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汉达先生是我们教育界的老前辈。他因家境清贫,靠勤工俭学,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读完小学、中学、大学,直至留学美国,完成学业。尔后回国,他又用学到的本领报效祖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当说,林先生靠勤工俭学、勤奋求学取得学历,道路是不平坦的,学习毅力是坚强的,成材报国的志向是高尚的。这一点,对于今天我国亿万青少年学生成长与成材来讲,具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林汉达先生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他曾经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和在辽北省教育厅任厅长;自1951年起,先后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林汉达先生为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卓有建树。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开展扫盲工作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真     
《民主》2000,(9)
林汉达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民进中央8月20日举行座谈会,纪念已故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林汉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林汉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共产党的忠实战友。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民进中央常务理事、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前,他当过教师、编辑、大学教授。1946年在东北解放区,任辽北省教育厅厅长兼辽北学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社教司司长,中央扫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是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民进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林汉达先生(1900年—1972年)一百周年诞辰。作为晚辈教育工作者和民进会员,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展扫盲工作时,我曾在先生指教和领导下工作过,对他那种执着地为群众教育事业殚思竭虑的精神,留有深刻印象。汉达先生从事群众教育工作,说来有历史渊源。20世纪30年代,他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研究院就读的就是民众教育系,获博士学位。1947年6月,他来到东北解放区,任辽北省教育厅厅长,曾在双辽、通  相似文献   

4.
林汉达先生(1900—1972)是我的同道、同事和难友。他是一位教育家、出版家和语文现代化的研究者。他一生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向传统教育挑战、推进扫盲工作、研究拼音文字、编写历史故事、提倡成语通俗化等等。向传统教育挑战1941年,林先生出版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向传统教育挑战》,一方面有批判地引进西方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5.
刚才许多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每一个发言都是怀着深情表达了对林汉达先生的怀念。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受到很大教育。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回顾汉达先生,勾勒出了他不凡的一生,让像我这样只读过其书,未得拜见其人的较年轻一辈得以想见先生的风  相似文献   

6.
徐建成 《民主》2012,(6):36-37
看到网上博文《林汉达讲三国不输易中天》,作为宁波民进会员的我,感慨和敬仰之情同时在心头涌生。林汉达(1900—1972),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第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老是慈溪龙山人。今天的龙头场村(龙头场西路82号),依然保留着他的故居。村边的凤浦湖碧波荡漾,在群山的怀抱里显得幽静野趣。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著名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林汉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大家聚会一堂纪念林汉达先生,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在想,如果林先生健在,能够看到祖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能够看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他该会多么欣慰啊!林汉达先生是我的一位老战友。1943年我们相识在上海,那时我们都在华东大学执教。作为“孤岛”的上海,沦陷时期遭受日寇铁蹄的  相似文献   

8.
巨匠与先驱     
朱永新 《民主》2015,(2):42-46
自2007年年底到民进中央工作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学习民进的历史,学习那些民进创始人的精神风骨。林汉达就是我首选的努力走进的人物之一。首选林汉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读过他的《向传统教育挑战》一书,儿子出生以后又经常读他的《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在中国,或许人们不一定知道林汉达这个名字,但一般不会不知道《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因为,这是影响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几代人的  相似文献   

9.
张恺新 《民主》2010,(8):45-46
<正>叶圣陶和林汉达是两位受人敬仰的民进前辈。叶圣陶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七届民进中央主席;林汉达是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  相似文献   

10.
毛梦溪 《民主》2011,(2):48-50
1月27日上午,林汉达同志文物捐赠仪式在民进中央机关举行。捐赠仪式由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主持,王佐书副主席出席并讲话。王佐书副主席代表民进中央对林汉达亲属表示感谢,感谢她们对民进的热爱.对后人的关心。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1月11日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周建人先生诞辰130周年。在民进创始人中,有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正直无私、廉洁奉公的知识分子,他们深受我们广大会员和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其中有许多是浙江人,如马叙伦、柯灵、林汉达、郑振铎、严景耀,还有就是周建人,这些故人先贤,与家乡有割不断的感情,联  相似文献   

