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城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抓住了县城发展,就抓住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抓住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原则,积极推行“以地建城、以宅扩城、以业兴城”的县城经营策略,大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了16.8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2%。先后荣获“全国住房解困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绿化达标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等称号,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12,(15):I0001-I0004
党的十七大以来,宁化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其以来的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旅游强县目标,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大力推进“三区”开发和“四地”建设,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荣获“福建省第十届(2006—2008年度)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2008--2009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员(沈阳)》2014,(6):F0002-F0002
喀左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是朝阳市下辖五县二区之一。近年来,喀左县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五城联创”,即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持续提升,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等称号,连续五届获得辽宁省城镇“绿叶杯”竞赛优胜县等荣誉。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立足县域特色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颜晓媚 《学习导报》2012,(10):25-25
跨越赶超,是湘潭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2012年,湘潭县将以推进“四化两型”为主线,以建设“两个强县”(经济强县、文化强县)为目标,以推动“三个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文明县城、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为抓手,深入开展“产业升级年”、“项目攻坚年”、“作风建设年”三大活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奋力跨越赶超。  相似文献   

6.
代志华  ;左禹华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28):I0002-I0002
正2004年至2008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先后成功申创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2009年至2011年,印江巩固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成果,并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两创"工作;2012年至2014年,该县继而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新增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两城同创"提升为"五城同创"。"面对文明城市如何创建这样一道全民考题,我们以'五城同创'工作为统揽,举全县之力,集  相似文献   

7.
庄河市把抓好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北黄海开发,加快“一城两带”规划建设,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预计财政收入可望达到3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超过600亿元。  相似文献   

8.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必须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县域经济这块“短板”,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6):130-130,F0003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处浙西南,居丽水市中部,位瓯江上游,与首都北京同经度,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全县面积984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中国木制玩具城”、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教育强县。  相似文献   

10.
徐飞 《奋斗》2009,(2):28-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提出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柱。只有大力培育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产业发育,推进和壮大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1.
王忠林 《奋斗》2009,(8):12-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以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和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良好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力争使更多强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促进中间县市迅速崛起,加快弱县解困步伐,实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资中县努力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扩权强县等重大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97亿元.总量在全省68个丘区县中排第1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57元。未来五年,我县将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百亿工业园区、四川水泥生产基地、四川新型建材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四川食用酒精生产基地等“一园区四基地”、打造“三城两区”5个城市功能组团为抓手.以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四城同创”为载体,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力争到2016年建成四川丘区经济大县和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3.
《求实》1994,(10)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校调查组县是经济、社会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地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本世纪末小康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调查小组干今年7月对赣州、吉安、南昌三地市的7个县就县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怎样抓?在这道考题面前,玉屏县以实施创建“文明县城”,书写了自己的答卷。玉屏县自1996年被列为全省“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试点县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为基点,以群众广泛参予的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反映某一区域社会经济进步、发育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明显走势。 发展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统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是提高县域经济质量的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争取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应该把加速农村城镇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月刊》2014,(8):41-42
近几年来,宜昌抓住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中部崛起战略、三峡后续规划、武陵山区域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扶贫攻坚规划、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湖北“一元多层”战略体系、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诸多机遇,充分利用特大城市、县域经济、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潜力和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质量齐升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同步展道路。城镇化是我们县域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兵地融合型城镇化,发挥兵地融合优势,优化城镇功能,按照“共谋、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和“中心突出,结构合理,梯度发展”的要求,坚持规划先导、突出重点、统筹发展、全面提升的理念,着力构建兵团与地方城镇职能互补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城镇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8.
边宁 《学习导报》2012,(18):29-29
株洲市坚定不移地落实“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定位,强化城乡规划,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抓住了加快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社会管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边宁 《新湘评论》2012,(18):29-29
株洲市坚定不移地落实“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定位,强化城乡规划,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抓住了加快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社会管理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宁远县瞄准“北上广”品质,紧跟“桂苏杭”品位,加强城镇建设管理,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县城。县城成功创建为省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连续两年获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十佳县,城市管理经验在全省推介,吸引100多批次的市县代表团到宁远县城参观学习。目前,宁远县正瞄准“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