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6年底、1967年初,"打倒刘少奇"的活动已蔓延全国,批判、斗争我父亲的趋势愈演愈烈,舆论已经形成,中央文革小组的阴谋策划也步步加紧.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我父亲:"平平的腿好了吗?"这显然是指1月6日设圈套抓光美妈妈开头的那个情节.从此也可以得知,毛泽东对这件事或真或假也是知道的.我父亲如实回答道:"根本没有这回事,是个骗局."  相似文献   

2.
在见梁伟浩先生之前,最先触动我“好奇”神经的是,他父亲给儿子起了个好名字,在中国方块文字中,“伟”和“浩”均含“大”之意,以“伟浩”为名,“大”“大”相连,其意无穷。那日,梁先生让其秘书打来电话,约我见面。当我在他公司办公室同他第一次握手时,我几乎脱口而出:“人如其名”——“伟”岸现于身(1.8米的身材),“浩”气藏于胸。对眼前这位汉子将17年前的一家小型钟表作坊变成今日蔚为壮观的  相似文献   

3.
正邓小平1973年返京后,第一个来看望的是邓颖超《党的文献》2014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增刊中发表电视文献片《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片段,其中邓榕回忆说,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返京后,"第一个到我们家来看望父亲的就是邓颖超邓妈妈。我记得那天邓妈妈到了我们家,我们都非常地激动。"从1969年邓小平离开北京,到1973年在北京与周恩来、邓颖超重逢,这是一次跨越了若干个动荡春秋的见面。"当时的情景我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在屋子外面等着邓妈妈,邓妈妈的车到了以后,他们两个扶着邓妈妈下来,  相似文献   

4.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5.
说来惭愧,我是三年前才从叶至善同志那里知道角直的。那是在一次会议之后,我和叶圣陶先生的甥女江恰到东四八条看望至善同志,至善听说我是当老师的,便说他父亲早年在角直也教过学,而且非常喜欢那个地方,去世以后,他的骨灰就葬在了那里。至善还说,角直是个典型的水乡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古风古貌。  相似文献   

6.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7.
最近,叶飞之女叶蓁蓁着文,提到了当年“厦门之战”的有趣一幕。一九九0年六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六月二十四日在北京会见了台湾民社党元老谢汉儒。会见中,双方表示,国家统一是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无论谁看,这条新闻与每天都有的类似的报道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然而,作为子女,我们知道,父亲会见的这位台湾“客人”,不是一般的客人,而是他的表弟.即,我的表叔。在一九九0年的那个初夏,父亲和表叔在北京第一次见面时,共同的话题就是厦门……谈着谈着,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九四九…  相似文献   

8.
正放弃一切,选择曲艺说到我走上曲艺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的母亲是河南坠子演员,我的父亲是一名伴奏员。母亲演出,父亲伴奏,用我们的行话叫做"一副架儿"。我从小是在剧团里泡大的,耳濡目染各个门类的艺术形式。我还记得儿时听母亲说过长篇坠子书,是以海瑞的  相似文献   

9.
王元化 《各界》2008,(8):86-87
一   我认识胡风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我和满涛一起去雷米路文安坊看望冯宾符,他对我们说胡风就住在他的隔壁,愿介绍我们认识一下.我们当然很高兴,这是我和胡风先生第一次见面.……  相似文献   

