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日前,遇到一位老同志,闲谈中,这位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的干部常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谁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的群众观念大不如从前了。 能不能或敢不敢去敲老百姓的门,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高高在上,处处以领导者自居,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动辄就对群众发脾气、摆架子,老百姓十分反感。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够自觉地、经常地、主动地敲敲老百姓的门,…  相似文献   

2.
《党建与人才》2002年第3期发表了原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的事迹,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读者,我想说说自己的体会。在戴成钧去世的日子里,凡是知道和了解他的人尤其是老百姓都前来悼念和为他送行,以至从汐子镇到烧锅地骨灰堂的13里路程,送行的人们停停走走竟用了3个小时。戴成钧同志之所以能够赢得群众的如此信赖和拥戴,源于他对老百姓有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有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百姓心中有杆秤。你是不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老百姓最清楚。戴成钧在乡镇基层干部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6年,直…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种执著,历经风雨始终不渝:有这样一种情怀,身在病床心系民众。本期讲述两位基层干部的故事,他们虽重病缠身,但依旧把群众的事情放在首位,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两位爱岗敬业、真情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以顽强的意志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的干部和老百姓,究竟谁是“父母”?写下这个命题,我想起了当年焦裕禄顶风冒雪访贫问苦时,握着老农民的手说:“我是你的儿子,看望您老人家来啦。”老人感动得直抹眼泪说不出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邓小平生前所发的那句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种视人民为父母,心甘情愿做人民的好儿女,是一种宝贵的“公仆”意识,闪耀着共产党人特有的人格魅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干部常以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居,开口闭口,动辄便是“我作为父母官……”众所周知,父母官是封建社…  相似文献   

6.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是一句说了多少年的老话。近年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二中院)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把法院工作放在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以务实创新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夸奖和好评。  相似文献   

7.
大德在民     
《党课》2012,(2):49-49
在一个地方任职,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如果天天耍嘴皮子,讲得天花乱坠,行动上不动真格的,老百姓不会买账;专干替自己脸上涂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老百姓也不会满意;一味地向上级讨巧讨好,不管群众疾苦冷暖,老百姓更不会欢迎;只顾眼前、不管长远,长了自己的脸、断了子孙后代的路,老百姓不会拥护;热衷于自我设计,为了自己升迁提拔不惜与民争利,甚至牺牲群众利益的,老百姓不会高兴;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一贯私欲膨胀、中饱私囊的,老百姓更不会答应。我们党选用干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反腐态势不减,已然成了常态,大小贪官无处遁形,惶惶不可终日。老百姓拍手称快,"老虎""苍蝇"一起打,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期待,老百姓对清除"身边的腐败"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大老虎"落马会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微腐败"、"小官巨贪"也逐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成为舆论之焦点和当今反腐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身边的"苍蝇",离群众最近,群众有切身体验,有切肤之痛,如果老百姓的父母  相似文献   

9.
"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的利益比天大!"这是旺苍县普济镇党委书记昝绍福的座右铭,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身体力行践行"三个代表",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爱民书记",县委多次表彰他为"优秀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南京路外滩,耸立着一座陈毅铜像,这里的广场被称作“陈毅广场”。上海人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永远怀念这位解放后上海第一任市长。他为上海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他的雄才大略,领导艺术、品格、气质、风度,永存在上海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之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对老百姓的一片爱心,事事处处为人民着想,在解放初有几件事永远铭记在老百姓的心中。那还是他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的时候。他要求干部战士严格遵守入城纪律,为了不惊扰老百姓,他提出“不人民宅”,没有找到营房前,一律睡马路,有同志提出异议,陈毅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1.
姑息与警示     
有感于乡官村官违法乱纪,兹得启示如下。乡村级干部在最低层工作,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他们的施政得失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他们工作影响如何,毁誉皆赖群众口碑。行善政为民造福者,民誉之青天,呼为父母。扰民害民,刮老百姓地皮者,群众谓之贼盗,恨之入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关注之下,何以能因贪污公款落入法网后,上级领导才知道呢?难道这些人平日违法乱纪之事密不透风,上级毫不知情?事实并不如此,他们的劣迹早已被群众举报,反映信件早已置于领导的案头,只是某些上级领导以及约束机制官僚化,浮在上面充耳不闻下…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牵挂群众的冷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的干部,群众认为就是好官,反之,趾高气扬高高在上,贪图享受为官不廉,心中没有群众,只为自己谋私利,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群众认为是“坏官”。老百姓对这两种官,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据报载,山西省稷山县翟西村十多位农民专程到县委大院,给县委书记王琦同志送去了写着“人民好公仆,群众贴心人”的玻璃镜匾,感谢王书记在村里包村蹲点时给村民办实事和好事,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村民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老百姓用了“送…  相似文献   

13.
所谓"政绩透支"是指超出现实条件盲目追求政绩的一种倾向,是以树立个人政绩为目标、以损害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政绩为特征的一种腐败现象."政绩透支"五花八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超出群众的承受力去办好事、办实事,打着"人民事情人民办"的旗号向老百姓摊派,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使得群众苦不堪言,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4.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郑培民、任长霞等一大批焦裕禄式的模范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至上的经验之谈。他们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和终极目标,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绝好口碑;他们因把个人的政绩写在了人民群众的口碑上而最大限度地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效果。捧回金杯银杯是政绩,得到金奖银奖是政绩,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和夸奖更是政绩。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  相似文献   

15.
做官先做人     
一段时间以来,郑培民的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新闻媒体上。作为“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心底无私,廉洁勤政。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他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地,都像一只振飞的领头雁,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从湘潭市委书记到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再到出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不以高官自居,而是每时每刻心中都装着老百姓,从解决湘西贫困群众吃饭问题到1998年大抗洪,郑培民始终身先士卒,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郑培民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4,(20):35-37
<正>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树立为民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帮群众之所需,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谁是父母     
田丹 《党建》2002,(11)
近一些年来,媒体上多次出现“父母官”的提法,称某某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为“父母官”;有的干部也自称是“父母官”。究竟谁是父母?党和政府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父母,还是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干部的父母?这是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在思想上明确。“父母官”是封建社会对官吏的称谓。封建社会官与民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当时,“父母官”在社会上是一种褒称。清官廉吏以“父母官”自勉,要求自己爱民惠民。贪官污吏以“父母官”自诩,借以掩盖自己的恶行。但是,把“父母官”的称谓移用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老百姓对红头文件总是敬而远之。有的地方把红头文件作为干部的特权或身份的象征,不让普通老百姓看。有的政府部门名义上让群众查看,可是,一旦有群众要看,又要求提供种种证明和介绍信等,给老百姓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还有些地方虽然对群众开放了红头文件,却要群众花钱买《政府文件汇编》之类的小册子,虽然这种小册子不太贵,但群众在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1,(5)
正"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棉被也可以分半条给老百姓。建党近百年不忘初心,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习近平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汝城,红军卫生部干部团驻沙洲村。他们跟国民党兵不一样,不扰百姓,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位村支书,她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看作是在实践党的宗旨,她把群众的信任、支持视为自己干好工作的无尽动力。群众的事,到了她那儿再小也是大事。提起她,全村的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干部,俺们喜欢。”她,就是平罗县通伏乡永华村党支部书记王翠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