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五四”前夕,有青年朋友来信问:“五四”精神究竟是什么?八十年代的青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现就个人管见,略述几点意见。(一) 由中国青年参加和发动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明确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十年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足迹和“五四”精神 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他们经过历史的比较和  相似文献   

3.
胡冬华 《理论建设》2021,(1):100-107
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阐释”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五四运动的回忆、评价与反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领导力量、动力、阶段划分及任务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革命话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奋斗目标、各阶段历史任务及青年的奋斗方向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建设话语。文章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五四阐释”的建构历程,对深化五四运动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员应知     
正什么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四个关键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的总称。比如我们熟悉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都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5.
白冶钢 《求实》2006,(Z2):34
民主的理念,即所谓的“德先生”,是“五四”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后代知识分子竭力鼓吹的“五四”精神遗产。然而,很少有历史学家仔细地审视,究竟那时人们普遍所持的“民主”观是什么;相反,倒是有许多历史学家不加分析地把五四时期的“民主”观放进“自由主义民主观”的思想史框架  相似文献   

6.
文章 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反传统的理由——“五四”精神再省思 李新宇 东方文化 第3期 发扬“‘五四’精神”,反对“新保守主义”纪程 世纪桥 第3期 夹缝里的“五·四”——启蒙的呼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五四”,如何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五四”近乎精神化的作用,是自从“五四”以来,就不断被持不同政治或文化观点的人所关注的焦点。而由此关注所形成的解释方式和话语体系,虽各具特色,但目的都在于为“五四”作意义界定,以满足意识形态或文化建构的需要。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较早对“五四”作出系统的价值评论与意义界定,且日后影响深远巨大的,则是毛泽东。毛泽东“五四”观的提出,不仅意味了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五四”解释话语权力的把握,也预示了其革命话语式的基本原则支配“五四”评论与研究主流方向的开始。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5年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精神及反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继承五四爱国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召唤民主与科学,不仅是振兴中华伟业、发展经济、繁荣祖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兴旺发达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0.
“五四”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今天_,在我们吉林省。““五四’”精神在青年中已深深扎根。我省广大青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五四”精神。在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当着生力军。“五四”_的大旗在我们这一代跨世纪青年的手中被举得更高。更高。第四篇 弘扬“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所凝炼出的“五四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民主、进步、科学、创新和解放思想的精神。“五四精神”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简论“五四”精神董一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第5期“五四”民主的新特征王法周炎黄春秋第6期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民主化高强摇牡丹江大学学报第7期五四时期统一战线的组成和发展刘焕明董少辉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第5期“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思潮述评滕艳丽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第1期五四启蒙嬗变原因探析伍醒高冰冰江西社会科学第2期论自由主义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王献玲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第1期解构与突围———启蒙的历史与历史的启蒙张宝明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第4期清末民初到“五四…  相似文献   

13.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7,12(1):114-118
《女神》的价值何在?如何理解其时代精神?长期以来,对于《女神》的研究,人们往往简单地将20世纪的时代精神认同为“五四”时代精神,而忽略了郭沫若个人的生命体验。事实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五四”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特征与《女神》对等起来,也不能简单地与郭沫若的精神世界等同起来,而应该从郭沫若个人的生命感受出发去理解一位诗人生命中的精神世界。《女神》是生命的歌唱,男性的歌唱。在审美倾向和形式上的追求同样体现出男性生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估“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状况,是毛泽东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它直接牵涉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政治运动对毛泽东发生了哪些影响?(二)“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格局如何?在1920年他是否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及完成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的最忠诚继承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对弘扬五四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弘扬五四精神的内容、标定了弘扬五四精神的主体、指明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方向、营造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氛围以及树立了弘扬五四精神的榜样等五个方面。进入新时代,五四精神依然是激励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之源。以五四纪念为视角,深刻认识毛泽东对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贡献,既有助于深化五四精神研究,也有助于新时代把握弘扬五四精神的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五四”爱国科学精神的深刻把握,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法宝。文章对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具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岁月匆匆,七十年流逝。那个时代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还在闪耀,凝聚升华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仍为人们所继承。在“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本文试对“五四”精神及其继承发扬作一简略论述,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9,(6)
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影响了几代人。然而,我们对五四精神的总结和弘扬,却受着时代的、社会的限制。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总结五四精神,无疑极为重要。4月28日至29日,共青团湖南省委与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在长沙联合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五四运动与当代改革”、“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其中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现仅将这次讨论会中有关“五四运动与当代改革”的5个问题简述如下: 1、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地方特点。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题歌。有人提出救亡  相似文献   

20.
张东荪无疑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于其在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中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当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对立面来看待。其实,这是有很大片面性的。本文试图将张东荪这一历史人物放在“五四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考察其在社会主义思潮中的种种表现,从而揭示以张东荪为代表的一大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某些社会主义认识观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