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刘老庄连"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老红军连队,抗战期间,它的番号为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1943年,日军第17师团和伪军在苏北淮海区一带"扫荡",企图以铁壁合围歼灭新四军主力。为掩护我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刘老庄连在刘老庄一带展开防御。3月18日上午9时左右,完成合围的1000余名日军和600余名伪军,在旅团长川岛的指挥下向4连发起第一次总攻。4连82名勇士在连长白思才的带领下,借助交通沟顽强抵抗,英勇地击退日军进攻。  相似文献   

2.
正她是当年全国仅有的16名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国庆60周年,她和战友驾战机拉着彩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平时她还担负着警戒巡逻,警告驱离外国飞机抵近侦察等重要任务。她无数次遭遇险情毫不畏惧。2019年3月,英姿飒爽的两会军中代表张潇,成了无数人崇拜的"网红"!意外成了战斗机飞行员  相似文献   

3.
小非 《侨园》2012,(7):12-13
她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2012年6月,她同战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飞上距地球300多公里的茫茫太空,飞向等候已久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天神女"故事很多,她在贫寒中学会自立自强,她的性格柔中有刚,她很懂生活,曾想过当律师、售票员、白领丽人,她喜欢做菜……  相似文献   

4.
卢弘 《瞭望》1994,(30)
张文秋一出狱,就被党的地下组织接走,又马上派人将她送到上海回中央去。护送她的同志按照党的安排和刘谦初的托咐,让她一到上海就直接去了谦初的同学知交兼战友、翻译家董秋斯同志家里。董秋斯夫妇对她姐妹相称,亲如家人,使她这个长期无家的革命流浪者,享受到了难得的温暖,她的身体也渐渐得到康复。她临产时,中央又安排她进了红十字医院,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思齐。 她带着思齐出院后,仍然住在董秋斯家,只是每当张文秋与思齐独处时,总是难以抑制地思念着还在狱中的谦初。自己和女儿正享受着无比温馨的同志爱与党的关怀,他们的亲人却依然忍受着敌人的摧残折磨。文秋想,自己作为妻子不能与丈夫同甘,就该与他共苦。她真想立刻飞到谦初身边,为他分担一切苦痛。  相似文献   

5.
一位哲人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和凤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医26年来,她始终恪守着“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的信念,心中时时刻刻装着病人,待病人似亲人,让充满阳光的心灵给病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凡是接触过她的病人和病人亲属,无不对她那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交口称赞……“时刻想着病人,对病人负责是医生的天职。”宋和凤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石油工人的行列,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一干就是26年。开始在内科,后来到了神经内科,接触的大多是心脑血管的危重病人。26年来,经她诊治的病人数也数不清,许多危重病人正是靠着她那“对病人极端负责”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一位女大学生从上海市外语学院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上海外贸系统某公司,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她所学的特长,公司安排她到办公室搞"打单"(英文打字)兼任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但是,该同志认为自己毕业于正规外语院校,专业水平较高,特别是英语口语方面造诣较深,单位安排她做"打单"工作太简单,觉得组织上是委曲了她.由于她的思想一直未通,所以  相似文献   

7.
王贞勤 《侨园》2014,(8):64-65
在新四军的抗战史上,曾有这样一支连队,面对数十倍于己的侵略者,毫不畏惧,奋勇杀敌,战至最后一人,直至全部壮烈牺牲,成为彪炳新四军史册的英雄连队。这支连队就是著名的现隶属于济南军区某部的“刘老庄连”。  相似文献   

8.
《民主》2020,(4)
正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中国女足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在淮安民进的大家庭里,也有着这么一支"娃娃兵",始终是民进淮安区基层委员会全体会员的"掌上明珠""心头肉",她们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周恩来红军小学女子足球队。跟随着民进淮安区委会主委储兆凤的脚步,重新踏上女足娃们曾经挥洒汗水、训练拼搏的绿茵场,听着她无比熟悉地介绍着每一个位置的每一位队员,你肯定会怀疑:"难道这么一位纤细的江  相似文献   

9.
李蕊娟 《侨园》2015,(Z1):86-88
电影《上甘岭》中,当女卫生员王兰唱起《我的祖国》时,感动了亿万观众。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兰"的原型王清珍至今还健在。原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了她:"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17岁,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里护理20多个重伤员,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0.
西贝 《侨园》2013,(1):16-17
赛场上,李娜用坚硬的外壳示人,却把内心最柔弱的一面袒露在丈夫姜山面前。他不仅是她的教练、陪练,还兼当"充电器"、监工、保姆、厨师和保健医生。这对深情伉俪有着怎样的故事?不是每个女孩都有成为公主的命运。因为爸爸离世早,李娜一直告诉自己要强大,要能保护自己和妈妈。后来大家看到她时,都觉得她是一个彪悍到不需要任何人保护的女人,只有李娜自己心里知道,在坚硬的外壳下藏着的那个女孩是多么软弱无力,她多么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嫁入豪门 蓝妮出生在澳门,可她却是位苗族人.她的祖先曾是苗族的首领,所以在昆明时,蓝家一直被当做苗王后裔来对待,非常受人尊敬和敬仰. 蓝妮出生于1912年7月2日,她的母亲方淑贞知书达理,通晓文墨.蓝妮的父亲叫蓝世勋,早年间追随黄兴,是黄兴部下的参谋长.蓝妮一家之所以从老家云南迁徙到澳门,就是由于蓝妮的父亲参加了同盟会,为了避难,十年前从大陆到澳门定居的.  相似文献   

