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涵养极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制力极强,为人和蔼可亲。虽然寡言少语,但难见动怒。可是有两次他是发了大火的。 一次是1975年12月30日下干,邓小平接到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电话,请他过目一下元旦社论的清样。清样他已看过,已不是原来政治局讨论过的社论。邓小平发火了,他在电话中愤怒地说:“谁搞的?前几天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涵养极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制力极强,为人和蔼可亲。平日寡言少语难见动怒。可当他看到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受损失时,他是要发大火的。下面就录两列,以飨读者。 一次是1975年12月30日下午,邓小平接到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电话,请他过目一下元旦社论的清样。清样他已看过,已不是原来政治局讨论过的社论。邓小平发火了,他在电话中愤怒地说:“谁搞的?前几天政治局讨论过的社论,为什厶不用?政治局还要不要?”  相似文献   

3.
咱“两小”喝干这杯茅台酒吧 1969年10月,林彪一伙要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下放到江西劳动。江西的省革委主任程世清是跟随林彪的。周恩来察觉了他们的险恶用心。为了保护邓小平,他煞费苦心,在邓小平被押赴江西的前几天给江西省革委主任打去电话。总理知道这个电话是不好打的,一根黑线直接连到林彪那里,而林彪是写进党章的毛泽东主席的接班人,必须巧妙地与林彪、“四人帮”一  相似文献   

4.
朱传德1930年出生在山东省夏律县大朱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尽了苦难。1947年,他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报名参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训练团学通讯专业。一个月的学习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通讯班,主要任务除接转电话外,就是把译电员翻译过来的电报送到二野首长手中。从此直到1951年2月,他一直呆在邓小平身边,为邓小平当了4年通讯员。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怀揣两枚军功章的朱传德退伍回到生他养他的大朱庄以后,娶妻生子、专心务农。  相似文献   

5.
治黔有方留美誉——记首任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11月上旬,寒风阵阵,细雨纷纷。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委员苏振华按照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部署,正率部翻山越岭,挺进贵阳。就在这时,他接到邓小平打来的电话:"经毛主席同意,中  相似文献   

6.
1981年7月16日,金庸应邀访问大陆。7月18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金庸。"文革"伊始,邓小平被打倒,金庸在香港《明报》社评中为邓小平抱不平,还预言邓必将重返政坛,"东山再起"。在中共领导人中,金庸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他了解到邓小平在被批判时的反应是"聋子不怕天雷打,死狗不怕滚水烫",觉得邓小平"如此刚强不屈,真令人敬佩"。金庸认为邓小平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了他的魄力和远见,"令人敬佩"。在金庸看来,"真正的英雄,并不取决于他打下多少江山,要看他能不能为人民百姓带来幸福",邓小平在他的眼里是郭靖式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邓小平的信上批示: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很得力的,有战功;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触景生情,邓小平说:‘毛主席当年也是受排挤的!’ 四个月后,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突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如何,在纪念邓小平的各类文章中,四川都是少不了的一部分。不回到那个年代,或许无法充分理解那份情感。我们并非要浓墨重彩去展开邓小平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时代。而是尽可能找齐一切符号,还原邓小平和家乡之间的点点滴滴,并把这些韵味,沉淀在时间的河床里。四川是邓小平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起点。建国后,他也是从西南开始积累理政经验,并走向全国。离开广安的时候,邓小平15岁。他可能并没想过,自己一生都不会再回来。但其实不用纠结,因为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赫尔穆特·施密特1974年至1982年任联邦德国总理,当年曾有人问他谁是最重要的政治家,他的回答是:中国的邓小平是“最成功的政治家”。1975年10月,第一次访华结束后,他说:“我从一开始就喜欢邓小平。”1984年第二次访华参加中国35周年国庆时,80岁的邓小平给他的印象更深:“在所有的私下谈话中,包括在首都以外的私下谈话中,1984年使我们几乎明显地感觉到,每个人把改善生活状况的希望寄托于谁:第一位是邓小平,第二位是邓小平,第  相似文献   

10.
翟文 《学习导报》2014,(17):27-27
邓小平离不得香烟是尽人皆知的,曾有过在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给他递条子,希望他为了健康不要吸烟的报道。后来听说小平居然戒了这一嗜好。小平逝世后,曾为他做过保健工作的陶寿淇教授在追忆邓小平时谈到了这件事的始末。大约是1989年五六月的一天,陶教授去看望邓小平,当时邓小平正在抽烟。陶教授了解小平的身体状况虽无大碍,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也是邓小平去世五周年。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回眸中国的百年沧桑,更加感受到邓小平的伟大。江泽民同志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民的心声。邓小平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深刻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伟人。他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一生“三落三起”,坎坷曲折,但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忍。邓小平在治党、治政、治军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非凡魅力,为海内外广泛称道。这是一本专门介绍、解读邓小平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书,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本刊现将此书节选连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以毛泽东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验,他完全知道,他身后的中国,非但不会是一个‘太平盛世’。还必有大的政治恶斗。  相似文献   

13.
吴晗是我国著名的明史专家,北京市分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长。“文化大革命”前,在工作之余,他常和邓小平一起打桥牌,彼此熟悉,友谊深厚。邓小平不称他的名字而叫他教授。1965年,当吴晗听到有人正准备批判他写的《海瑞罢官》时,思想压力很大。彭真向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对我们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是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追思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16.
冯都 《党史博览》2004,(8):45-47
1931年8月,邓小平奉党中央之命,从上海辗转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在当时肃反扩大化的危难之际,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他勤勤恳恳,工作卓有成效,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杰出贡献。时隔40年后的1972年,邓小平再次来到瑞金。瑞金县的同志亲切地对他说:“您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让邓小平感动不已。在他蒙冤遭受打击之时,老区人民还始终惦念着他。受命于危难之际1931年2月,红七军政委邓小平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王明等“左”倾中央领导人对邓小平不予理睬,半年不见他一面,不听他一次汇报。对于这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也是邓小平去世五周年。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回眸中国的百年沧桑,更加感受到邓小平的伟大。江泽民同志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民的心声。邓小平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深刻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伟人:他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一生“三落三起”,坎坷曲折,但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忍。邓小平在治党、治政、治军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非凡魅力,为海内外广泛称道:这是一本专门介绍、解读邓小平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书,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本刊现将此书节选连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生都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并用最具体的行动来实践。在邓小平故居前,有一雌一雄两株铁树,据记载,这两株铁树极有灵气。1978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它们便开出鲜艳的花。而且10多年来年年如此,无数中外游客一饱眼福。邓小平离家到法国勤工俭学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家里人知道他的秉性,家乡人和他是心心相印的,在他的故乡把环保工作做得特棒。1997年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世界 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一生中接触的人数以万计。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 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但这并 不影响邓小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小平自有他做人处世的原则,有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魅力。 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邓小平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在对待他的“上级” 毛泽东问题上表现得很鲜明。 在中国历史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往往看他对另一个人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始终如一,由此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号召学习海瑞精神时说,海瑞敢于进陈,不怕杀头,他被关到监牢里,但当海瑞听说嘉靖皇帝去世时,抱头大哭。这说明海瑞对嘉靖皇帝始终如一。毛泽东对海瑞这一点特别推崇,他号召学习海瑞精神。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敬。他关心毛泽东,尊重毛泽东,是毛泽东的优秀学生和得力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