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罗俊是闽西客家巫氏的先祖,在巫氏族人祠堂中,他比较罕见地以塑像的形式为后人祀奉;而他带领当地民众开基立业的壮举,更使得其由"祖"而"神",升格为宁化县的土地神。清中叶闽(粤)客家巫氏族人大量移民台湾,他们数典不忘祖,皆铭记巫罗俊为始祖,并慎终追远,直至今日仍坚持定期到宁化巫氏公祠赡拜祖先,表现出血缘关系的承传和延续。在迁台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神明角色,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的调适与衍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同一性树立科学论说。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颇具特色的一分支,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愈加深入.我们可以从历史移民、姓氏族谱、文化精神、语言特征以及民风习俗等角度,追寻探讨客家与中原河洛地区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客家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西客家祖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文在明确客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厘清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以龙岩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客家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是既体现中原文化特质又独具华南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态。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着客家先民坚韧果敢、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在一次次大规模的转徙过程中,客家山歌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究其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求变求新。客家山歌在主题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与《诗经》有着巨大的相似之处,同时彰显着中原文化特质,是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从日本殖民台湾开始,潮属台湾移民被粗糙简单地归入"福建籍"错误的影响,广东对台粤籍移民后代的统战工作主要局限在客家。近年来,志在厘清岛内对粤东地区视等同于客家地区谬误的"半福佬客"概念的提出,给潮属移民研究与广东对台工作打开了一扇窗,值得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代言人,探讨一个区域地名的由来与含义可以为追寻地域历史与文化提供重要线索.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以闽西武平县村落为考察对象,就客家村落的地名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力图从一个侧面观察客家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7.
成都东郊洛带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历明、清两朝发展,成为中国客家文化的一页奇葩。古镇的繁荣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结晶。在这次大移民运动中,客家人经历坎坷,艰辛创业,和谐共处,成就洛带移民聚居地的繁荣。在客家人迁徙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对民族融合的影响。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精神贯穿始终,以和为贵、兼收并蓄的中庸思想对客家古镇的形成,乃至对今天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台湾研究创新基地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戈Ⅱ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由著名客家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谢重光先生撰写的《客家文化述论》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共40余万字,是目前学术界对客家文化研究最为系统、全面和深入的个人专著。  相似文献   

9.
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庞朴的"物质-制度-心理"文化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制度心理-精神"的文化层次结构,对客家精神进行文化结构层面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精神才是文化的最深层,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超越时空与阶级局限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只有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才有助于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实现客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莆田文峰宫是我国妈祖信仰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庙宇。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对文峰宫妈祖信仰的由来、变迁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爬梳,并重点考察了文峰宫与海内外,特别是与台湾之间交流的情况,展现了文峰宫在弘扬妈祖文化和促进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