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分子是那些对社会‘不满’的人。科技领域的知识分子对自然界‘不满’,就会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而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某些制度规定‘不满’,他们就会写文章呼吁,要创新我们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人们对知识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作的高度评价。“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的既是阶级归属问题,又是一种价值评价。知识分子是作为一个阶层而存在,因此,对它的评价既包含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评价,又不可忽视不同于产业工人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广大知识分子纷纷“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亡的真理。“奔赴延安”是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直接体现。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研究抗战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迁之一,就是在社会结构中,知识分子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在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所作的贡献不断上升.对此,我们将根据这一“不断扩大”和“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对于知识分子本质和标志的解释,国内外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沿用的“学历十职业”的理解方式,它侧重于政治社会学方面的界定,即从实体性上把知识分子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方式定性,强调家庭出身、文化程度、职业身份,而最终旨在判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提出“科技进步决定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科学定位依据的新飞跃;诠释“知识分子使命论”,实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社会作用认识的新提升;深化“两个尊重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核心内容的新拓展: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论”.实现了党的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理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6.
王新和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质疑》一文里指出,“工人阶级”一词,其内涵并不是无限制的,它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分子。第一,从知识分子同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看,有的知识分子不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第二,有些知识分子的劳动同社会大生产的关系不密切。第三,从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看,他们中许多人并不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如果承认这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变为社会主义者。对于这些人,史学界普遍地称他们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笔者认为,这一称谓是不科学的,应该称他们是“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两句话,在语言逻辑上虽然仅有四个字的顺序之差,但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  相似文献   

8.
“非党知识分子干部既是依靠力量,又是统战对象”,这是党在知识分子中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新的提法。在这里,非党知识分子表现为双重身份。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更好地开展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有必要对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对象”和“依靠力量”的历史发展作新的考察,对他们的地位和现状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一、对几个基本概念的考察我们讲的统一战线,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或为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为维护自身的团结统一,壮大革命的力量,而同其他各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团体以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开始,有必要对“工商业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作一番解释。我们知道,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来说,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这是他们从事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从一个社会成员来说,他们是以脑力劳动为职业而取得生活资料的,脑力劳动是这个社会阶层谋生的工具;其劳动成果中...  相似文献   

10.
田家溧 《理论学刊》2015,(2):123-128
西汉时期,很多古礼已不再实行,但不少儒生仍恪守容礼仪节,重视外在的威仪,同时也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在儒生们的努力之下,《礼经》中的容礼,其影响由朝堂、军队而发散到整个社会。容礼和威仪在不同阶层和场合都得到强调,深度融入汉代政治和社会生活并发挥了持续性的重大影响,不论是皇帝、官员,还是隐士、女子,对于容礼和威仪的重视可以说是深入到了骨髓,成为了一种思想潜意识。不过,社会上的广大士庶囿于学识的局限,或许不能很好地理解容礼的根本,而仅把它视为身份地位之威严与日常交往中的相互尊重。对于汉代这种"容"与"礼"分道而行的状况,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不能用儒生的标准来要求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名利”,过去是人们“谈虎色变”的东西。谁要讲名利,谁就是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严重,就得“触及灵魂”,“深刻检查”。而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名利思想”更是一条能置人死地的罪状。知识分子埋头读书,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8):58-58
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合作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官民共治。这些年来,包括政治学界在内的中国知识界越来越重视并倡导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或官民共治。这绝不是知识分子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他们不懂中国国情,更不是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结果,不是西方的“陷阱”,不是所谓的“杂音”和“噪音”。恰恰相反,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为推动社会政治进步所承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我国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约有7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是一支建设新中国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帮助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摆脱旧社会的影响,成为新社会需要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于1951年9月到1952年冬,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毛泽东还把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形象地比喻为“脱裤子割尾巴”。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年,新中国从旧社会接收了大约500万左右知识分子,他们构成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成份。如何看待这些跨时代的知识分子,建国初年党和国家已有认定,本文借助这种认定,探讨有关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社会归属的若干问题。 一 在回顾建国初年新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属性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中国知识分子归入“劳动群众”的范畴,归属于工人阶级队伍。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15.
叶凌 《唯实》2010,(2):37-40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五四”知识分子功不可没。他们反思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束缚与阻碍,积极承担起传承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历史使命,投身于“先破后立”的思想解放浪潮。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代知识分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五四”知识分子敢于反思的传统,对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继续进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反思,以继承和创新作为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左”的观念中,“个人奋斗”是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一条罪证;长期以来,它是束缚知识分子手脚的精神枷锁。今天,是为它恢复名声的时候了。对于“个人奋斗”要作具体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竞争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得不通过顽强的个人奋斗,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奋斗的目标各不相同,有为一己私利的,有为科学文化的,有为  相似文献   

17.
人文文化是知识分子所创造、传播的文化。这里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具备了检验自己和检视社会的超越品质,能够独立思考、定出与传统规范和习俗不同的标准的人,他们对知识、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甚至以他们自己定出的标准来批判现实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一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并不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这种特殊含义的“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们可以是教师、新闻记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仅仅占有知识而全部兴趣始终不越出专业职业的范围,或者其关切与批评的立场是基于个人欲望或小团体利益,那么他还够不上合格的知识分子称号。只有那些既拥有知识又永远地维护和捍卫人类基本价值,对人类公益事务抱持强烈的人文关怀,并诚恳地将之视为自  相似文献   

18.
朱薇 《党的文献》2016,(1):81-87
1948年初,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共中央开始集中精力研究新形势下包括知识分子政策在内的党的各项政策问题.对于之前工作中出现的对待知识分子的“左”的错误,毛泽东和任弼时指出,必须采取慎重态度,避免任何冒险政策.194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明确把“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观察和划分社会阶级的唯一标准,从而将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从剥削阶级的范畴中剥离,纳入到“劳动人民”中来.在随后接收新区的过程中,中共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包下来”的知识分子总方针.对于新解放区的原有学校、教育、文化等机构采取保护政策,并通过开办短期学校或训练班,组织演讲会、座谈会、辩论会等形式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此外,中共还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大力争取国统区知识分子民主派,为最大限度地争取知识分子参加新生的人民政权建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一般常识来说,知识分子首先是有知识的,是“脑力劳动者”。过去我们一般把受过中等教育的就算作知识分子,如今人事部门又将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算作知识分子。这是从教育背景上划分。社会学家通常从职业或知识分工角度界定,一个最著名的定义是:知识分子就是在社会中频繁地运用一般抽象符号去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和宇宙理解的人。这一划分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和语用功能。随着社会和知识的分工越来越细密,知识体制的强化和扩张,当代知识分子也越来越职业化,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一个社会学家将知识分子归在一个所谓“文化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从根本上讲是一场政治运动,其核心问题是政治性的矛盾——党内斗争,但是一些复杂激烈的冲突也反映了社会性的矛盾。以往党史学界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多集中于党内思想和政治斗争问题,而对于运动中的社会性矛盾很少涉及。本文试就“文化大革命”中的社会性矛盾作一些初步的观察和探讨。鉴于“文化大革命”中社会性矛盾的充分表现集中于前3年,本文主要考察1966年至1969年的历史事实。一、知识分子问题与社会矛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教育界和知识分子状况的强烈不满。“文化大革命”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