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扬州立足基层,贴近群众,创新善行义举榜互联互通新模式,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融入新路径。"大数据"立榜打造互联互通平台针对"善行义举榜"信息源不足、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引进"大数据"理念,建立上下衔接、互联互通的典型"数据库"。一是分级收集信息。固定画面上网,将好人榜上网集成展示。分门别类推行,以各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围绕"仁义诚敬孝"五大类别,按照事迹简介、媒体报道、形象图片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昔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打造道德之城、好人之城、希望之城、幸福之城为目标,以昔阳好人评选为抓手,大力推进善行义举好人榜建设,深入开展善行昔阳我先行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民厚道、官厚德,人人当好人、个个做好事"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美  相似文献   

3.
正"好人365"是中国文明网于2014年9月5日推出的一档专栏,该栏目依托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网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该栏目开设以来,浙江省舟山市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好人365"品牌栏目,广泛宣传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和崇高品德,传播善行义举,  相似文献   

4.
<正>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邯矿集团)探索并建立了以"组织领导、思想引导、群众主导、活动倡导"为内容的"四导"工作法,促进了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了员工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了企业文明程度。组织领导近年来,为扎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邯矿集团研发建立了"四德四做"千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0)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围绕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挖掘"红船精神"的育人化人功能。"红船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通过重温和学习"红船精神",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和载体传播,辅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研究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其路径包括三个方面:"红船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红船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通过端正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向;加强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认同感;注重主渠道的课堂教育,更新内容和方式方法;以"集体主义"和"典型示范"作为践行的重要基石,以此全面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群体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信息开放、民主活跃、素质教育取得一定进展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灌输论"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教育环境的客观变化,借鉴"接受美学"教育理念来创新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灌输论"的主要逻辑体现为这样几点: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方式的单向度化;教育过程中的非生活化。接受美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般性立场在于以"需求侧"为逻辑前提的教育观念、以交互主体性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育方式、以生活化为场域资源的教育情境。作为一种策略建议,接受美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灌输论"的启示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化、教学方式上参与化与互动化、教学资源上情景化与生活化、教学载体上新媒体化与虚拟化等方面开展尝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2)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探讨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如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实践育人;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价值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特别是实现与"现实的人"的对话才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独特的功能优势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构建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必要性分析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到自觉的内在机理,促进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践行。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5,(9)
8月26日上午,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常委和部分受邀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围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在专题分组讨论会上作了题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发言。王康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应仅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而应融入"所有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通过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意识、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民生工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将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百姓的平常行为,才能实现价值目标,让百姓养成"好活法",过上"好日子"。2014年伊始,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明办策划发起了"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市民群众随手而为日常小善,在实践中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民主、文明、平等、公正、和谐"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治文明领域相关建设也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对其的广泛认同,将其真正融入全民族的心灵深处:通过创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确立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基础;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绩效,递进增强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社会组织建设打造现代认同空间,为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6)
通过分析"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总结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了以"中国梦"为核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式即实现四个结合:将"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袁霞  王爱华 《学理论》2013,(16):205-206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要求,大学生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和担当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其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提升内在素养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践行。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基础,象山县着力在"善行象山"的深化、转化、内化和强化上下功夫,在象山逐渐形成了崇善、扬善、乐善、行善的社会风尚。传播善念促深化建立"大宣传"格局,大力弘扬"真善美"社会主流价值。一是做好善的理论教育。通过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活动,提炼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实现中国梦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对我们基层单位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百姓好活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建设友善、幸福、和谐的新社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二者为"魂体相符"的契合式融入,体现出严谨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是克服法治自身局限、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的灵魂统帅,法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证,中国"法的精神"的意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现实基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各个层面有效融入法治建设并成为全民信仰提供了具有价值导向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微时代"背景下,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面临"危"与"机"并存的局面。价值选择、价值教育、价值主导、价值引领、价值认同之"危"是重重危机的主要表现。同时,"微时代"为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时空、理念、内容、方式、效果等带来机遇。我们要利用"微媒体",抢占"微阵地",实施"微渗透",融入"微生活",完善"微管理",净化"微环境",重视"微领袖",引领"微舆情",加强"微教育",提高"微素养"等有效措施,探索"微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化"危"为"机"之路。  相似文献   

20.
"红船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蕴含着德育价值、创新价值、传承价值等多维价值。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认同和自觉践行,其路径包括四个方面:拓展认同教育与大学生社会生活相对接的领域、渗透审美教育于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过程、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创新认同教育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