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法制及司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金钊 《法学论坛》2007,22(3):5-11
和谐社会是一种稳定的社会,但在稳定中不是说没有变化,它是指变化发展中的稳定.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状态,因而要达到和谐得使用综合的方法.但各种方法并不是均衡地起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法制方法.这里的法制方法是指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良好的法律规范、法律价值理念和克制宽容的司法意识形态的和谐运用.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弘扬法制的妥协与克制精神,而要抑制法治的强制管理与能动的特性.我们要认真地对待规则,不要在解释中对明确的规则添加额外的含义,要充分发挥规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2.
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法家思想对于我们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惠 《法制与社会》2013,(3):168-169
新形势下,长期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干部,切实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创新视角,研究基层干部素质与法制意识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但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以法制予以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涉及到立法、司法以及法律文化等诸环节,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只有通过制定民主、科学和系统的法律,在此基础上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并以先进的法律文化为支撑,才能最终形成和谐社会下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5.
法制新闻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新闻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认清形势、明确职责、找准定位、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正有利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将极大地推动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应以教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强化校园法制环境、加强实践环节、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为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熊序明 《法制与经济》2009,(22):36-37,3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和谐音符下,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其立足发展需要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法律素质,是农民工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有待提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8.
孙威 《法制与社会》2014,(11):217-218
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我国为数众多的高职类院校而言,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高职类大学生法制素质的培育成为高职类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仍然有部分高职类院校对于大学生法制素质的培育不够重视,并且在大学生法制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对于高职类大学生的法制素质培育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和谐音符下,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其立足发展需要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法律素质,是农民工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有待提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追求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以普及法律知识为重要特色的法制新闻在中央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和普法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应该成为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承担起宣传法治、推动法治、实践法治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蒋晓伟 《法学论坛》2006,21(6):18-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宪法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实现,其前提或基础就是人民主权的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正确途径,其中法制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制。和谐法制的标志是: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充分体现人民主权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强调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并注重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各区域之间、全体人民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腐败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首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法制建设;适应形势发展,应深化对“腐败”概念及其新特征的认识,需要从“广义腐败论”的视角重新界定“腐败”定义;致力于构筑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的廉政法制体系,需要从健全领导干部决策程序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法制建设,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司法廉政法制建设,建立并完善公务人员金融实名制和家庭财产申报等方面入手,以便从体制上和源头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4.
宋建立 《法学杂志》2008,29(2):106-108
调解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以其融合情感、恢复秩序、快捷经济的独特功能,被国际上誉为"东方经验",赢得了各国学者和实务界的关注和推崇。但这样一种和平解决纷争的机制,在我国80年代中期以后,却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现代社会下,调解只有凸显自愿性以及契合人之本性,才能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与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基本治国方略,并以法律形式载人1999年宪法修正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协同性,但是二者并不等同,亦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6.
法制视野下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川 《法制与社会》2010,(25):189-189,197
近年来,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法律层面上讲,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的一定法制条件。但现实中这些条件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只有清除这些障碍,大学生创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导作用、加强各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娄刚 《法制与社会》2013,(5):214-21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在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必须注重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本文论述了大学生法制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大学生法制行为规范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闻宣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应该成为法治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法制新闻宣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在法治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法制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20.
王太宁 《行政与法》2007,(1):128-128
和谐社会应该广开各种化解社会矛盾的渠道,刑法作为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当具有谦抑性,把刑罚的适用率降到最低。但目前,我国对刑法的化解矛盾功能过于依赖,或者说,当前社会存在一种泛刑罚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我国刑事立法非常频繁,1997刑法制定出来到现在不到10年间,已经大修了7次,出台了6个刑法修正案和1个单行条例,修改条文52个,修改内容主要是增加犯罪种类和提高法定刑。相比之下,日本刑法典1907年制定到现在只小修了10次,实现了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泛刑罚化还表现在立法者过多倚重重刑,尤其是死刑。1997刑法规定了413个罪名,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