12.
徐宁 《民主》2014,(12):40-41
<正>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进入震中开展救灾协调工作。震区时而酷暑难当,时而阴雨绵绵,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迫在眉睫!灾后的57个日夜,她一直在地震灾区默默坚守。她就是民进会员、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杨艳。徒步向震中进发"半年里转战盈江、鲁甸、巧家、景谷,无数次经历余震、滑坡、暴晒、险阻……"杨艳在朋友圈写下了一首小诗,来回顾最近这段奔忙的时光。配图是晴朗湛蓝的天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散文家艾雯终于回到了故乡苏州。在台湾,她一直执拗地种植着“怀乡草”(她的散文集名),把她少年时在苏州的一切记忆统统发掘出来,编织进她的金色的怀乡梦。这个怀乡梦整整做了近半个世纪。如今,梦境变成了现实,她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此时此刻,艾雯—苏州,就是一篇最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袁三圩村的九旬老人陈奴英而言,民进江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支部的会员们就是她永生难忘的救命恩人。2018年10月21日,民进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支部走进通州区五接镇卫生院,开展"办好家门口的医院享受三甲医院服务"主题大型义诊。在内科病房,陈奴英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当时她已住院16天,病情一直得不到好转。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全身无力,手脚浮肿。会员翟明之判断她是药  相似文献   

15.
提起王品素教授的名字,人们就会联想起她培养的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何纪光、顿珠次仁、傅祖光、古兰、高娃、曹燕珍……40年来,她一心扑在民族声乐教学上,现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最近,她带领上海音乐学院赴渝演出团来到山城,趁演出空隙,我慕名到住地访问了她。 “这次来重庆,回到阔别已久的战斗过的地方,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来以前的几个晚上,我已经睡不好觉了。”王品素细言慢语地向我述说着。 1940年,她17岁时就来到大后方的重庆,直到1947年。她一直在南方局邓颖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做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10月,在党  相似文献   

16.
牛钊 《各界》2013,(11):31-33
2013年是在全球华人中享有盛誉的台湾歌唱家邓丽君诞辰60周年。邓丽君一直向往着到祖国大陆看看,举办个人巡回演唱会。本文作者当年作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名领导成员,奉命与她秘密交往三年。通过此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邓丽君。  相似文献   

17.
叶子 《侨园》2006,(2):32-34
一见钟情: 你就是我的百合花仙子今年39岁的安东出生在法国巴黎, 父母都是建筑工程师,他的双胞胎哥哥是大学教授,妹妹在当地一所中学教德语。安东硕士毕业后,在巴黎一家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并一直希望能娶到一位中国姑娘。 2001年8月,安东和朋友一同来到中国桂林旅游。安东和朋友一起划着小船, 穿梭在秀美的山水里,他开心极了。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五颜六色的光泽,碧蓝的湖水里映着青翠的树木、巍峨的山丘;听着耳畔鸟儿的歌声,安东不由得沉醉在这风景如画的美景中。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初期,王震同志在新疆工作。他的胞弟王余美一直住在故乡——湖南浏阳县北盛区马战村。王余美是个地道的农民,这时,他正张罗着造一幢新房。新房设计上有天井,有走廊,有门楼。王余美想:如今自己的哥哥当了大官,家里自然应该有一栋有气派的王家大屋,于是写信给哥哥要钱。  相似文献   

19.
钟兆云 《各界》2008,(1):9-11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夺去了丈夫的性命,也隔断了他们一家回俄罗斯的路   1929年4月,莫斯科还很寒冷,年轻的俄罗斯少妇安娜·卡兹米洛夫娜要跟随她的中国丈夫回大连探亲.临走时,从小抚养她长大的哥哥依依不舍地说:"中国那边的情况好,你就多呆几天,情况不好就赶快回来."……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4,(10)
<正>人物名片刘丽云,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2012年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并被大兴区委区政府认定为大兴区"新区优秀青年人才"和"十佳教师"。近年来她连续被评为校、区级优秀教师、校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和师德标兵等。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刘丽云有17年担任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刘丽云十分热爱她的班级,热爱她的每一名学生。她一直特别注重班集体建设、班干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