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绵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始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对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3.
继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不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回顾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研究总结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记忆中的,既有家国破碎、同胞死难的伤痛,也有中华儿女英勇抗敌、浴血奋战的壮烈,更有气壮山河、光辉永在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5.
日月经天,江河运地;潮起潮落,岁月如炬。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激情奔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这场中华民族史上空前惨烈、空前悲壮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从仁人志士到普通百姓,从政党组织到民间团体,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我们的父老先贤在经受万恶的敌人所强加的深重灾难和无尽屈辱的同时,表现出了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整个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正义、反对侵略、追…  相似文献   

6.
刘敏  李永忠 《学理论》2014,(7):166-168
川南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漫漫长夜里,川南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开创精神、奉献精神和实干精神。这些精神与同济大学等文化机构在川南李庄小镇开展文化抗战是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川南人民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融入地方文化、开展学生实践等方式铭记和传承老区革命精神,将其转化为川南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历史与现实证明,英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和现实载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要求上高度契合,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当前弘扬英雄精神,有利于从情、理、意、行四个维度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入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一习近平主席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同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  相似文献   

10.
北大荒精神的发展史是几代北大荒人用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的,它既融入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内涵,又凝聚着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的精神风貌。北大荒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经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的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中所锻造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新时期的凝结和升华,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的最新写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的锤炼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具备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救国"的道路中初步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立国"的道路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建党精神在探索"兴国"的道路中丰富发展。新时代推动建党精神转化为现实,就是要结合新实践、新要求,坚持求真务实,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不断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强起来。  相似文献   

13.
张国芝  魏杰 《求知》2022,(3):34-37
<正>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鲜明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引擎。全党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这一漫长的成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成为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成为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团结、抗战、进步三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上。争取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多年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作为围绕核心而有序展开的重要内容。这一中华民族的文明结晶也是各族人民在不懈斗争中得来的,其背后所内蕴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要从三个视角来定位。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与先锋队。台湾海峡两岸的全体中国人民及海外中华儿女,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出深刻阐释:“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之决心与意志的坚定表达和庄严宣示,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和精神指引,是增强斗争本领、不负使命的时代要求。将斗争精神发扬到底,必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仅从思想上让中国人站立起来,找到了救  相似文献   

18.
时事聚焦     
《瞭望》2005,(32)
中国(7月30日-8月5日)胡锦涛:抗战精神仍激励我们奋勇前进。7月31日消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8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山西省考察。他强调,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愤图强,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9.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细学深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必须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内核,深入探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将其紧紧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