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绪亦能互相传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探索》2006,(3):74-74
悲观的人真的是通向快乐的唯一障碍,因为悲观的情绪像野草一样蔓生。选择乐观的朋友,这样的人一走进来就能照亮房间。你大概认识这样的人。当他或她照亮整个屋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墙壁会发光吗?桌子会轻飘飘吗?椅子会充满生命力吗?不会,是里面的人在发光,他们的情绪轻飘飘  相似文献   

2.
快乐的真谛     
朝晖 《协商论坛》2007,(9):62-62
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所处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3.
满轮 《就业与保障》2006,(11):31-31
曾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做悲观,一个叫做乐观。他们的父亲希望能够改变一下这样的状况,所以,给悲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玩具,又给乐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马粪。第二天,他去检查他的试验结果时发现,悲观的孩子依旧愁容满面,所有的玩具连碰都不曾碰过,因为他害怕把它们弄坏了。而乐观的孩子呢,则在马粪堆里玩得不亦乐乎:“父亲,您一定在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吧?”  相似文献   

4.
徐澄 《协商论坛》2011,(5):63-63
当杯里的水不小心倒掉一半时,你会怎么想?有人会说“糟糕,只剩半杯水了”,还有人则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 这也许就是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看待事物的区别。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为期30年的追踪研究也告诉我们,态度影响认知。他们发现,乐观的人不仅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很少得抑郁等疾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长寿几率增加20%。而总是消极、悲观看待世界,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05,(6):39
无论是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都是人们心态中最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倾向,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当患者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比不相信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认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一个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也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可挽救了。心理专家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悲观者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6.
宋祖英之美     
苦难一旦真的降临到你头上,该怎么办?是悲观,逃避,让它压垮你,还是燃起希望之火,从精神上压倒它,用行动来挑战它、超越它?宋祖英选择了后者。她把苦难视为上苍对自己的考验,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笑对命运,用歌喉唱出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7.
<正>胡适的乐观主义留学美国是胡适一生的转折点。留美期间,他由悲观转向乐观。显然,他后来对中国未来的充满信心与他信奉的乐观主义紧密相连。留学之前在上海时,胡适思想很悲观,偶见日出,霜犹未消。便写了句:"日淡霜浓可奈何!"后改  相似文献   

8.
金融专家秦池江日前发表谈话说,我个人并不认为股市涨了,经济形势就令人乐观,股市低迷,经济形势就让人悲观。关键是看有没有真东西。他指出,虚拟经济也不完全是虚的,实体经济也不完全是实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虚与实之中,还是应该有一个重心,还是应该以实体经济为主。在经济理论上,我们不能陷入误区,我们应该始终把重点放在实  相似文献   

9.
赵卫国 《求索》2023,(6):73-80
无论是莱布尼茨对最好世界的断定,还是叔本华对最坏世界的描述,都是基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角。世界在这种视角中被分裂为感性与超感性领域,个体之间、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矛盾随之产生,同时也产生了和解的需求。二者对世界抱有悲观或乐观态度,依形而上学对于矛盾能否及如何解决的独断阐释而表现出随意性。在尼采的生命发生学视角中,基于柏拉图主义二元结构推导出来的悲观或乐观被克服了,分裂了的个体与普遍的对立关系,转化为视角中强力意志此消彼长与生命主体生成流变的同构关系。自然而然的快乐的生命流动,替代了人为制造的痛苦的个体“超越”。乐观与悲观主义的交替变迁,折射出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与市场的悲观相反,笔者乐观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7.8%左右,甚至不排除年末带给我们更大惊喜的可能在潜在增速下滑的背景下,2013年的中国经济延续了平稳走势,全年增长仍在7.7%左右。目前,市场对今年GDP增长的一致预期在7.5%左右,比去年略低,甚至有机构给出7%以下的预测。那么,2014年的中国经济会有这么差吗?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世界经济基本态势 1998年是世界经济大动荡的一年。其基本态势是:大多数国家经济虽仍在增长,但增长率明显低于1997年,而且出现了一批生产下降的国家,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者大多由乐观转为谨慎乃至悲观。  相似文献   

12.
[德行社香港1月1日电]据今天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香港民众对今年的前景最为乐观,而台湾民众在该地区民众中对今年的前景最感悲观。 据市场调研集团(TNS)和盖洛普民意调查所对全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对今年持乐观态度的民众比例属香港最高,有71%的香港民众认为2008年会比2007年更好。  相似文献   

13.
财政幻觉的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学者普维亚尼提出,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的阐述而引起关注,其产生的基本原理是认知偏差。不同类型的财政幻觉在传递税负痛苦的能力上有所差别。乐观的财政幻觉不利于传递税负痛苦,与财政民主间呈负相关;悲观的财政幻觉能够有效传递税负痛苦,与财政民主间呈正相关。当前税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税制选择,建构有助于觉醒财政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的外部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心里总出现“快乐”、“高兴”、“满足”、“爱”这些词的乐观者,寿命比生性悲观的人平均长10年左右,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也远远低于那些人。 美国神经精神病学教授斯诺登发现乐观者长寿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7.1 %,实现了年初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同时 ,这也是自1992年经济增长14.2 %以来连续第7个回落的年份,平均每年回落1个多百分点。对此,经济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有两种基本判断。一种判断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尚未到谷底,还有可能继续下滑;另一种判断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到谷底,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我们认为,前一种判断过于悲观,而后一种判断又过于乐观,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可能是我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将在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条件下保持7 %左右的较快增长速度。不可过于悲观的主…  相似文献   

16.
<正>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你浪费的粮食都会堵在你去往天堂的路上。联系一下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可以断言,堵在天堂路上的不会只是粮食,肯定还有一堆一堆的食品添加剂。而且,不无悲观地说,纵观古今,不论是披长袍的,梳辫子的,还是穿西装打领带的,在通向天堂的路上都会遭遇添加剂。非要乐观一点的话,那么只能说古人的天堂之路好走一些,大步跨过去就是,我们恐怕就要连攀带爬了。  相似文献   

17.
黄定华 《湖湘论坛》2008,21(1):95-96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不同个体心理状态也不相同:乐观与悲观、从容与恐惧、热情与冷漠。总体而言,乐观的处事态度、从容的处理作风、热情的处事风格等个性特征表现是个体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既有利于个体应对突发事件,也有利于减轻或缓解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危害。反之,则既可能形成个体本身过于严重的心理应激,同时也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危害扩大化。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8,(13)
正摘编自6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6月20日,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国泰金控"公布最新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景气现况乐观指数为负28.1(乐观减悲观比例),创近17个月低点。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经济信心下滑及油价上涨,逾7成台民众会选择缩衣节食。台学者示警,7月1日"年改"上路后,随着"边际消费倾向"再降低,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10月28日下午4时许,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与世长辞,他生前曾悲观的评价他们祖孙三代说。  相似文献   

20.
营造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大潮奔涌的当下,国人面对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世风,似乎产生了迷茫和悲观的情绪。其实,蕴藏在历经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华夏大地上的民族精神,大有开发之资源,那就是我们久违了的体现探索精神的优良文化传统。今天,我们正处于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