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4日上午,民进中央在北京举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座谈会。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在发言中说:国务院台办和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以政府文告的方式,详细、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0,(8)
目前 ,海峡两岸关系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与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的斗争 ,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的大事大非问题。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重申 :我们力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立场。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法理早已证明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为解决台湾问题采取一切必要的方式和手段 ,是中国政府应有的权利和责任。采用和平的方式解…  相似文献   

3.
5月22日下午,中央统战部就两岸关系问题召开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以及无党派人士共30多人。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怀西、蔡睿贤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张怀西副主席作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容回避》的发言,他在批驳了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采取回避、模糊的  相似文献   

4.
海峡经济区是同一主权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在经济上的意义首先在于可达成两岸关系的稳定并使之成为一个常态,使投资入将经济因素作为其投资的首要考虑,排除投资前景中的重大变数,直接有利于双方的投资者;其次.“一个中国”原则为两岸投资者搭建了一个现实的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韩瑞 《理论导刊》2014,(4):109-112
冷战结束后,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迫使我国政府对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进行全新的理论思考,产生了"新安全观",为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参与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机制的目标在于确保自身和周边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在参与周边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时,应该遵循国家主权基本原则、平等协商原则、权力自我约束原则以及优先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流动人口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群体,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有很大难度。本文在肯定未来统一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的同时,主张现阶段依据公平、共享、渐进的原则,分层分类地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习近平秉持回应时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本思路,坚持问题驱动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开放创新的原则,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种基础资源的有机统一,在回应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问题是21世纪的一个时代问题,全球现代化过程中,各国都遭遇现代性危机,这主要包括:主体理性被过分夸大,传统普遍性的知识和价值体系被瓦解,人被工具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助于中国避免现代性危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对先进思想的包容、对普遍性原则的尊重以及对个体真正自由的维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克服现代性危机主要是做到科学性、客观性、历史性、本质性。  相似文献   

9.
唐春祥 《侨园》2016,(4):64
正我的一个帖子写道:"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认真研究中国问题唯一正确的出发点,"简约阐述: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说分析问题时不能从原则出发,不能从定义出发,不管这些原则多么神圣,这些定义多么凛然不可侵犯,也不管它写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五项原则还是十项原则,一千项原则还是一万项原则,而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对客观实际的分析——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保持香港地区的繁荣和稳定。邓小平从国际国内的实际出发,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问题作了一系列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第一、解决香港问题要考虑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强调,“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实现和平统一邓栽虎(一)江泽民同志在今年春节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井再次重申双方"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邓小平关于改革原则的思想,从总的原则、根本原则和具体的指导原则等方面对改革作了原则性的设计,从而保证了改革的不变向和不变质,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 ,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并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描绘出宏伟的蓝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一、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早在 1979年初 ,邓小平就提出 :“过去搞民主革命 ,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毛泽…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此二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系统回答马克思恩格斯是怎么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基本原则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是什么,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上的错误倾向和正确态度这三个重要问题,从而揭示了十七大报告有关论述的内涵和真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走向双赢的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于2002年5月16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讨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时间框架等具体问题,并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谈判。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关注。本组报道拟就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双方的利益所在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进行分析,使读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是爱国主义者,决不容忍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深深懂得中国民族利益的充分实现不能离开全人类的总体利益。我们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同我们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的国际义务是一致的。”这个分析,不仅科学地说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而且科学地阐明了当代国际法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应和全人类总体利益原则相结合。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体会。一、当代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志文  汤志华 《学理论》2009,(24):18-19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邓小平关于改革原则的思想,从总的原则、根本原则和具体的指导原则等方面对改革作了原则性的设计,从而保证了改革的不变向和不变质,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的“两会”上,两岸关系 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代表和 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论述反应热烈。他们纷纷表示,完全拥护和赞成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反对分裂、反对“台独”,支持中央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采取的一切措施。“一个中国原则”是大义、大理、大得、大局所在 香港和澳门已经相继回归,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中华民族面前。今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发言,格外集中和热烈,渴望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他…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又丰富了崭新的内容,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新吋期加强和扩大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绕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和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它的原则坚定性体现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国家统一上。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原则是中国改革开放蕴含的重要原则,包容性原则是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效率优先的有机统一。这一原则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基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形成都是包容性原则的体现,产生了巨大的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