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镕基总理曾提出,政府一定要"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这为新时期政府形象建设确立了目标和方向,也为树立良好的干部群体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以德治政与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德治与法治的正确结合,不仅是科学的治国之道,也是有效的治政之策.  相似文献   

2.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以德治网     
邓新民 《探索》2008,(2):148-153
网络的新挑战带来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增强执政能力进行应高对.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以德治网,才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目前情况看以德治网的主要内容是两大德政、三项治理、四方配合.即要实施缩小网络鸿沟和发展内容产业两大德政;要进行以德治网管、以德治网商、以德育网民三项治理并全面加强信息能力教育;要有法律、技术、行政、舆论四方配套支撑,系统配合.要制定适当政策加强以德治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有关辞书将"人治"释义为儒家的政治思想。"人治"的特质在于"贤人治政",即《礼记.礼运》讲的"选贤与能",它是儒家德治系统的重要构件,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特征。人治并不与法治相对立。"治人"与"治法"结合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今天仍有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的乡政村治在权力运作上,存在着"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两种极端模式.它们的形成,既有主观上的认识误差,也有客观上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因素的影响等.本文在分析这些根源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型的乡政村治权力运作模式,即"民主合作化"的合法性逻辑,以期达成乡政与村治权力的大致平衡与良性互动,促使乡政村治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的乡政村治在权力运作上,存在着"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两种极端模式.它们的形成,既有主观上的认识误差,也有客观上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因素的影响等.本文在分析这些根源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型的乡政村治权力运作模式,即"民主合作化"的合法性逻辑,以期达成乡政与村治权力的大致平衡与良性互动,促使乡政村治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4,(2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内在联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着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武园萍 《求实》2001,(7):28-30
以德"治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推进以德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官"须有严密规范的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9)
"无为"作为一种价值原则,本是老庄道家政治哲学应有之义。《鹖冠子》作为反映战国黄老思想的重要著作,适应当时封建统一、思想合流的历史趋势,赋予"无为"以新内涵。将"无为而治"拓展为法规律而治与法制度而治的统一,及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克服了原始道家种种理论不足,表现出强烈的经世倾向和执着于现实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杨飞  谢秋红  滕亚为  熊瑛  常永达  梁潇 《探索》2015,(1):179-183
重庆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象与落实,是依法治国的重庆实践。为此,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和保障问题,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正确实施,推动良法良规制定,推进实现严格执法,保证公正司法,确保全民守法,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市的领导,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新 《探索》2001,(4):66-69
德治体系在廉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的基础,是从政人员"官德"修养的保障,是搞好源头治腐的关键.廉政建设德治体系主要由道德文化建设系统、道德引导弘扬系统、道德规范约束系统、道德善恶评价系统和道德社会处罚系统等组成.构建廉政建设德治体系要注意克服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要正确认识德治本身固有的缺陷,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构建"乡政"与"村治"的平衡协调机制是构建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从农村基层治理实践看,我国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仍不平衡,既存在着压力型体制下国家权力对村庄权力的"影响",又存在着村治过度自治化倾向对国家权力的挑战。因此,应从保证"乡政"行政权的合理使用、"村治"自治权的有序运行、"乡政"与"村治"的良性互动和"乡政村治"治理绩效的评价等方面,尝试构建"乡政"与"村治"平衡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结合我国农村的历史与现实,对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勾勒的宏观框架和有效路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了自治化矛盾,法治定纷争,德治润人心的作用。自治是治之本,法治和德治是治之道并共促自治,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治理架构和运行逻辑。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适应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振兴,巩固国家治理的基础,打造平安乡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指导原则。奉行“礼法合治”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智慧的一个宝贵结晶。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实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解决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16.
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理念,"全面从严治党"有四个关键字:全、严、治、党."全""严""治""党"这四个关键字之间是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 "全""严""治""党"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一,从"党"与"全""严""治"的关系看,全面从严治党的四要素之间,"党"是灵魂、统帅和核心.脱离"党","全""严""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全""严""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实现"党"的性质和宗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了“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明确了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要切实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应统一思想,增强对法治和德治的认识,牢固树立法治与德治统一、并重的观念。1.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推动乡村治理格局走向优化的过程中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以村民自治为主体,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是村民自治的辅助治理手段和工具。在"三治合一"的治理体系下,应当通过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等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人治、德治及其辩证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实施当代中国治国方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德治属性,历代政论家多认为官德乃治政的关键,故多强调官不在众,在乎得其有德之人,治者无德,何以德治?但为官择人,还要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才干。若能德才兼备,当然为好,若不能德才兼备,是唯才是举还是唯德是用呢?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论及历史人物智伯败亡原因时,对才与德二者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