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家治 《新长征》2007,(10):64-64
“天人感应”是中国哲学史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事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天人感应萌芽于先秦,《洪范》说:“肃,时寒若”,“义,时日勿若”,在他看来,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变化。春秋时期盛行占星术,依据天体运行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这成为天人感应思想的直接来源。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相似文献   

2.
“气”的观念和“理”的观念,虽然起源于先秦时代,但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还没有发现有以“理”与“气”对举的例证。先秦时代的哲学,虽然提出道这个范畴和“道”与“天地”的关系的问题,但却还没有“理”“气”关系的问题。宋明时代的“理”与先秦时代的“道”,有相通和相承的关系,但它们终究是  相似文献   

3.
朱子哲学的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工夫论更是集理学一系相关理论的大成。“中和旧说”发生的前后是朱子工夫论形成、发展和延伸的阶段。在此期间他对于道南学派的工夫论有了比较成熟和批判性的见解,同时对于湖湘学派的哲学思想也有了相当程度的领悟,这体现在他对于“已发”、“未发”等诸多命题的探讨中意识到了“敬”与“静”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同时强调在“居敬”工夫中,心体与性体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如此,在中和旧说之后,朱子的主“敬”工夫学说有较为明显的孟学色彩,从而在“中和新说”产生之前,初步构筑了以“居敬”涵养工夫为主要特征的工夫学说。  相似文献   

4.
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胡新生 《理论学刊》2006,(12):97-99
战国时代阴阳五行学派的创立主要得力于齐国的邹衍。邹衍的主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在战国后期各派学说高度发展和燕齐滨海地区“奇谈怪论”较为活跃的时代条件与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是对相关的传统思想资料加以继承、改造和发展的结果。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大致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思想,即“五德转移”、“治各有宜”和“符应”的思想。这三个思想分别来自流传已久的阴阳变化与五行生克的观念,古老的天文历法学、物候学、时禁惯例及相应的顺时布政观念,以及自然灾异与政治举措互通互渗的天人感应观念。一阴阳五行观念起源很早。现存…  相似文献   

5.
契约论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古典契约论时期,其内部又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纯粹自然理性学说以格老修斯等为代表;第二阶段的社会分权和自由学说以洛克等为代表;第三阶段的价值学说以卢梭和康德为代表。契约论的很多学说虽然缺乏实证、仅为理论假设,但追求平等、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却扩展到全球,得到世界认同。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哲学体系具有宏富的内容,在本体论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学说以及精湛的辩证学说,达到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在人生哲学方面,则有“性日生日成”、“珍生、务义”等学说。王夫之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宇宙论、本体论与人生论的统一,特别是以本体论为人生论的价值来源和终极根据。王夫之人生哲学对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阴阳思想与五行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结合时间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结合"的日常语言意义是指两者平等地互相交融、贯通.汉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不能说实现了结合.从五行排列的次序的变化看,真正的结合是宋代周敦颐完成的.阴阳思想与五行思想的结合,不仅标志着古代中国宇宙观的完成.更体现了中国哲学适应封建社会的政治需要,把封建伦理道德与礼法制度由外在规范变成内在于人,并将其与"自然之天"完全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气象保障是最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天气,高水平的开幕式演出则逊色不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他还表示,如果预报有弱雨,气象部门要采取一些人工办法,减少对奥运场馆的影响。事实上,随着人类生活与天气的关系越发密切,人们不仅希望能准确预测天气,及时趋利避害,也开始尝试主动影响天气。  相似文献   

9.
举杯进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7):46-46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知莹死后,人还没有安葬,晋平公便喝起酒来.晋国的太师师旷和晋平公的宠臣李调一边陪酒一边击钟助兴。这时厨师杜蒉走进来,并斟满了一杯酒对师旷说:“把这杯酒喝了!”又斟满一杯酒对李调说:“你把这杯酒喝了!”接着他斟满了第三杯酒,向北跪着一饮而尽,随后快步走出殿堂。  相似文献   

