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871年巴黎公社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是复杂的。历史事实中的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只是巴黎民众城市自治的一次具体实践。基于这一历史事实的《法兰西内战》并没有将巴黎公社拔高为无产阶级专政,但《法兰西内战》中的巴黎公社确实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专政政治形式的设想。所以,无产阶级专政成为了附着在《法兰西内战》中巴黎公社上的一种美好意义,或者说后者成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乌托邦,尽管这并不是马克思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2.
法国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参与者。然而,早期法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呈现出气候外交战略适应性弱、依赖气候金融援助模式、国家气候政策摇摆性强等特征。以《巴黎协定》为分水岭,后巴黎时代法国气候政治在全球战略、区域外交模式、国内政策选择方面呈现诸多新变化,包括全球气候政治领导意愿上升、气候外交战略呈现多元趋势以及“共识政治”形塑气候政策偏好。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扩张,“城中村”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城市面前的重要问题。“城中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发展的阻力,成为与城市主体相对立的文化落后区域,在形象上也成为“脏、乱、差”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重大事件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从城市诞生开始,火山、地震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中世纪以来,塞纳河洪灾问题不仅一直困扰着无数巴黎人,还对巴黎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在当时并未得到国家或者是塞纳省该有的重视。直到1910年塞纳河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水给巴黎造成巨大的破坏后,巴黎当局才开始对塞纳河洪灾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市民也开始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塞纳河。此外,洪灾后除了对城市进行善后处理外,巴黎市政当局也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塞纳河的治理,并对原有的部分市政设施进行了改进。由此可见,1910年爆发的特大洪灾引发了法国政府对城市灾害的重视以及洪水事件对巴黎市政建设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进步观念在法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步观念是西方近代产生的一个和“命运”、“上帝”一样根源于生存之谜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性观念,它是一种涉及对过去的综合和对未来的预言的理论。近代以前,人们信奉以“命运”或“天意”为核心概念的历史过程理论。近代以降,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和历史创造活动的,则是弘扬理性、倡导变化、肯定革新为基本精神的进步观念。进步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使人类走出“循环”和“退步”的困惑,摆脱“命运”与“上帝”的阴影,自觉地自立于天地之间,在进步观念产生与发展上,法国思想家无疑作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贡献。一、进步观念的形成与确立…  相似文献   

6.
台静农、周作人笔下的韩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当代韩国》2008,(2):96-100
台静农的《我的邻居》和周作人的《李完用与朴烈》,不约而同向国人展示了域外英雄的形象。“我”和“邻居”成为当时中、韩民族不同历史境遇、不同精神状态的写照和象征。作者表达了对浴血抗争的韩民族的由衷敬意,并借此批判了缺乏“血性和勇气”的国人。这种对英雄叙事的热衷,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塑造民族英雄,实现民族“启蒙”的共同政治诉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的巴黎不但是艺术文化创新之地 ,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开始出现 ,各种休闲娱乐形式不断涌现 ,使巴黎始终成为新娱乐的实践之地 ,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壮丽景象的表现之都 ,也始终是法国现代性的缩影和代表 ,拿破仑三世的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期间是政治经济向巴黎高度集中的时期 ,为光耀其统治 ,巴黎开始实施现代化计划。首先改造道路 ,使过去市中心狭窄、弯曲、拥挤的道路变成宽阔美丽的林荫大道 ,它是由哈斯曼男爵负责建设 ,史称“哈斯曼化”,为大道文化打开大门。一本英文指南赞叹 :“巴黎的一切都…  相似文献   

8.
2023年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十周年,该倡议在地区层面、次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并不断得到东盟及其成员国的积极认可,成为双方友好合作的行为指南。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东盟国家的政治精英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存在认知偏差,对该倡议采用模糊应对或选择性回应,影响该倡议全面深入的推进。通过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探究东盟政治精英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可望助力寻求解决之道,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排除干扰、增加动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地道道的巴黎人,波德莱尔深谙现代大都市的隐秘诗意,在巴黎这座让他爱恨难抉、喜忧交加的城市采撷最光华灿烂的诗歌灵感,并借此改造诗歌语言、意象和审美趣味。在法国文学史上,正是波德莱尔通过诗集《恶之花》和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为文学中的巴黎题材寻求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意,为城市诗歌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景观。他基于对现代生活的关注而创作的大量歌咏巴黎的诗篇树立起了现代诗歌的形象,成为后来各种诗歌运动极具活力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多姿多彩的日本近代,思想大家不断涌现,其中富有批判精神的长谷川如是闲和津田左右吉极具魅力.长谷川的“国家批判”是对游离于“生活”的近代日本国家形态的批判,津田的“否定史学”则意在构筑以“国民思想”为主体的日本文化.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解决传统和近代的矛盾,回答如何构建近代日本文化的问题.惟其如此,他们的思想对战后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的“公德”“训言”,是对近代日本国民遵守“公德”规则、规范的行为指导,并且以简单易记、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表达方式体现。日本近代“公德”“训言”,是近代日本政府重视“公德”提升的产物,是落实统治者国民道德教育方针的手段之一。日本近代“公德”“训言”,其主要内容包括“消极公德”的“训言”和“积极公德”的“训言”。“公德”之“训言”以“训言”的方式告诫国民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日本近代“公德”“训言”,是与道德的其他“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道德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道德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日本近代“公德”“训言”以及道德的其他“训言”,对于促进日本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公德”水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霏 《法国研究》2006,(2):83-87
一、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理想与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思想家,他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基础。在这部法学名著中,孟德斯鸠所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政治自由”。在他心中,这种理想的政治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就是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孟德斯鸠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把政体划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  相似文献   

