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梅华  朱爱连 《世纪桥》2009,(21):49-50
张载认为人性是二分的,有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的区别,而德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那本然为善的天地之性。建立在人性二分基础上的德育思想主要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对教育者而言,他们应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技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梁梅华  朱爱连 《世纪桥》2009,(23):49-50
张载认为人性是二分的,有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的区别,而德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那本然为善的天地之性。建立在人性二分基础上的德育思想主要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对教育者而言,他们应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技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3.
杨亚利 《学习论坛》2007,23(9):54-56
张载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关怀;"民吾同胞"即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想;"利民"、"足民"的治理社会宗旨;恢复井田制以求均平的社会改革方案。张载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其以文化传承实现民族复兴、以文化创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文明互鉴推动世界新型文明秩序建构的自觉担当。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核心命题,更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百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着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主体逻辑,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以及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以在中华民族复兴中塑造文化使命担当,在人民精神力量和文化需求统一中深化文化使命自觉,在自立自信的文化形象中凝聚文化使命之力。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向和国家文化安全。唯物史观是从多重意义上阐述意识形态的。其中,虚假意识、阶级意识、观念上层建筑这三种含义上对把握意识形态理论有着决定性意义,反映出唯物史观基于实践要求对意识形态性质及结构的全面理解。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更加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意识形态建设做统筹设计,从整体上把意识形态的三重逻辑在实践中有机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杨亚利 《理论学刊》2007,7(4):58-61
张载的“天人合一”命题是他在批判佛教时明确提出的,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他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证的,因此必须对它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后综合起来才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张载在《西铭》中说:“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我与也。”这段话实际上概括了他论证“天人合一”思想的层次和角度。他是从本体论、伦理观、价值观三个角度,从天人一气、天人同本、天人和谐三个层次,论证“天人合一”的。张载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雷 《理论学刊》2020,(5):22-31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在寻求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宗教和黑格尔国家观为批判对象,着重阐发了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认为人民主权需要民主制来维系。但是,民主制中的人民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分裂。在实现社会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产生世俗束缚的根源,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是劳动对于人的本来意义,着重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人民主体应真实展现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中,这对于新时代处理好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公民教育主要通过三重路径来实现,即:热爱国家的情感教育、价值追求的信念教育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教育。这三种途径通过学校、社会的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美国公民教育的途径、方式,我们应本着批判吸收、借鉴升华的态度,吸收其合理因素,充实和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兵团文化的生成问题是兵团文化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文化生成论的视角看,兵团文化的生成应有三重逻辑,即从历史逻辑看,兵团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历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在传承中国近代革命文化中生成;从理论逻辑看,兵团文化建立在先进理论的指导基础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从实践逻辑看,兵团文化生成于兵团人践行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生态思想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为逻辑遵循,以“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为逻辑主线,在批判与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革命的理论,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作为实践的理论,它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巨大挫折和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都要求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重新思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为了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将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基本主张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且在实践层面上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公平与效率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平与效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进程,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胡长生 《求实》2012,(2):28-32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不懈探索,形成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其在时间维度下遵循量→质→质与量的内在逻辑通道,凸显社会→经济→社会与经济的内在逻辑变迁,实现人→物→人与物的内在逻辑回归,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这一历史演进逻辑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要有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引领,必须始终随时代变迁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观,必须始终彰显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务必”要求。“三个务必”思想的提出是对理论的升华与创新、对历史的总结与借鉴、对时代的把握与践行。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紧要关头,从理论、历史和时代三重维度深刻把握“三个务必”思想,有利于全党同志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无神论者最活跃的时期往往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结合的最紧密的时期,21世纪初的美国宗教右翼和政治保守主义的联姻使得"新无神论"接连发声,成为代表知识分子精英的世界观。在当前世界面临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时,厘清无神论尤其是美国无神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状况,有利于我们拨开当前世界"宗教热"的迷雾,从有神论的对立面之维审视和分析无神论作为世俗化社会基石的功能和地位,坚定人类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逐步深化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世界上,显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三次思想大解放是相互紧密联系的逻辑发展,前一次思想解放为后一次思想解放开辟道路,并对新一次的思想解放提出要求和提供相关的条件;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实现并不是思想解放的终结,而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三次思想大解放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前进道路上及时总结经验又坚持排除干扰的成果,总结其间的经验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实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逐步深化了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使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世界上,显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三次思想大解放是相互紧密联系的逻辑发展,前一次思想解放为后一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有效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我们党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的理论自觉。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世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在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格局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以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以大国担当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自我革命锻造引领时代的伟大政党。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主导,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国以来,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致力于中国工业化之路的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思想。从国际国内环境、经济体制基础、工业化内涵及指导思想等方面对三代领导集体的工业化思想进行比较,对我们推进工业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代领导人的现代化建设思想一脉相承。三代领导人分别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基本内容、核心问题、战略步骤、条件保障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0.
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必须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重逻辑出发加以分析与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从理论逻辑来看,“三个务必”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实践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完成使命任务的必然选择。只有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