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蕾蕾 《政府法制》2011,(5):38-38
新加坡国民在购买政府房屋时,如果选择与父母同住,或是住在距离父母家一公里以内的地方,会得到1万新元的奖励,同时。还会获得优先选择房屋的机会。如果一个家庭赡养了父母,可以获得退税5000新元的奖励。如果申请者是三代同堂家庭,将被优先安排居房。数十年来,这些政策被严格地执行。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出发沿着105国道,笔者一路向南到山东与江苏的省域交界处的镇子,看见一座由两间套房组成的种子店,门前国旗立在柏油路边,迎风招展。1958年出生的王守法是这家店的主人。据王守法介绍,2003年,县城种子市场由乡镇种子站垄断开始向农业公司放开,镇子里出现十几家私人家庭作坊式的种子公司。王守法的这家,是全镇最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宏剑 《公民与法治》2012,(17):23-26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1,(21):48-49
女儿失踪拉姆塞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完美家庭聋家庭里的男主人、53岁的约翰·拉姆塞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他的妻子、40岁的帕特丝也曾经是“西弗吉尼亚州小姐”他们的女儿、年仅6岁的琼贝妮特·拉姆塞长得可爱伶俐,是一个粉雕玉琢的漂亮宝贝。  相似文献   

5.
家父权作为罗马家庭的权力基础,是罗马法中的重要制度。其强大而广泛的权利曾在共和时期上半叶达到鼎盛。但在古典时期,即罗马一希腊时期,家父权开始衰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特有产制度的产生所带来的财产归属主体的多元性打破了家父对罗马家庭财产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希腊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传入以及嫁资制度的演进,使罗马人逐渐对主体的财产能力有了新认识。而原本处在家父权力控制下的家子们,凭借特有产制度这一工具,在身份上获得进展,进而突破罗马家庭中仅家父唯一地具有财产支配能力这一格局。家父在罗马家庭中财产与身份两方面垄断地位的消解,导致了家父权制度的式微。  相似文献   

6.
沈岳明 《政府法制》2012,(11):45-45
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13岁他便独自外出打工。由于年纪小,没有哪个工厂肯聘用他,流浪几年后他找到一个贵族家庭,苦苦哀求那位贵夫人让他在厨房里当了一名小杂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杀鸡、杀鱼、拖地、扫厕所,包揽了全部脏活累活,一天最少要干12个小时,而所得的工资连一只鸡都买不到,但乔利仍然感到非常满足。他总是省吃俭用将辛苦赚来的钱攒起来,养活自己贫困的家。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在报纸上做广告时,将公司联系电话错登为一私人家庭电话号码,结果致使家庭每日电话不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家庭主人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损失。本案中公司的行为已构成侵权是无疑的,但究竟任犯了家庭主人的何种权利,即本案的性质是什么,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该公司馒犯了家庭主人的生命健康权,理由是公司的行为致使家庭主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小C健康受到影响,应以侵犯生命健康权为由追究其住权责任。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本案中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家庭主人的姓名权,理由如…  相似文献   

8.
陈伯达一生命运坎坷,家庭生活也是磕磕绊绊,有过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有悲欢离合的凄凉家事。  相似文献   

9.
《刑警与科技》2005,(11B):80-80
谁不想有个家?中国人,家的观念尤其强烈。恋家、想家、营造家,劳其一生,都在为这个家忙忙碌碌。然而在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家带来的欢乐、幸福和温馨时,却总有一个问题让人们为之劳心伤神、忧虑忡忡,就是家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崔克龙 《法制与社会》2013,(28):259-260
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家庭原因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从家庭的源头上杜绝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很重要。本文深入地研究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工作。由此本文从10个方面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如何解决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预防的问题,无疑对父母教育未成年人子女和预防犯罪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调查发现,多数家庭赞成拼养,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但也有一业一人持谨慎态度,认为有悖于传统。还有法学专家表示.『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们要谨慎对待。那么『拼养』会出现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3.
宏剑 《江淮法治》2012,(16):13-15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父母的新选择。 调查发现,多数家庭赞成拼养。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但也有一些人持谨慎态度,认为有悖于传统。还有法学专家表示。“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们要谨慎对待。那么。“拼养”会出现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4.
史丽 《行政与法》2007,(10):111-1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各种家庭问题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根源。如何认定和准确地把握家庭责任的性质、特征,以及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则成为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亲情之殇     
甄正 《检察风云》2014,(24):50-53
“我住的房子是姐夫的”、“我到济南工作是姐夫安排的”、“姐夫给我的工资和福利比给单位其他人的高些”、“姐夫还曾借给我10万元,买房用了”……这是一个站在法庭被告席上的内弟的供述。就是这样一个深知姐夫对他及他家人恩重如山的内弟,却于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在一场因家庭琐事引起的争吵中,竟抓起一把三齿爪钩狠狠地砸向身为某科技杂志社主编姐夫的头部,还拿出单刃水果刀狠狠地朝姐夫脖子部位连捅数刀……  相似文献   

16.
杨成铭 《法学论坛》2005,20(2):129-134
家庭生活权本身是一项人权 ,也是有家的人享有其他人权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在系统考察欧洲人权机构处理有关家庭生活权的案例的基础上 ,探讨了欧洲人权机构对“家”和“家庭生活”内涵的界定过程以及在保护普通欧洲人、外国人和受拘禁者所享有的家庭生活权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实话实说     
妻子在乡下一所中学任教,分居多年不说,我家里家外地忙乎,一个大男人混成了“家庭煮妇”!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我只好憋足了勇气,找到了市教育局的领导,把我家的实际困难和盘托出。两周后,妻子从乡下调到了我身边。几个哥们闻讯,闹哄哄地前来祝贺。来的这几位都是我的“铁哥们”,平时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的,所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都敞怀挽袖,聊起了掏心窝子的话。“我说……说顺子,”在机关里当行政科长的赵哥脸红得像猴腚,操着硬邦邦的舌头直勾勾地盯着我,“你小子赶紧跟哥们实话实说,你给弟妹调动工作花了多……多少钱?”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8,(22):139-141
以某花园别墅家庭用户为例,通常家中有各类家电以及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家庭的主人经常需要外出.小区的保安和监控对个人家庭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请个家庭保安又不切实际。同时传统的防盗报警设备,在家庭主人收到报警信息时,很难清晰的判断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需要能够远程应用的可以看得见的报警系统,以实现适合家庭的最终的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9日,江苏省海门市刮法局义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跗信。这是该局第三次收到同一寄信人的来信,信中写列:“我原以为在监狱里服刑改造,就是在赎罪。然而,当我看到家人的来信,知道孩子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成绩差、行为怪异,我才彻底地认识到,我是一个罪孽深重之人,我的犯罪给我的家庭、我的孩子造成如此深重的痛苦,代无法帮助...  相似文献   

20.
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1924年出生在佐治亚州的小镇普雷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 这是一片平原区,盛产花生.卡特家世代务农,以种植花生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