13.
解楠楠  张晓通 《欧洲研究》2020,38(2):1-33,M0002
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明确将自己定位为“地缘政治欧委会”,预示着欧盟对外政策出现地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欧洲”或将成为欧盟力量的新标签。“地缘政治欧洲”的定位,是对此前欧盟作为“民事力量”“规范力量”和“联系力量”的补充和修正。基于对自身地缘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新认知,加强欧盟在地缘政治世界中的力量已成为欧洲政治精英的共识。“地缘政治欧洲”包含内外双层地缘结构,不仅要加强军事力量,向陆权倾斜,还要巩固内部堡垒,强化欧洲地缘政治参与者的主体性与空间性,工具化欧盟经济力量,加大数字与技术、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中国应重视“地缘政治欧洲”的回归,主动调整对欧方略,推动中欧战略对接。  相似文献   

14.
《新民周刊》2022,(26):6-7
城市公园最早出现于1843年的英国。25年后,上海也建起了第一座城市公园。直至1949年,上海市区的公园数量仅为14个。2020年,上海拥有城市公园的数量突破400个,其中2/3以上为近20年来新建。近年来,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而旨在打造“千座公园”的上海,正在成为“公园中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派系政治曾经是日本政治的代名词,自民党也被称为“派系联合体”。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时期(1955年至1993年),总裁选举以派系为单位进行,派系是总裁候选人拉票或争取多数派工作的工具,非派系领袖担任总裁是一种“非常态”——自民党的紧急临时避难措施。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选举制下,自民党派系政治表现出不同于中选举区制下的特点——派系功能及其约束力显著弱化。尤其是在总裁选举中,派系已经由“主角”沦为“配角”。非派系领袖出任总裁成为一种“新常态”,派系领袖出任总裁则是一种非常态。无论自民党派系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其不变的逻辑仍然是受不可见政治游戏规则的支配。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的原敬内阁(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5日),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在日本政治史上表现了许多和以往内阁不同的政治特色,因此,正确估计和评价原敬内阁在日本近现代政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日本近现代政治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敬政友会主导内阁产生的条件 1918年9月29日产生的原敬内阁,其产生与日本近现代历史、政治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号称“平民宰相”的原敬内阁登场可以说绝不是偶然的,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历史、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以中下级武士为骨干的维新政权,但维新以后成立的新政权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权。维新以前,由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微弱,明治维新主要是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由代表日本新兴豪农、豪商利益的中下级武士领导取得成功的。因此,维新以后中下级武士支掌国家政权,代行资产阶级意志,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无疑为日本近代资本  相似文献   

17.
4月17日,赴日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举行首脑会谈,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重申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重要性,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防卫合作,以逐步扩大日本在东亚安全机制中的作用。此举被称为冷战后日美军事战略的新布署,引起各方普遍关注。 当世界正醉心于研究日本“经济奇迹”的奥秘之时,日本已开始把“政治大国”作为其发展目标。十几年来,日本全面、快速地朝着政治大国迈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日本官方从未正式提出过要成为“军事大国”,但勿庸置疑,日本正加速走向“军事大国”。一来这是“政治大国”课题中应有之内容,“国际政治总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汉斯·摩根索),军事力量是“实力”的特殊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历史,还从未有过“军事小国”成为“政治大国”的先例,日本不能不深谙其中的道理。二来,从日本军事发展情况和军事潜力看,它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能力,不少权威军事评论家甚至认为日本已经是军事大国。 从日本的战略思想、军事实力、军事潜力及发展军事的新动向来看,其军事大国倾向已经是昭然若揭,日本正在成为悄然崛起的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与日本的关系素来以“一衣带水”或“既近又远”来形容。自古以来两国相互间关系密切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互相影响。尤其是朝鲜半岛曾为古代中国先进文化传入日本起过桥梁和纽带作用。但自近代以来 ,特别是从1910年起 ,日本对韩国进行了长达 36年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 ,韩国人不能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制度模式。而日本为达到同化朝鲜民族的目的 ,极力扼杀韩国的民族文化 ,取缔了朝鲜语的教育 ,韩国被强迫使用日本式的姓名即所谓“创氏改名” ,韩国文化的正统性受到了威胁 ,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1月19日中午,北约和华约22个成员国首脑在巴黎爱丽舍宫一间挂着水晶枝形吊灯的豪华会议厅庄重地签署了欧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历史性文件《欧洲常规裁军条约》。这项条约签署仪式为当天下午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成员国巴黎首脑会议拉开了帷幕,标志着欧洲政治秩序在冷战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9年前,当戴高乐将军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平衡、和平和发展”的构想时,他被视为幻想家,而现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正在把这个构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
井上毅(1844-1895年)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担任文部大臣期间,实行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和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森有礼一起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始者”。本文试就井上毅的教育思想做一全面的介绍和探析。 一 井上毅于1844年出生于日本熊本藩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幼年时即开始学习系统的儒家经典,受儒学影响很深。他所在的学堂虽然也以儒学为正统,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实学”学风,注重朱子学的“存养省察,实践躬行”的学问观。这使井上毅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态度和思考方式,对他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井上毅已步入青年时代。系统的儒学教育和“实学”学风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忠君爱国”和“崇尚实用”的观念,面对国家兴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