10.
怀念     
父亲去世了。父亲突然而又安详地去了。去年八月我第一次感到不祥的兆头。我在由新加坡到汉城的旅途中,飞机中途停在台北机场,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得悉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去年年底,他的情况已很严重了,医生对他的病已经作了结论。四星期前,我去看望了他,推着轮椅陪他在台湾大学医院作最后一次的放射性治疗,他的行动已经很困难了,然而他仍然很平静和安详,庄严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12.
汤礼春 《侨园》2013,(2):39
1 963年我10岁时,父亲带我回乡下过元宵节.路上,父亲对我说:"在我们乡里有句俗话——月半大过年.正月十五比过年还热闹." 果然正月十五那天,一大早,我还躺在床上,村里就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和锣鼓声,我赶紧翻身下床,循着热闹声来到了村里的祠堂前,—会儿,全村人都聚集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13.
纪坡民 《各界》2014,(7):12-14
我父亲纪登奎于1988年7月因突患心脏病去世,已有十几年了。1989年前,我还在外地工作,只是过年过节回北京探亲。父亲下台多年了,工作不忙,空闲时间很多,父亲是个话很多的人,甚至有点太多,这也许不太适合搞政治。不过,这倒使我有机会间间断断地听他谈过不少他在政坛经历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他上台下台、任职辞职前后的情况,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无悔有恨     
父亲这一生大概是最不走运的人了.不说别的,只说他的晚年,因工作需要从邮电局调转到工厂,结果现在邮电局的退休人员薪金有加,而工厂却倒闭亏损,父亲像从肥田落到了薄地里,晚年连退休金都没有保障了。母亲经常说他这辈子吃透亏了,你爱厂如家,你不拿工厂的一草一木,现在怎样?落得没毛鸡一样了吧?父亲不与母亲争,只是不屑地从鼻孔里挤出一个字:“哼!”我们姊妹几个也为父亲感到寒意,想他年轻时是多么实心实意地对待工厂?我在父亲身边生活时记到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一次是1972年的地震,另一次是1985年的洪水。1972年我11岁,…  相似文献   

15.
捉狼记     
《侨园》2017,(Z2)
正小时候,我居住的偏僻小山村,四周林深树密,野兽众多,狼是那里常见的动物,有时还能看到狼群。由于人类不断侵扰、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和野生动物的冲突难以避免。一天,隔壁二叔来找我父亲,他家圈里的小毛驴不见了,让父亲帮助寻找。结果在离村头二里多地的林边发现了被野兽吃得只剩下驴头和四肢的毛驴残骸。看来是群狼所为,二叔气坏了,发誓捉狼为小毛驴报仇。我问父亲,二叔家的毛驴在圈里,怎么死在了林边呢?父亲告诉我,狼是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猎杀大型动物时,总是联合作战。"赶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狼群少说也有五六匹,它们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 母亲吴淑媛出身于益阳一大户人家,她的家世比父亲好得多.父亲与母亲算是青梅竹马,父亲小时候在我外婆家念私塾,他们互相有好感,老师做媒,他们很自然地成了一对,虽然那时候他们年纪还很小.我们一家在上海生活时,父亲没有什么固定收入,所以每年回湖南,其实就是回去要钱的,外婆每次都给母亲带回来一大包金首饰.  相似文献   

17.
儿子站在门口,望着院子里父亲的背影有些诧异,父亲在哼一支歌,熟悉的旋律马上使他想到印尼民歌《星星索》……当我还没来到你的面前, 你千万要把我记在心间, 要等待着我呀,要耐心等着我呀, 姑娘,我心象东方初升的红太阳. ……穿透葡萄架的夕光象红酒浸润着父亲的灰头发,灰衬衫和灰羊毛背心,一股浓郁的醉意荡漾开来.  相似文献   

18.
湘绯 《瞭望》1991,(45)
孩提时,从父亲收藏的《京剧汇考》上,第一次看到梅兰芳的剧照,便为他天仙般的姿容所倾倒。当父亲告诉我,这是一个男子妆扮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稚嫩的心田由是深深印上了梅兰芳的大名。但是,直至六十年代初,我才有幸观赏了梅的表演。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个已经发福  相似文献   

19.
耿筱云 《团结》2012,(3):57-59
父亲耿德星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是一本巨著。当年父亲在世的时候,偶尔浏览了几行。现在书籍成灰,永远也没办法知道父亲当年的内心世界了。只是有一件事很欣慰,父亲当年付出深情的东西,也正是我现在越来越深爱的。从战争中活下来是一个意外早在年轻的时候,父亲已经以身许国,投身行伍,随时准备用生命报效国家。但他没想到,自己能从一个旧式军校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位将军;更没想到,经历无数次  相似文献   

20.
王志成 《侨园》2014,(11):30-30
派蒂·威尔森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病。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中途会病情发作。"她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几个礼拜之后,她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爸,我心中有了自己的路程——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