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6,(9)
正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先输后赢,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绝地反击战",最终荣获了宝贵金牌,强烈震撼了世界体坛。由此,中国人再次喊出了"学习女排精神"。何为"女排精神"?笔者以为就是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获金,的确振奋人心;女排世界第一,的确让国人激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女排精神"也容易让国人接受。但最关  相似文献   

2.
安巧珍  王爱兰 《理论导刊》2015,(3):77-79,9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是一代代兵团人实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结果。"兵团精神"是对祖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兵团固守边防、维护稳定的精神动力;是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思想资源;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祛魅的现代性时代背景与知识场域中分析、认识党性修养问题,精神哲学视角成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指导下,本文旨在通过精神哲学对人的精神全貌的还原,在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统一体中认识党性修养,从而在一种"完整性的人"中提升党性、提高修养。党性修养的精神哲学形态表现为辩证发展的两个方面:其一是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表现为党员价值意识的"单一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同一性张力;其二是行动论的意志形态,表现为党员作为党性践行者的"行动能力",现实的"实践精神"。一种"完整性的人"的视阈下的党性修养,即表现为政治信仰、社会实践以及个体生命"活生生"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5)
<正>一提起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就令人想到战国时期的"庖丁解牛"以及秦国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而民进人的"工匠精神"也可以在民进老一辈身上找到影子,比如民进的出版界前辈,正是秉持着工匠精神创造了我国出版界的奇迹。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前后,许多民进老一辈都与出版界有关,比如徐伯昕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不仅是出版界的泰斗级人物,同时更是匠心独具的民进人。1925年,徐伯昕到《生活》周刊工作,担任出版、发行、推广、广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     
正徐泽洲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践行‘三严三实’"一文指出: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要深刻把握"三严三实"的思想内涵;做大力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柴鸥林的"论沂蒙精神"一文指出,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世代传承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时代价值。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的锤炼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具备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救国"的道路中初步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立国"的道路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兴国"的道路中丰富发展。新时代推动建党精神转化为现实,就是要结合新实践、新要求,坚持求真务实,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不断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强起来。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作为现代思想家的马克思,还是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奠基人的怀特海,他们都批判传统实体论形而上学,分别在历史唯物主义和泛经验论的实在论立场下,依循整体论、过程论、生成论的解释原则与辩证思维方式,以"现实的人""经验事态"为主体,不但确认主体精神之维的存在、精神自身的生成性、精神实践的前提,而且考察了精神生活的在场与缺场以及精神活动的外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既强调精神创造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进程的作用,又未忽略物质性活动和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地位。在马克思那里,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资本主义大工业使工人丧失了精神维度而沦为异化的商品人,而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的获得最终仍取决于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生产状况;在怀特海这里,"现实事态"的自我摄入包含物质与概念摄入的"两极性",其自我生成又总是受制于"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的因果效验,然而,精神一旦出场就能创建新的规则和建制,我们关注的观念和被纳入背景中的观念主宰着我们的希望、忧虑及对行为的控制,塑造着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9.
一、天人相合相分我们在考察古代希腊人对于"天"人"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时,首先,必须注意区分天人关系概念内涵的两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与物质的"天"的关系;二是人与神的关系,即人与精神的"天"的关系。其次,必须注意到天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邹开明 《学理论》2011,(30):54-56
张闻天认为,共产党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应具有伟大的胸怀与气魄;有"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的精神;有对人很好的态度;要适当地对付坏人。张闻天待人接物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国家精神的支撑;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崇高精神的砥砺;持有崇德向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如今,在"中国好人榜"和"好人365"等一批"中国好人"专栏的推动下,好人事迹广泛传播,好人行为广泛弘扬,好人精神不断激励社会垂范道德,引导公民磨砺品行。"美德中国"处处有美丽,时时有好事,步步有好  相似文献   

14.
小岗精神,是以小岗村为载体所展现的改革精神。小岗精神,是正反对比的历史经验、思想解放的改革萌动、周边地区的实践探索、小岗村人的敢为人先、各级领导的包容支持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岗精神,一是率先改革的"大包干精神",二是再次改革的"沈浩精神"。大包干精神,是小岗人和各级领导共同创立的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持真理的无畏精神、忠诚守信的契约精神、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沈浩精神,是沈浩带领小岗人进行再次改革的忠诚为民的公仆精神、扎根基层的献身精神、坚持改革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清廉精神。前者是核心,后者是升华,二者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共同组成改革特征鲜明的小岗精神。小岗精神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即小岗精神是群众路线实践的典型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归根结底是满足人的需要和精神追求方立天教授已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但对时下的"欲"与"矩"感到不安。物质生活提升,精神生活下降;科学知识增多,道德素养欠缺;传统精华毁坏不少,新的共识尚待重建……方教授认为,这是一种价值危机,成为当今人类进步的重大障碍,也是人类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事业铸就精神,精神成就事业。核工业精神形成于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强军梦;发展于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的核能梦,弘扬于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中核梦。无论是"两弹一艇",还是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自主研制铀浓缩离心机,"华龙一号"走出去,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是"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关于核工业精神,有太多的人和故事被大家所知,以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为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日报》8月19日刊登梁衡的文章指出,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西柏坡精神,主要包含"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  相似文献   

19.
人情异化对公序良俗、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贬损了"人情"对中国人所具有的正面形象。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讲人情"作为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的基本特性及其内在精神,指出"讲人情"的行为方式是在默认既定社会规范及其主流价值观念的条件下具有互爱互惠精神的施惠和回报;而人情异化的行为方式则是在自定条件下缺失、偏离乃至背离了这种具有互爱互惠精神的施惠和回报;两者在动机、方式及效果上存在着实质性差异。我们既要弘扬"讲人情"的互爱互惠精神,又要谨防人情异化。  相似文献   

20.
公共精神是人们基于公共交往表现出来的关心公共利益、参与公共生活,以公共善为旨归的精神标识与行为方式。考察人的存在样态历经"人与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自由全面发展"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道德人""经济人""和谐人"是人的存在样态变迁中的事实表征。与此相应,公共精神呈现虚无与遮蔽、出场与异化、理性与自觉的生成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