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技术赋能和算法嵌入的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深度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构全过程。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低复合能力等特征,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作为生产力工具,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能够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当性内部证成。在马克思经典哲学图谱中,弱人工智能是先进生产力与前沿科技的典型代表,深度重塑了社会阶层结构和人类思维空间,具备创造物质价值、知识价值与公共价值等三重社会价值的内在机理。然而,在当前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资本、技术及其自身限制异化等问题导致弱人工智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背离。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技术资本异化问题、技术理念异化问题、技术限度异化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探赜弱人工智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实现社会价值的适恰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浅析社会技术异化及其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后刚  郭建忠 《前沿》2008,(1):119-121
社会技术是管理社会的方法,在社会技术的运作过程或结果中会出现社会主体目标的负向实现,即社会技术异化。从根本上认识社会技术异化的根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章伟 《传承》2012,(2):28-29
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是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一种代表性论述。但他没有停留于对技术异化的一般理论批判上,而是进一步探索扬弃技术异化的道路;他认为必须真正建立起主体间的理解,使交往行为合理化,这才能从根本上扬弃技术异化。按其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将深刻改变传统社会历史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王洁 《理论月刊》2023,(5):40-47
元宇宙作为前沿技术的集成阵地,受到了行业热捧,引发了学术热议,在打开关于未来世界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拓展出技术哲学思考的新领域。以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为指导对元宇宙进行考察,首先要在“自然—人—社会”的三维结构中厘清其自然属性、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三重关系中剖析其作为互化新空间与异化新领域、同一桥梁与斗争舞台以及互嵌契机与脱嵌危机的辩证本性;最后,要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身虚实共同体以及人与社会价值共同体的三维引导中防范异化可能、化解斗争风险并消除脱嵌危机。  相似文献   

5.
朱广学 《前沿》2014,(19):60-61
在马克思看来,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运用,表现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维度。马克思首先肯定了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技术进步又会导致异化现象的产生。而异化的克服,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科学合理地运用技术,从而使人类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真正获得尊严与幸福。  相似文献   

6.
黄岩 《前沿》2011,(19):70-72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技术异化思想受到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多位思想家的影响。其技术异化思想的核心重在批判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而对人造成的奴役与统治。本文从技术异化的涵义及外在表现、技术异化的根源、扬弃技术异化的途径三个方面对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进行了探讨,试图在对其思想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解为瀚 《探索与争鸣》2024,(4):158-164+180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出发,将“加速社会”作为对当代社会的原初性诊断。可将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作为诠释现代性交往的新视角,以互联网中流行的“搭子”社交为切入点,反思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步调等的加速对交往时空的异化、交往行动的异化以及交往主体的异化,考量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消弭交往异化的“共鸣”方案的行动方式与行动逻辑,以及在强大的交往异化现实面前的适用性和限制性,从观念、制度、技术层面对“共鸣”方案进行实践优化。  相似文献   

8.
杨明  李建珊 《前沿》2010,(23):35-38
关于现代技术的演进,自主性理论认为,现代技术成为了对世界的构建方式,人类并不能控制和确定技术的演进方向;而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哲学思维范式,对技术及其演进方向的把握应该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在以私有制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形成的合力推动技术演进,从而使技术超越了人类的有效控制。对技术进行约束、克服其异化,根本在于实现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爱 《前沿》2008,23(4):3-5
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无处不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作为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甚至法律与国家也物化了。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异质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节奏分析:空间、时间和日常生活》是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思考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问题的核心著作,这部著作构建了一个有关节奏化与异化的哲学体系。在该著作中,列斐伏尔从节奏角度审视社会现实,确立了资本主义异化问题研究的节奏分析视野,并以身体作为节奏分析的起点、作为异化问题研究的开端,这对今后推动异化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技术结晶,网络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加速进步的新时代.网络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创造了网络,网络在某种情况下却可能因异化而成为奴役、支配人类的一种手段.在信息时代,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网络异化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当前,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和谐教育及管理,防止网络异化,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空间转向"的发轫者,其空间生产批判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审思中出场的,并具体批判了资本异化现象、日常生活异化现象和生态异化现象等三种常见的空间生产引起的社会异化现象.在资本异化现象批判上,批判了资本增殖和技术理性主导的空间生产引起的异化现象,号召打破空间生产资本化引起的空间僵化...  相似文献   

13.
王庆  夏凯 《学习与实践》2023,(9):115-125
近年来,网络空间“人设”泛滥现象日益突显。“人设”在社交媒体技术、平台资本和消费文化的叠加效应下,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的休闲娱乐、文化和日常生活世界,并显现出异化趋势——背离自然表演和真实自我的本义,成为奇幻的“人的景观”。同时,“人设崩塌”的戏剧性媒介展演也层出不穷,引发网络狂欢和社会情绪震荡。本研究从“多重自我”“虚幻自我”和“物化自我”的三个维度来阐释“人设”异化的新媒介表征,并将网络“人设”泛滥的“超级媒介奇观”作为一则“社会性寓言”予以文化的症候式解读,以揭示媒介化“人设”的泛滥对人的自我、社会文化交往和公共生活所造成的危害,由此提出对网络文化生态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4.
电脑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其触角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一方面 ,电脑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技术将使人自身的能力、个性、需要及社会交往得到满足和发展 ;另一方面 ,如若人们过分地依赖、依从于电脑网络 ,使其脱离工具、手段的角色 ,就会使主体不断异化 ,最终损害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皮海兵 《人民论坛》2011,(7):226-227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在给人类主体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主体的异化危机。网络主体异化作为一种网络技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被人们普遍而广泛地感受和认识到的现象,它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网络空间里主体自身的异化、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弗洛姆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它的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另一位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库塞的现代社会中“人的总体异化”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拟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他对马克  相似文献   

17.
王锦龙 《传承》2007,(7):32-34
早期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历史考察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阐述了上层建筑领域的"异化"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市民社会"人权观。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纬度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表明了"市民社会"下的人权是利己主义的异化人权,并在初步的实践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人权"的道路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后,就存在着公权力。人类需要公权力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实现社会正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发展变迁,公权力也会发生异化,进而对相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在概述了公权力的起源、概念和特征之后,阐述了公权力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并深入分析公权力为什么会异化,其异化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史琳 《人民论坛》2014,(6):63-65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后,就存在着公权力。人类需要公权力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实现社会正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发展变迁,公权力也会发生异化,进而对相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在概述了公权力的起源、概念和特征之后,阐述了公权力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并深入分析公权力为什么会异化,其异化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纯 《岭南学刊》2009,(3):124-127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表现及生成原因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下的符号异化,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助长了神的异化,商业化服务与消费加剧了物的畀化。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实质是人与人的本质相分离。要扬弃青年流行文化的异化,就必须提升青年主体自我批判与扬弃的能力,通过文化价值改造合理地引领青少年的文化倾向,进行社会改革以涵养真正的民主氛围,利用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进行动态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