10.
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机构(组织)。大陆法系关于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学说有代理说、职务说、破产财团代表说等。英美法系独创性地将信托制度融入破产法中,视管理人为破产财团的受托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管理人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也没有规定以哪种学说来确定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因此,要依法完善我国管理人法律地位,必须明确规定管理人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应以破产财团的受托人来确定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
想象力学说是经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休谟哲学的重要内容,其观点主要包括:想象力的作用主要是对简单观念进行分离和结合以形成复杂观念,并遵循类似、时空接近和因果关系三原则;想象力具有自由的性质,但它只有依据一定的规则、受到一定的限制才能构成可理解的符合经验的观念;一切知识的基础——因果推理是相似现象之间的恒常会合,经过想象、信念的作用而形成的习惯性推理。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自然哲学中“气”与“天”是两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可以说船山通过对气论和天论的相互阐发,深化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其自然哲学的理论高度,由此而开创了古代自然哲学的新格局。从“气”的角度来看,王夫之对张载“太虚即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等说法进行了发挥,他说:“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就是说人们所看到的任何空间,都并非是绝对的空无,而是絪縕之气。在王夫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与地相对举之天,即自然之天,其常与七曜并列。而“天”的另一重含义则指的天是气的总体,即是无限的物质世界。王夫之气论与天论之间的相互阐发已经相当细致和缜密,使其无论在气论还是在天论上就其深刻、全面和理论的思辨性方面都远远超越了前人,从而将张载以来的这一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对中医哲学火论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气学说,王夫之将其归于“质测”之属,认为运气学说确乎是从实测与事实经验的积累而来,而不像某些人虽然不懂其中的奥旨,却断然斥之为妄言呓语,殊为偏激。船山对于运气学说所持的基本观点始终是认为,不仅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且人体自身内部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虽然古来有之,但是从没有任何人能够像王夫之这样,通过古代自然科学最重要的门类之一的医学,而将其阐发得如此独到和深刻,这一点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值得我们格外关注。二是君火相火学说(即二火学说),王夫之认为,虽然天地皆有君相二火,但因君火仅立名,而相火则禀命以宣行火命。所以,他又强调阴火与阳火之间的差别性。由于王夫之看到了这种差别性,才更加突出了相火在自然界和人体之中的主导作用,这恐怕与金元以来医家特别是朱丹溪“相火”论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当然,船山在此基础上,又做出了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富有创见的哲学观点。因此说,只有相火才是王夫之高度关注的,才是其火论学说的核心,也才是其对古代火论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所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没有人不承认榜样的力量是有一定力量的,甚至可以说在社会风气好的年代,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吗?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无限论,一种是有限论,笔者赞成后者。 说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因为榜样只在一定的范围,即愿学习榜样的社会群体中起作用,离开这个群体,榜样就没有用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就出了不少榜样,他们功垂史册,日月可鉴,但当时对不愿学习他们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来说,没有一丝一毫的感化。屈原胸怀磊落,光明正大,爱民忧国,但并没有使昏庸的楚王及其奸佞之臣以国计民生为念,反而屡遭放…  相似文献   

15.
"天人感应"是中国哲学史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事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天人感应萌芽于先秦,《洪范》说:"肃,时寒若","又,时日猎",在他看来,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变化。春秋时期盛行占星术,依据天体运行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这成为天人感应思想的直接来源。战国后期,阴阳家  相似文献   

16.
“百善孝为先”。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的观念最早形成在殷代,是作为祭祖的形式出现。周代以后,“孝”的观念弥漫日甚,“孝”的精神普遍反映到先秦诸子的学说中。《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可见孝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最重视孝而又有完整系统的孝道理论的,当是儒家。《论语》中直接论孝共10处,另有多处虽无孝字,却是论孝名言,如“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而“孝悌也者,是为仁之本欤”,足见“孝”在孔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开发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能否在大开发中拥有人才资源上的优势,能否构筑起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宽广舞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与东部省市相比,经济实力和自然环境显然处于劣势,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但在观念、体制和政策方面,我们没有理由落后,完全可以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和努力实践,不断地进行创新,形成比较优势,以此来指导和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一、观念创新观念是先导,没有超前的观念就没有超前的发展。现在的人才资源开发完…  相似文献   

18.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不是平时所说的“思想”,虽然在不少场合,精神和思想有很大类同。精神是指导一种超越物质存在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明知有些事情可能非自己力所能及,但仍然要去全力一搏,在表明自己的骨气、志气时,常常会说,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口气就是一种精神。没有了这口气,似乎生命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以,人们常形象化地说,死人和活人的差别亦仅此一点,即前者没有了气了,后者还有口气在。从现象上看,在这一点上人和自然动物没有多少区别。因为不呼吸、没有了气,哪种动物也…  相似文献   

19.
唐昌黎 《探索》2006,4(2):146-149
共产党诞生即从事革命实践,形成了一套革命学说,其理论支柱是马克思创立的阶级论。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从事执政实践,在中国,历经半个世纪,三代艰辛探索,形成了一套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阶级论存在它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二元选择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代领导创立的执政学说,并指明新一届领导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汪志强 《探索》2002,(4):8-11
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一种思想,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毋庸置疑,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毛泽东,锻造了他“睥睨六合,气雄千古”的文化性格,使其建党学说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吸收、改造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在毛泽东建党学说中的凸显,使得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这种联系,对于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