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与自然何以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存于自然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伴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文明之前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幼年期,这时人类还未脱离自然的襁褓,只能被动地依赖大自然的直接给予而生存,这是人与自然浑然未分的时代。农业文明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了依靠自身力量的生存斗争,从此人与自然的矛盾直接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与大自然的强大威力相比,人类的力量何其弱小“,畏惧自然”的历史阴影长久地留驻在人类意识的深处。工业文明诞生之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人类越来越强大的斗争武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达,人类倚仗科学技术的力量,不再畏惧…  相似文献   

2.
王毅 《民主》2004,(6):10-10
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人不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正在恢复其固有的权利,自然价值、自然资本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开始对自然进行综合性与整体性的思考,关注工业革命的代价和生物圈的承载能力,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革,探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文明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37)
<正> 近来,美国加紧调整全球战略,加快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频繁举行军演,极力谋求参与东亚峰会,高调"介入"南海争端,散播"中国军事威胁论"。面对美国在亚洲的"喧宾夺主"言行,应从长计议、巧妙周旋。  相似文献   

4.
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 《理论探索》2005,(1):22-2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廖金枝 《学理论》2010,(16):53-54
从古人的"天人合一"到今天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相处关系早已经掌握,只是人类的行动滞后于思想或者是说行动的力度不够。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和谐相处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自然现,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杨岩薇 《侨园》2007,(3):28-29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文化又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急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对人类显得尤为重要,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同样极其重要。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中,音乐交流担当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一、原古人与自然关系:总体上处在原初和谐状态1、原始初创文明时期,人类选择依附和敬畏自然在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类过着茹毛饮血、衣不裹身、食不饱腹的类似动物般的生活。极其低下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方式,制约着他们只能凭借最简陋的劳动工具和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取最基本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维持着生命的存在以及种族的繁衍。浑沌、神秘莫测的自然,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弱小的人类能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完全屈从和依赖,同时以各种形式的图腾崇拜和巫术以及其他类似宗教的方式祈求自然赐予食物并保佑安康、免受饥饿寒…  相似文献   

9.
朱庄瑞 《学理论》2010,(17):98-99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的重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所要实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离不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通过科技的进步,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创造更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认识环境、保护环境、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对这一长期探索的结果,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作了精辟的概括:“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王仁贵 《瞭望》2021,(14):18-21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代表了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  相似文献   

1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在确保生态平衡和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  相似文献   

13.
只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才能为人类提供理想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并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科学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任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描绘了绿意盎然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发展主体、目标、内容、机制的内在统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 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搞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夯实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基础,是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文化驾驭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破坏范围和影响比较大。如许多河流污染严重,水质遭到破坏;大部分湖泊出现富养化;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不断增加;森林的生态功能不足;矿产资源乱挖滥采;耕地有效面积不断减少等等,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已经和正在影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小康社会的建设。应该看到,人在自然环境中居于首要的支配地位,正…  相似文献   

17.
追溯人与自然既同一又斗争的矛盾关系,人们真实地发现: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在于过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本文从系统维度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系统的内在机理加以剖析,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搞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谓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理念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站在和谐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文明能够高效改变自然界,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现代化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的。以快速自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方式,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新时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我们的主动抉择和理论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人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高度,也体现了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把握的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生态文化以塑造全民生态价值观,从理念提升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同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宣传阐释,积极弘扬人类共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