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对于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弄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是有益的。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那里,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是同义词”,有人则认为二者有区别,莫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通常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闵采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则“通常被称为空想共产主义者”。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比较流行。还有人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显然是属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思想体系。前者不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学说”。他们认为空想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不同意见,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的概念最早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他们从道义出发,提出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功绩在于从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但由于那时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只是一般地预见到未来社会的一些原则、特征,也讲到未来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根据。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根源于以唯心史观为其理论基础,不懂得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力,而是把“人类理性”和“道德”作为衡量一切社会问题的唯一标准,用“理性”和“道德”来裁判生活。认为人类理性和道德要求人人平等地工作,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一部分人过重的劳动负担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劳而获是违背人类理性和道德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用理想的油彩描绘未来社会的模式,甚至连多少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借鉴和吸收早期基督教和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平等观念,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权、政治特权、文化特权、宗教特权与男权和夫权等特权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一个理想社会中的两性关系的设想和描述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直接影响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婚姻、家庭的有关论述。由于两性关系是社会中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合作运动合作运动的兴起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18世纪中叶,乌托邦共产主义者就提出按集体原则建立限制私有制的“小共和国”,这种“小共和国”已具有生产合作社的一般性质,但当时这种理论未成为实践。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展给工人们带来巨大灾难,他们被迫共同集资,独立地组织购买消费品。英国工人率先掀起了建立消费合作社的热潮。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对工人合作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英国播下了合作社的种子。1931—1932年英国  相似文献   

7.
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这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展所依据的方法论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在向纵深拓展,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指导。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方法论原则,我们会得到重要的启迪。 一、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是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天才头脑的发明,而是其创始人考察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理论。这一理论随着社会现实和革命斗争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但没有铸造社会主义模式。他们没有为无产阶级设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但他们提出了一条根本原则,这就是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 首先,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四、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高级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分期 社会主义的高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法等国产业革命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明显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崛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突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创造了较为全面的客观条件。这时杰出思想家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在参加阶级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阶级立埸、世界观和政治观的转变。他们从资产阶级知识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批判的同时,逐步提出了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思想。研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建文 《湖湘论坛》2021,34(1):5-1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和普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而写下的伟大著作,不仅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而且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世界观,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是学习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著作。在总结和凝练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的理论逻辑和基本原则时,我们有必要重温恩格斯的这部光辉著作,牢记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到现实的生产力和现“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根本出路、必须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的现代本性为发展中国道路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信无产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必须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才能走向“国家的消亡”的最终目标、始终尊重和维护劳动者解放才能获得永恒的历史动力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谨此对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和坚定中国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1.
1.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在社会主义史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呢?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也引起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变革。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大理论基石。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在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包含有向历史唯物主义趋近的合理因素,但本质上都是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们同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一切思想家一样,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了,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由此得出了三个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有两大建树:一是创立唯物史观,二是发现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所不能容纳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出发点,设想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共产主义。他们所设想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还不发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爭还处在初期时的产物。它的产生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①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②十九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高峯,它既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又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所研究生对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著名命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一、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时间比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晚,是否与“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命题相矛盾有三种看法:1.有矛盾。因为剩余价值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时尚未产生。论据:(1)一八四八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但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劳动和劳动力分开,而把工人向资本家出卖的“劳动力”写成“劳动”,把“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写成“劳动价格”。因而就不能区分雇佣工人的劳动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得不出必要劳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剩余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科学结论;(2)剩余价值理论相对成熟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标志是一八六七年问世的《资本论》。这样,就形成两个难题:如果坚持“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话,就得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归于《资本论》;如果坚持《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的话,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可以不要剩余价值理论这块基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这个词,是由“社会的”一词衍生而来的,它起源于拉丁文Soclis,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用来表示为了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证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思想。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一五一六年,英国的一位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写了一本叫《乌托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探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从剖析资本主义出发,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空想成分”的争论,在历史上是由伯恩施坦首先挑起的,在这以后从未停止过;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到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去寻找“空想成分”,或抓住前人的某些理论构想与后人实践结果之间的差异,把实践中的失误轻率地归咎于创始人的“空想”原罪。这些引起了很大的理论混乱。本文将在简要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虽然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指出了文明运行于"罪恶的循环"之中,揭示了文明背后的种种丑恶的根源是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造成社会不平等、使人道德败坏、造成贫困的根源,亦是现实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其深刻的认识至今仍然值得人们反思,对我们当今探索消除文明背后罪恶的途径有非常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孙元峰 《前沿》2006,2(3):153-155
奴隶、封建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和谐制度"的观点,马克思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得以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一词作为人们对美好未来向往的象征出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从它出现后的这一百多年中,尽管人们对它各有理解,尽管经受过灾难性的攻击、诽谤和歪曲,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们都相继打起了这面旗帜。“社会主义”这个词导源于拉丁文Socialis,它的原文意思是“同辈的”、“同伙的”,把它用于社会中,那就是大家平等,大体一致的伙伴。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创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