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阳  全莹 《学理论》2011,(1):226-227
大明王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对汉人采取"剃发易服"的民族同化政策,使得大明衣冠制度被清制所取代。面对清朝的文化专制,汉人和燕行使以大明衣冠作为其思明寄托之物,以谈论大明衣冠来表达对明朝的思念。此间,汉人和燕行使对大明衣冠的思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和心态。  相似文献   

2.
八旗制度是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是清朝二百六十余年统治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这一集军事、政治为一体,包纳满、汉、蒙多族的政治制度不仅确定了其成员的个人身份,更改变了他们的民族属性。使得被纳入八旗制度下的汉人,其社会身份发生变化,民族属性也随之更改。这些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生活习惯、语言、信仰发生变化,使八旗整体意识逐渐加强,从而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盛世学史好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正好安享太平,但是,一个清醒的民族更应居安思危,盛不忘衷。最近,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近百位部级领导干部就聚集在国家图书馆,认真聆听著名历史学家戴逸主讲的“论康雍乾盛世”专题讲座,戴教授对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清朝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进行了全面评述,总结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历史原因。听讲者都感到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正在元代来华的欧洲人士中,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是马可·波罗。在13-14世纪这个时代里,丝绸之路上的风云人物,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的问世。一13世纪蒙古在中国北方崛起,西进灭亡西夏王朝,南下中原,先后灭亡金朝和南宋,建立了统一中国的元朝。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在13世纪上半叶,在近半个世纪中,蒙古人以蒙古大漠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一直抵达多瑙河、波  相似文献   

5.
项勇 《各界》2007,(12)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政权,由于自身人口不多,在后金崛起初期,满族贵族便十分重视团结和利用蒙古族的力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蒙古之国,犹此云然,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也.俟其散时,吾当亟取之."[1]于是以分化、拉拢的方式,成功争取到内喀尔喀与科尔沁蒙古,并且开启了满蒙联姻,奠定满蒙一体的基本方针.清朝建立后为了有效统治蒙古,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赤霄居士 《各界》2012,(12):38-40
朝贡贸易 元朝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无论路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在蒙古帝国严密控制之下,商旅畅通,往来频繁,中国和欧洲之间第一次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开始了世界性的航海贸易时代。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泉州,聚集了大批势力雄厚的商人。其中朱道山、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蒙古民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本文分别从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蒙古族地区文化传播,关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对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刘伟  张展 《学理论》2009,(8):30-32
苏联的官制在列宁时期初步运行起来,在斯大林时期得到发展和僵化,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相比较,二者既有继承,也有异化。分析和比较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特点,不仅可以进一步审视斯大林体制,而且从中能够得出苏共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执政党的建设也是一个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1)
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期间,蒙古文期刊方面经历了受挫和恢复发展等不同变化时期。该时期蒙古文期刊(包括合璧)就其内容特点而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和时代性。就蒙古文期刊作用而言,满足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各类近代知识的提升需要,开阔了眼界,为当时和将来蒙古文出版和印刷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常媛媛 《学理论》2015,(6):102-103
辽代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它起源于契丹民族传统的游猎生活方式,立国后经久不衰。所谓捺钵制度主要是指以辽代皇帝为中心,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在政治上四时捺钵与北南面官制相互呼应,是契丹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辽代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金璞 《各界》2009,18(12)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规模空前的大统一,蒙古入主中原的一个世纪是诸文化大融汇的时代,因此元代作为文化实体之一的社会婚姻形态也具备这种多样化的特点,元代的婚姻制度有其复杂、独特的特点.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有许多特殊之处.同时,蒙古族长期受到汉族封建纲常伦理的影响,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完者忽都是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高丽人。元顺帝名叫孛儿只斤·妥催帖睦尔,是元朝的第十一任皇帝,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在完者忽都之前,顺帝先后立了答纳失里和伯颜忽都为皇后。在答纳失里为皇后时,完者忽都还只是皇宫里的一个小宫女,  相似文献   

13.
“民族”这个非常熟悉的字眼,各种报刊杂志经常出现,为什么许多人都感到对“民族”概念不够清楚呢?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使用“民族”一词时,存在着不同涵义。当然,这里面也有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问题。首先我想介绍一下目前世界上对民族概念的  相似文献   

14.
呼和 《学理论》2013,(32):235-236
从清代的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过一系列的大型分类词典的编纂活动,在此期间,"清文鉴"系列词典的编纂是清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其词汇量之多,规模之大,语种之丰,可以说是清代制定的最具特色的一类辞典,这类词典的出现,不仅是清朝统治者文化政策的体现,也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产物。"清文鉴"系列分类词典的语种和词汇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清朝的民族政策的发展状态的演变过程,而民族政策的演进也影响着"清文鉴"类辞书的编纂工作,而对此进行研究,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给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以及民族政策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托娅 《学理论》2015,(8):80-81
民族服饰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体现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水平,表现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水平。蒙古族服饰的发展道路十分漫长,并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蒙古族服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如下:蒙古族独特的艺术审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服饰的制作;突出蒙古族服饰花纹,结合现代化的创作手法,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服饰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花纹、材质和与现代设计、式样造型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是迷人的,但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还是成吉思汗陵,毕竟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大英雄,也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蒙古这个庞大的帝国及其民族都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蒙古人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怀武 《党政论坛》2009,(14):30-30
随着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和“走西口”的热播,很多人都想了解这两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关东是今天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旧称,因位于长城山海关以东,故称关东。这一地区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族的聚居地。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八旗官兵及其家属上百万人“罄国入关”,“尽族西迁”,编入汉军八旗的汉人和大批奴婢也随之入关。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9)
宋元襄樊战役是南宋与元朝双方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事关南宋的生死存亡之战,这场战役历时六年,终以南宋一方失陷而告终。以战争双方正史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传记为依托,结合当代学者研究成果,力图展现襄樊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寻找双方成败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20.
于洪 《学理论》2013,(10):56-60
北京位于南北走向的太行山与东西走向的军都山交汇处,其下与华北大平原结合,是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一区域同时也是多民族交汇、互动、冲突、融合的地带。历史上,这里曾是山戎、匈奴、鲜卑、奚、靺鞨、室韦、高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经营和活动的区域,使得形形色色的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森林游猎文化融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统一的中华文化。民族互动促进并完成了以中原华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它不仅滋养了不同民族的共存、赢得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还维系了民族团结、国家独立与统一,是推进民族进步、发展与繁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中国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