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青青 《传承》2013,(3):108-109
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师生群体、学习氛围,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对大学新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需要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帮助新生解决遇到实际问题,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警校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以便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警校生活。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在性别(t=2.572,p<.05)、民族(t=3.097,p<.01)、是否为独生子女(人际关系t=2.046,p<.05;校园适应t=2.214.p<.05;自我适应t=2.743,p<.01)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男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好于女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自我适应中好于非独生子女的新生,但是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活的第一学期 ,对新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和整合阶段 ,学校和教师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对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生组织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训练团结协作精神 ,提倡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把强制性的“硬管理”和情感性的“软管理”相结合 ,帮助学生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莫济榕  易敏 《传承》2009,(22):80-81
研究尝试把小组工作纳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中,并把小组工作作为辅导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重要环节。通过对小组工作的开发和运用,高校可以帮助大学新生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和定位,使其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迈好职业生涯上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5.
研究尝试把小组工作纳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中,并把小组工作作为辅导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重要环节.通过对小组工作的开发和运用,高校可以帮助大学新生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和定位,使其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迈好职业生涯上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往往会遇到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及人际交往与课余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使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人生阶段的转变,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使教育不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成长小组活动,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社工,是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一种职业,是以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发挥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要求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工是当下社会治理中极其重要的力量,他们广泛活跃在弱势群体服务、家庭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城乡社区发展等社会服务领域,通过科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各类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虹 《青年论坛》2003,(6):61-62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入学之后的大学新生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对我校 2 0 0 2级 5 0 0名新生的调查发现 ,由于在学习任务与内容、生活环境诸方面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直接导致了新生某些不良的情绪体验 ,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因此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缓解或解决其心理矛盾与冲突 ,缩短其心理适应期 ,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教育的首要课题。本文试从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会学习以及消除孤独苦闷感等方面加以探讨 ,为大学新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 ,身份的变更首先带来的是“适应”问题。所谓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新同学进入大学后 ,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 ,可称为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 ,新同学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人生观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 ,而正是这些问题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说来 ,过渡期内 ,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现象是相当普遍的 ,但其表现则因人而异。想家是几乎每一位新生都会遇到的 ,尤其对那些从未出过远门、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同学———这成为“不适应”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入学后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材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针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是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上具备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生动性,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入学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孙继红 《前沿》2013,(9):125-127
对于大学新生来讲,如何改进在进行环境认同、学习、人际关系、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适应时可能因承受持续性的压力而产生一些生理与心理的症状等是他们的主要课题,也是高等教育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应重视新生教育研究,构建新生教育组织机构;建设一支新生教育队伍;拓宽新生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使新生教育取得实效,从而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强化边防武警在地震搜救工作中的能力,以及预防救灾结束后的心理危机,盐田社工服务中心自5月11日起,在武警六支队十三中队开展了为期五节的“如何面对地震灾害”小组。6月17日,此次小组进行最后一节。活动当天,盐田区区长杜玲女士观看了小组,对社工的工作给予肯定。杜玲女士亲切询问了组员对活动的感受,并对中心提出“可以多开展一些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较复杂,本文从大学新生自身以外的因素角度出发,就社会发展、环境变迁、重要人际关系丧失、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
陈秋枫  韩大林 《前沿》2014,(1):183-185
21世纪之初,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新的时期如何做好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导致在入学后产生诸多不适应,进而会影响到思想的稳定。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切合新生的民族文化特质,应该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支撑、以多元文化的融合为方向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公众对禁毒社工工作的职业认同度较高,但禁毒社工队伍在年龄、文化教育、专业结构,以及对禁毒社工工作内容的认知与实践等方面都与专业化建设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提高禁毒社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必须明确界定禁毒社工的身份和职责,突显其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色彩,并加强对禁毒社工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训练,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禁毒社工的职业认同感,以逐渐实现禁毒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8)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中的"忙""盲""茫",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规律性,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掌握其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引导,使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锋  刘沛洁 《中国民政》2022,(15):58-59
<正>为探索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路径,2013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实施了202个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涉及学校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多个专业服务领域。截至2022年3月,成都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7.4万人,持证社工已达到2.3万人,社工服务机构突破800家。笔者对成都市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尤其是2020年A类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践历程进行研究,并从服务对象和社会问题改善、社区可持续发展、组织专业能力提升、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以及社会政策倡导等角度进行分析,浅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种服务模式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19.
每一位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出现许多的不适应。为此,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工作和与新生的深入接触,总结了几点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驻校社会工作,有助于推动在校青少年教育和服务的多样化,让青少年获得更多专业指引和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连结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促使青少年全面成长。通过对广州市绿翠中学实施了近5年的驻校社工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驻校社工理论和社会背景,探讨驻校社工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以及需要继续探讨和拓展的方面。同时为未来驻校社工在更多学校中得以开展提供有益的提醒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