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世界神州     
科学家发现最遥远星系 美国科学家2月15日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微型星系,它是迄今人类发现的离地球最远的天体。这个微型星系的直径为2千光年,约为银河系直径的2%,每年新产生的星球体积总量约为3个太阳的体积。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1,(6):64-64
据中新网报道,法国巴黎拉普拉斯学院的一组科学家日前在太阳系外部发现了适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该星球名为葛利斯581d(Gliese 581d),是太阳系外距离地球20光年的一颗行星。它是科学家首度发现并经官方承认的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据专家称,葛利斯581d行星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可以支持一些类似地球生命的生存,其上可能有淡水资源和降水。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13,(11):41-41
目前科学家揭开了一个有300年历史的地球内核之谜,即地核朝哪个方向旋转。这项发现有助于科学家破解地核的动力学,地核是地磁场的来源由固态铁构成的地球内核向东“超自转”,即它比地球其他部分旋转得快,而主要由熔融铁构成的外核以较慢的速度向西旋转。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4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知     
地球深处发现地下大洋据有关媒体报道,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在亚洲东部地下数百英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巨大的、面积与北冰洋一般大小的“大洋”。这个地下“大洋”  相似文献   

6.
据国外媒体报道,西伯利亚科学家在一头猛犸象体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细胞,克隆这种长有獠牙的标志性动物的希望因此大增。科学家是在100米深的地下发现这副保存异常完好的猛犸象残骸的。他们推测,它在这个永久冻土带中可能被保存了1万年甚至更久。《西伯利亚时报》报道,一个在8月份获得这一重大发现的国际科研团队认为,这副被科学家称为"活细胞"的猛犸象残骸可用于克隆。科学家表示,200万年前冰河世纪笼罩地球时,猛犸象从非洲象进化而来。他们认为,猛犸  相似文献   

7.
《兵团党校学报》2007,(6):47-47
科学家从日本"地球"号深海探测船第一阶段在太平洋钻探所获数据中分析出有助于解释大规模地震成因的重要线索。"地形"号钻孔深入海底1000米处时,科学家发现孕震带上层结构同时受到推拉两股力量,这正是揭示地内压力如何集聚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8.
一、12月1日,由英、美、中、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完整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二、俄罗斯科学家首次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各种流感有了共同“克星”。 三、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一个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这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天体。 四、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五、美英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又发现六颗行星,使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家1月17日称,他们在一颗彗星上首次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甘氨酸(氨基酸的一种),从而支持了地球上生命的原始成分源自太空的理论。微量的甘氨酸是美国航天局“星尘”号探测器在距地球约3.9亿公里的“维尔德2号”(Wild2)彗星尾部捕获的尘埃样本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王威 《党建文汇》2007,(10):38-38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6亿年前,两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转的小行星发生碰撞,产生很多大块岩石急速冲向地球,其中一块最终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11.
知识园地     
地球上的水来自彗星国际学术界有一种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它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可证明这一理论的依据:一颗被称为利内亚尔的冰块彗星。据科学家们推测,这颗彗星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利内亚尔彗星在炽烈的阳光下蒸发成了蒸气。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观察到了这一过程。实验证明,数十亿年前在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是一样的。而利内亚尔彗星正是在离木星轨道不远的地方诞生的。(摘自《…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地球上的水来源于地球自身演化过程中的岩浆水等,天文学家更倾向于是彗星等撞击地球带来的水。目前两种观点谁都没有说服谁。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可能两方面的来源都有,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谁是主要来源,还很难下结论,需要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温血鱼之谜     
卓然 《党课》2012,(21):91-93
人类、狮子、老鼠,包括海洋中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和温血动物,而鳄鱼、鲨鱼等鱼类,基本上是冷血动物。美国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游泳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105-107
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总是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科学家们发现,生命可以在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在地球上一些条件最严酷的地方,仍然生存着一些不可思议的“极端生命”!  相似文献   

15.
尹怀勤 《党课》2010,(5):93-95
2009年8月17日,美国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氨基酸,从而为地球生命源自太空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在太空探索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一些科学家发出惊人预言:6年后地球开始降温,50年后地球将进入“冷冻时期”,极地居民将被迫迁移。  相似文献   

17.
百年科学伦理的演进与当前的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百年前,科学家仿佛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于兴趣或好奇而从事科学研究,并不考虑其工作的结果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300多年前,英国皇家学会建立时,科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即科学不直接干预社会生活。自此,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成为科学家普遍具有的精神品质。20世纪以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科学成果被滥用,给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学家们为此而忧虑和困惑,但探索大自然、宇宙及生命秘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仍驱使他们不停地追求新的发现,从而又可能带来新的负面效应。因此,重…  相似文献   

18.
苏光陆 《党课》2011,(3):96-98
日前,英国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年龄高达405岁的蛤。因为它出生在中国的明朝时期,所以将其命名为“明”。它有幸成为地球目前已知的寿命最长的生物。想想自己只有几十年的生命,很多人不禁发问,人类的寿命是否能够更长些?  相似文献   

19.
差别     
一天永远只有24小时吗?河流是活的吗?岩石会生长吗?对于我们天天生活在上面的地球,你也许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了,其实未必,有一些神奇的事实你也许并不知道。一天永远会是24小时吗?10多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小时,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今天的一天是24小时,据科学家估算,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一天将会是960小时!而10亿年前,月球离地球更近,那时一个月才20天。地球内部温度有多高?每向地球里面走1公里温度就会增加摄氏20度,据科学家推算,在地球的中心地区,温度高达摄氏3870度。河流是活的吗?河流像所有的有生命的生物一样有寿命,它们出生后会慢…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知     
美华裔科学家用布发电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华裔科学家王忠林及其同事们研发出的新方法,可以将服装纤维与非常细的金属丝织在一起来发电,这种布料只要被拉伸、揉皱、甚至被风吹皱就会产生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