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社会心理的产物,只有顺应“天时”,即顺应时代的变迁,庙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此,在研究转型期的庙会和促进庙会的转型时,一定要站在 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多元化的基点上,有针对性地发掘传统庙会中可供持续发展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资源,并按市场规律和人类共同的先进文化理念营造现代庙会,才能避免盲目性,增强主创性。   为此,要从物质层面上拓展庙会,以更“大”的规模尽庙会之“地利”。庙会赖以发展的载体是“地”,“地之利”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梁方 《长江论坛》2001,(5):56-58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一批名扬三楚的寺庙观阁和附丽于宗教文化的庙会文化,对这批遗产的深度系统开发,将有利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也有与彝族、白族相似的火把节。而本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大祭天、正月白沙农具会、二月八北岳庙会、龙王庙会等,在这众多的节日中要数二月八北岳庙会最有特色。二月八北岳庙会就是“祭天朵”神,纳西族叫“三朵颂”。“三朵”神是纳西族至尊的神灵,纳西人叫“三朵”为“阿普三朵”,意即“祖宗三朵”之意。关于“三朵”,在民间有几种传说:一说,在古时候有个叫阿布嘎底的猎人,经常带着他的猎狗到玉龙山上去打猎,以此为生。一天,他在雪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晶莹透…  相似文献   

4.
在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三国文化是最有活力,最具有雅俗共党特色的“亚文化”之一。若干年来,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文化”,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往往有所不同,这里有必要略加阐释。我认为,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冶、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认为“…  相似文献   

5.
“中原第一马”昂首迎宾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吉祥物,人们多用它来象征一种拼搏进取的民族精神,这可从与“马”有关的词汇中略见一斑,如“万马奔腾”、“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等。庙会组委会带着对中原人民马年的美好祝福,精心制作了这匹“中原第一马”,据悉,这也是庙会史上全国第一次专门为庙会做吉祥物。马高20米,宽3米,由为《曹操》等多部电视剧做过雕塑的原中央电视台的著名美工制作,造型构思巧妙,雄浑大气。到郑州国家森林公园赛车场的游人们,纷纷在这匹昂首奋进的“吉祥马”前摄影留念。  相似文献   

6.
邓英英  王鹏 《传承》2011,(27):60-61
庙会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庙会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庙会文化,其对社会的组织与管理、地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方 《长江论坛》2004,(6):55-58
庙会的传承,实质上是其遗传因素、主体能动因素与全部的社会环境因素互动的社会化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庙会逐渐游离于初始的、单纯的宗教信仰活动之外,成为集商贸、艺术、娱乐为一体的社会亚文化系统。历史证明:庙会只有不断吸纳先进的物质一文化成果,才能不断完善其社会性而与时俱变、与时俱新。  相似文献   

8.
文化发展的特征   一、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指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相同或类似之处。   二、文化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文化领域的关键词是“真理”和“意义”,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通过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它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然而它又有相对的封闭性,体现在它的价值取向的不可替更。   三、文化的整体性与复杂性。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经过人的作用创造的“第二自然”;中层包括隐藏在外层物质里的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政府下发文件的17个省区币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随改革的第一集团军,起步早、进展快、力度大的山东省,就可谓是一支主力部队。在齐鲁人民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大潮中,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正承载起历史重任,溶入并推动着时代洪流奔腾向前!审慎决策叫响“三马一车”机制对国务院确定社会保险由人事。劳动、民政三家分管的体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同志没有苟同于“三驾马车”的说法,而是形象深邃地表述为“三马一车”,即三匹“马”共园拉好社会保险这驾“车”。然而,这只是明确了部一级的分工,在地方,对如何确定社会保…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庙会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叫U称为“上已春游”。元代热闹的庙会,首推城隍庙。明代庙会普遍兴起,清代又有发展。辛亥革命以后,庙会曾一度冷落,后又逐渐兴盛起来。据1930年的调查统计,城区庙会有20处,郊区16处。当时有八大庙会之说,即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雍和宫、东岳庙、白云观、皤桃宫、厂甸。解放前还有五大庙会的说祛,即土地庙、花市、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而以隆福寺、护国寺最为热闹,称为“东庙”、“西庙”。郊区西有门头沟的妙峰山庙会,东有平谷县的丫誉山庙会,北有怀柔县的红螺寺庙会。香客、商贾云集,各…  相似文献   

11.
《思想工作》2008,(11):22-22
刘复生在《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作为一项国家意识形态战略工程,严格意义上的“主旋律”文化产生于199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经济调整的历史产物。在日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国家集合、利用多种政治、经济等体制资源,试图重新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建立“文化主导权”。作为宏大的国家意识形态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12.
江主席关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思想,必将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积淀、文明的增进以及社会主体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通过社会进步不断获得的。为了检验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是非成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13.
龙崇拜,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甚大。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习俗、节日、建筑、装饰,以及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竞技游戏、行文用语,无不有龙的遗迹在。“凡有井水饮处,莫不有龙”。一点也不夸张。它确乎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根据龙崇拜借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4.
周天柱 《台声》2006,(11):70-72
台商也有庙会71这可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沿袭中国千年的传统,每年大陆各地的各种庙会可谓多矣。可由台商与政府部门共同主办“台商庙会”,这不要说在上海,就是在整个大陆也称得上是第一回。中秋前夕.被称为首届“台商庙会”的“2006台商产品展览会暨投资资源交流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与进一步解放思想邹东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重要经验的总结。这个纲领,有机统一,不可分割,三者之间,很难论孰大孰小孰强孰弱。党中央之所以把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纲领来抓,就是因为文化具有它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努力培植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州,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从民族文化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几点理性思考。一、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包容性文化一词包括民族文化,它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民族文化又具有它丰富的包容性,这就是它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这就是它的包容性。大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文化悠久,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白、汉、彝、回、苗、傈僳、纳西等多种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家得名于贺鳞渊源于梁漱溟,而冯友兰、贺麟、熊十力是真正的“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不是单纯地“接受”或“反接受”西方文化的产物,而是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的产物,它与世界文化构成“开放”以求“和谐”的关系。现代新儒家在忧患中产生、发展,但它和实践始终只是一种哲学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相较于往届党代会政治报告,十七大报告论述文化的篇幅更大,体现我们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文化生产力”是首次出现于党代会报告的新概念。对文化生产力的关注,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一个强盛的国家,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不仅要有强盛的经济国力,也要有强盛的文化国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在“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历史传承关系中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一脉相承,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三个代表”又是对“三个有利于”的深化和创新;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其数量类别的繁多和有异于五大宗教的特色而引起各界的关注。其中,泉州通淮关岳庙则是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它位于涂门街,与清净寺毗邻,有着千年历史,是关公信仰六大祖庙之一,历来作为泉州官绅祭祀武圣专庙。关岳文化,其精神精髓是“忠”、“义”2字,“忠”就是忠于祖国,“义”就是民族大“义”。关岳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可贵人文特质。关岳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