分析视角,通过梳理晚清至五四运动时期精英知识分子关于妇女解放的话语,揭示女性与中国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一时期女性形象如何被不断建构,从而展现性别化了的历史图景.文章认为性别的变化并不只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是作为一种文化符码被纳入到了知识分子的话语系统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之中的,民族主义一直是性别表述的主旨,同时,女性形象的变化也与精英知识分子自身的身份认同危机紧密相关,性别变化背后有着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问题可以说自家庭这个社会团体的出现便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概莫能外。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大敌,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家庭暴力的特性、加害人和被害人的互动关系、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系统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规定为抽象危险犯,反映了风险社会下刑罚早期化的趋势,与刑法谦抑性发生一定的冲突。应当肯定修正案对抽象危险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扩张并非无边无界,为防止其过分扩张需要从立法论和解释论两方面对其施加一定的限缩。  相似文献   

20.
职业女性诞生之初就遭遇到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的挑战。尽管知识经济时代两性在体力上的差异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职业女性的规模与影响力都在持续上升,但由女性双重角色冲突而导致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困难并未明显减弱,不仅阻碍职业女性的高层发展道路,甚至束缚了年轻女性的职业选择。本文提出从领导力发展的视角探索职业女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策略,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角度分析了如何借助领导力效应帮助职业女性走出角色冲突困境、建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机制,同时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工作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