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4)
十八大精神明确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我们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相关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解决中国当今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首先介绍了当前我们重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其次,具体介绍了马克思理论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意义。着重探讨了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对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马克思主义能否且如何与现实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关键。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最新发展理论形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对待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4,(10):39-41
今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央宣传思想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对此,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海霞 《求知》2023,(9):32-35
<正>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建设。党的二十大聚焦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提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2015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研讨会"在首都经贸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全国普通高校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把理论武装群众置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作出布局;应立足大众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这一根本基点,开辟大众化研究的世界向度和国际视野;应把大众化作为系统工程来建设,在科学原则指导下,重点推进理论通俗化工作,重视大众化的外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召开研讨会《人民日报》2006年1月11日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月10日在京召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次研讨会。会议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围绕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时提出的"四个分清",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了明确路径。真正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亟待解决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什么、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政治学会2004年年会在福州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承办,是迄今为止我国政治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所举行的最大规模的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理论依据,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与苏东剧变的历史反思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历史依据,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现实依据。当前,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住守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文化发展仍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面临的主要任务。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深入实施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制度和育人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是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升为一级学科,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作为研究生群体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也可看作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此方面的培养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如下: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罗文东,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研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1985-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  相似文献   

13.
高友东 《民主》2008,(3):11-12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论课题和更高的实践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理论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与执政党共同致力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参政党。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年份,也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为系统和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等联合主办的"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艾四林,1965年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马克思主义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  相似文献   

16.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基础理论教材《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的出版,是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和高校教材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全国科社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五年磨一剑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书从结构上看由五个板块组成,概括起来主要有12个重点和8个亮点。对这些重点和亮点进行梳理、解读与剖析,有助于对《概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靳辉明(1934—2024),山西曲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研究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即纵向度的全程化、横向度的全面化与研究视角的多维化。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观战略,科学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微观机制,系统反思和解决理论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言实 《求知》2005,(7):12-12,23
今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邵着,紧紧围绕大局,牢牢把握导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形势政策教育、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加大了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的力度,把握平稳、扎实深入,保持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