12.
清华 《民主》2013,(10):34-38
林汉达,浙江省镇海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一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更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运动战士,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为新中国文字改革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周建人是鲁迅三弟,幼年在家塾和会稽县学堂读书.辛亥革命前,他任绍兴省立小学教员兼校长,自修植物学与英语.1915年至1919年,任明道女子师范教员,并在成章女校等校兼课. 1919年底,他随母亲等全家迁往北京.1923年,经沈雁冰介绍他结识瞿秋白,同年应瞿秋白之邀在上海大学任生物学教授,此后又先后任神州女学、上海暨南大学和安徽大学教授.1945年,57岁的周建人与马叙论、王绍鏊、许广平、林汉达、赵朴初、雷洁琼等人在上海商议创办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相似文献   

14.
方明 《民主》2005,(10):31-34
我191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4年初,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海推行普及教育运动,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我报名投考,有幸成为10个工读生之一。1935年春我参加革命,成为中国青年反帝大同盟(简称“中青”)的一员,并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建立教师工作委员会(简称“教委”),我参加了教委的领导工作,从此在抗日救亡、民主革命斗争中与林汉达等民进领导人建立起密切交往。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民进成立上海市委会,因工作需要,经过党组织的批准,我加入民进,并协助发展一批教育界的人士加入了民讲。  相似文献   

15.
1999.11.17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今天各方面的专家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为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同时举行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这是对叶圣陶先生最好的纪念。叶圣陶先生是誉满中外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种种美德,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一生中做任何事情,写任何文章,都实实在在,一笔不苟,都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从事文化、教育、编辑出版工作70多年,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建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1,(1)
正在上海的民进成立旧址,每当看到那张民进成立时的签到簿,透过发黄的纸页和略显模糊的签名,总能感受到民进前辈们的耿耿初心和责任担当。作为在上海浦东居住生活的笔者,在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周建人、严景耀、雷洁琼、赵朴初……26位闪光的名字中,张纪元的名字在笔者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张纪元是上海浦东人。张纪元,191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今浦东新区川沙镇)。父亲张竹溪在川沙县城和上海十六铺开设水果行,为人忠厚善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与同乡黄炎培先生是世交,是川沙县的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10周年,缅怀他为我国民主革命和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我谨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表达对陶行知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并向陶行知先生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 陶行之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顽强奋斗,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拥护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18.
张慧明 《民主》2023,(2):61-63
<正>民进一直以推进国家教育事业为己任,这一优良传统从老一辈创始人赓续至今。从民进的领导人马叙伦、叶圣陶、车向忱、林汉达、吴贻芳,到教育家傅任敢、吴研因、辛安亭、顾黄初、霍懋征、俞子夷等,都与中国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叙伦担任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和高等教育部部长,改造旧教育,收回教育主权,建立了崭新的人民教育,为之后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联  王枫 《瞭望》1989,(24)
5月中旬,已故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先生之子庄炎林,在全国侨联三届五次全委会上,增补为全国侨联副主席,并主持侨联日常工作。记者在他履新之际,请他谈谈对今后侨联工作的设想,他欣然允诺,与记者作了长谈。 为海内外侨胞服好务 庄炎林说,谈侨联的工作,必须与国内外的大形势、大环境、大气候和主要任务相联系。近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侨联工作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也赋予了我们比以  相似文献   

20.
余生也晚,余所知者鲜。我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读了赵朴初先生的诗词以后,才知道早已闻名遐尔的赵朴初先生的。我敬佩他的文采,我仰慕他的学识。可我从来敢奢望能在他手下工作。没想到在1987年秋天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了他。并从此在他指导下从事民主党派工作。不过由于我们都是兼职,每年也就是在会上见几面。相处不在时间,知心重于知面。我同赵朴老的心是相通的。做党派工作的第一要义是处理好执政党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