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书征集     
<正>亲爱的读者:真诚邀请您参与本专栏互动交流!如果您手里也有家书,或者有关于家风的故事以及相关线索,请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联系,邮编:100872,电话:010-62512864或62510365,也可登录中国家书网www.jiashu.org查询相关信息。您的家书将有可能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  相似文献   

2.
家书征集     
<正>亲爱的读者:真诚邀请您参与本专栏互动交流!如果您手里也有家书,或者有关于家风的故事以及相关线索,请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联系,邮编:100872,电话:010-62512864或62510365,也可登录中国家书网www.jiashu.org查询相关信息。您的家书将有可能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  相似文献   

3.
家书征集     
<正>"我们的家书"微信公众平台近日开通,微信号为ourletters。"我们的家书"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给您推送有意思的家书图片和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传递温馨和谐的正能量。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2005年4月10日启动的公益文化项目,以保护家书遗产、传播家  相似文献   

4.
家书征集     
<正>"我们的家书"微信公众平台近日开通,微信号为ourletters。"我们的家书"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给您推送有意思的家书图片和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传递温馨和谐的正能量。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2005年4月10日启动的公益文化项目,以保护家书遗产、传播家  相似文献   

5.
国宝与家书     
<正>"尊敬的余秋雨先生:我写下这封信希望邀请您参观故宫博物院。我将以长子身份请求院长,允许我陪您参观我母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这幅世界名画问世近千年以来,唯一可以替代原作展出的复制品。您在‘秋雨时分’节目中曾讲到,自己排了五个小时队,只看了五分钟《清明上河图》。您也许不知道,那次展出的正是我母亲的临摹作品。"2011年,陈长年在尼罗河游轮上,一口气读完余秋雨的《借我一生》,萌生了撰写回忆录的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12):31-31
为子女婚事简办给与老何家熟悉的领导写的一封信少华同小何已结婚,这是他们生活长河中的一件大喜事。我严格按照中央要求,一不受任何人的礼,二不请客。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6):31
为子女婚事简办给与老何家熟悉的领导写的一封信少华同小何已结婚,这是他们生活长河中的一件大喜事。我严格按照中央要求,一不受任何人的礼,二不请客。  相似文献   

8.
<正>在"陆羽故园"公交站,记者见到了骑自行车赶来的彭怀玉。与她相识是在2013年5月的北京,她与丈夫李德胜作为家书捐赠者和家书文化的热心推动者,应邀参加由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举办的"全国首届家书文化论坛"。会上她的发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欢迎来到‘茶圣故里’。走,我们到家细聊。"走在文学泉道,一路上不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2月4日,父亲肖思明走完92年的人生道路,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在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封他写给子女的信。父亲晚年时写的字不易辨认,一般是他写完材料,再由别人誊写,这封信是父亲的底稿。信里主要讲,父亲看到《人民日报》连续报道教育子女的文章,就复印几份,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要我们身体力行,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提高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在重庆解放碑下,记者见到了从巴南赶过来的任尔宁老人。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后,年过古稀的他依然神采奕奕,握着记者的手说:"感谢你从北京来采访我。不过,我要麻烦你先跟我去办点事。"几步路,来到了某银行存管中心,任尔宁从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不是钻石黄金、不是房本字据,什么样的东西值得他这么慎重保管?任尔宁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三爷爷任鸿隽和三娘母陈衡哲留下来的书信。某出版社约我写一本任氏家族的书,我梳理后,放回这里来。"  相似文献   

11.
<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站在客厅墙壁悬挂的《朱子治家格言》之前,鲐背之年的张骅朗朗而诵,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她说:"现在,我依然是5点左右起床,把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开始一天的生活。"在北京市大兴区的家中,记者采访了张骅。她1947年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参政议政43年。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园。曾任《中文大辞典》编纂兼发行经理,华冈(台北)书局总经理等职。丈夫周芳也是国大代表,两人在台湾生活了52年,条件优  相似文献   

12.
穆青 《瞭望》1995,(37)
前些天,我在清理办公室的书橱时,从一包“文革”后清退给我的材料中,忽然翻出了几页残破的家信,那旧式的信笺,熟悉的笔迹,似乎又把我带入了半个世纪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引起我许多遥远的回忆.信是1938年父亲从河南老家写给我的.那时我已经参加革命,在八路军一二○师宣传队工作,驻扎在山西的岚县.我记得那时候正是济南、太原相继沦陷,日寇大举进攻河南,胁逼武汉,抗战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我因惦念家乡亲人的安危,曾一连写了好几封信,打听家里的情况,现在残存的这几页家书,就是当时父亲的回信.信一共是四封,其中两封还算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7,(7)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中饱含了作者眷怀家人的感情,显然,家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反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精髓的家书却被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淡忘了。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为传承和弘扬家书这一宝  相似文献   

14.
读家书、知家世,生命深处的真情在字里行间温暖流淌。 写家书、传家风,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尺牍纸墨传承继续。  相似文献   

15.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公与私,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翻旧书,偶读一文,更有所悟. 据古书载,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知道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便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他读了一半,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而把自己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非常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如他自己买的蜡烛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后半部分是关于他留在京城里家属的近况,他认为这是私事,应用自己的蜡烛,不能用官家的蜡烛.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博州州官的这一行为,虽还带有历史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18.
我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多年。2013年的第一期,从封面装帧、栏目设置到文章的内容,都让入耳目一新。杂志加大了评论力度,通过对时事的深度评论和中央精神的准确阐释,让读者受到教育。这非常符合杂志应有的定位和品格。另外,“红色家书”这个新栏目,很有创意,很生动,可读性非常强,建议把这个栏目做成品牌,持续刊载以史说理、寓教于情的文章,帮助广大政工干部提高思想修养,开阔知识眼界。(@李邮南引自本刊新浪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19.
20.
正近日,再次翻起《红色家书》,感触多了许多,尤其被早期革命志士的高尚品格折服。深感今日干部必须向早期革命志士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摒弃一切特权思想,全面回归公仆本色。摒弃一切特权思想,就要摒弃求官位、谋名利、搞腐败。国家干部从事的工作,从本质来讲,是社会职业三百六十行中的普通一行;从特殊性来讲,是执掌权力、服务群众而有别于其他的工作。因此,作为公职人员,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服务人民是岗位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