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弄清实行公开审判同贯彻群众路线的关系,对于充分发挥公开审判制度在保证办案质量方面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群众路线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路线。公开审判是人民法院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法定形式。公开审判之前,大量的调查案情,核实证据和研究处理意见等工作,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它的成果就在公开审判时集中地体现出来。公开审判时,还要组织群众旁听,体现了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公开审判要求更好地依靠群众,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2.
晏宝光 《中国审判》2011,(10):94-95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深刻总结并始终坚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努力践行好司法群众路线,是深入贯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基层人民法院处在审判工作最前沿,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就成为我党苏区和边区政府司法工作的重要原则,马锡五审判方式更是作为在司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典范,普遍推广于抗日根据地,其影响延续至今。在司法实务中,群众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5,(5):50-56
在现有的关于刑侦工作群众路线的诸多研究中,都集中在密切警群关系,发动群众提供侦查破案线索等警察与群众的互动方面。这固然是刑侦工作贯彻依靠群众方针的重要内容,但在刑侦工作中深入贯彻群众路线远不止于此。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本质上是认识论。因此,只有从认识论维度探讨群众路线的内涵,才能对刑侦工作的群众路线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更深入地贯彻刑侦工作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关于废除人民陪审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从在立法上确立人民陪审制度,在司法上运用至今,人民陪审制度是否真正发挥其应用作用呢?笔者试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及司法现状分析,提出对于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废之主张。从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意旨上来看,我国法律规定民事审判采用陪审制度其立意在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在民,人民享有管理国家,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力,而参与审判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陪审制度因而也成了处在执政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方式。在民事审判上,作为人民代表的陪审员与…  相似文献   

6.
阎庆文 《中国审判》2013,(11):10-11
<正>形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时隔七十多年,如何认识看待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对做好当前的司法工作有哪些启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革命圣地延安,瞻仰革命旧址,追寻先辈足迹,现场学习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人民司法的重要讲话,听取延安精神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专题辅导,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  相似文献   

7.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涵是应当发扬广大的,但是,"马锡五审判方式"所折射出的群众路线、大众司法能否成为具有普适价值的司法理念?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封捧儿"婚姻申诉案"所体现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司法理念似乎更加适合于"熟人社会",更加适合于简单案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法院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必须将群众观念贯彻在审判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树立群  相似文献   

9.
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是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的人民检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贯彻群众路线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不仅适用于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而且应该在经济犯罪审判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笔者结合审判实务,就经济犯罪审判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问题谈些看法。一、关于宽和严的价值判断一般认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刑事审判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11.
江河 《政府法制》2014,(20):57-57
山西省临猗县人民法院自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将抓好自身审判工作与践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以中心工作带动群众路线落实,以群众路线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盼、改群众所怨,把群众是否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群众路线的践行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2.
本刊动态     
<正>本刊讯为在新闻宣传中贯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促进《中国审判》杂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法官的制度化、常态化,《中国审判》杂志社将在全国各地法院建立基层联系点,组织编辑记者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深入挖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优秀法官、法院的事迹和经验,以增强宣传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公安群众路线是在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良传统。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对公安工作仍是必要的,且是十分有益的。群众路线在维护社会治安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社区譬务制度的核心是贯彻群众路线,民警在执法中正确把握自由裁量权有赖于群众工作。二是刑侦工作中,群众路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4,(23):62-63
正开展"三联三增"活动,生动党课进乡村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濮阳县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开展"三联三增"共建活动,于2014年9月12日走进城关镇联系村为当地党员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苗江红)机关党委突出抓创新,助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2014年以来,濮阳县人民法院机关党委通过开创性地抓好创先争优活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得  相似文献   

15.
司法工作大跃进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人民司法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要完成什么任务,都必须同其他一切革命工作一样,坚决地、充分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那里的群众路线走得越彻底,那里的工作就会做得越出色,成绩也就越显著。去年司法工作大跃进以来,由于绝大多数同志愈来愈明确地认识到贯彻群众路线对于作好司法工作的深刻意义,并在工作中认真地加以贯彻执行,因而使我们司法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的内容大加丰富,形式更为生动,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依靠群众办司法工作的经验。但是,只是懂得了在司法工作中应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还是不够的。要更好地正  相似文献   

16.
张武 《中国审判》2013,(10):90-91
<正>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有力保障。深刻理解司法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群众路线是人民司法工作一以贯之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7.
李岩 《法制与社会》2012,(34):121-122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给《苍天》电视剧的贺词中曾经指出:"马锡五同志当年作为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庭的庭长,他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且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人民司法上作中,创造了许多历久弥新、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司法经验。马锡五同志在办案中坚持简便利民、注重巡回审判、加强调解工作等做法,已经成为人民司法事业最可宝贵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王院长的上面的话精确的概括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我党对马锡五同志审判方式的肯定和赞扬。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中国现代的司法制度仍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2007年5月30-31日,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面临的形势,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民商事审判工作任务,研究当前民商事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 第三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今天开会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回顾第二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研究民事审判工作的新情况,提高对民事审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和贯彻民事诉讼法(试行)和婚姻法,振奋精神,扎扎实实,进一步做好民事审判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1996年9月24日,全省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这是深入贯彻全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法院改革和完善审判方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提高了对改革的认识,统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