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都市寻梦小女孩晏燕生长在农村 ,天地广阔 ,田原宁静。她以为世界就是如此 ,她应该是个幸福的人。7岁那年 ,当她第一次跟随母亲来到成都 ,看到摩天大厦鳞次栉比 ,车流人流穿梭往来 ,以及大都市人们的衣食住行之后 ,她才知道这世上还有好过农村千百倍的另一片天地。她问母亲 :“为什么人家住在大城市 ,我们住在农村?为什么我们不到大城市去生活?”妈妈告诉她 :“这世上有两种人 ,命好的人和命不好的人。命好的人在大城市里过舒服的日子 ,命不好的人在农村受苦受穷。”她问 :“命不好的人能不能变成命好的人呢?”妈妈露出一丝苦笑 :“…  相似文献   

2.
近闻一些地方在乡镇企业改制中提出先吃掉"好苹果",意即在一个地区先从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改起,最好是卖掉,不然"好苹果"也会烂掉。我以为,这种观点颇可商榷。乡镇集体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骨干和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吃掉了"好苹果"即卖掉好企业,那么乡镇政府的调控能力相对会下降。而"坏苹果"、坏企业是不好吃、不好卖的,就会成为乡镇政府的负担。这样的改革不但  相似文献   

3.
谢惠敏何许人也?如今还记得她的人怕是不多了。她是刘心武的成名作《班主任》中的一个人物形象。面对今天颇为轰动的"杨师群事件",我又联想起她来。杨师群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他讲授"古代汉语"难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好还是不好,抑或哪些好哪些不好,原本是见仁见智的事,也属于学术讨论范畴。我想,倘杨先生一味地称颂,大抵不会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爱得可疑     
老祖宗强烈的权力意识和官本位意识可谓一脉相传到如今。到如今,当皇帝显然是不成了,但手中有点权总比没有强;实在不行了,弄个警察当当也是好的;眼看警察也当不上了,就只能弄身警服过过瘾了。  相似文献   

5.
徐燕 《中国人大》2013,(6):46-48
6年前,洞庭湖畔的农家女杨莉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因为当得好,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还连任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上一届5年间,杨代表提出90多件涉农建议,其中6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分别是2009年《关于加大对家电下乡力度?规划完善家电下乡工作的建议》和《关于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建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前不久召开了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强调,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史上,一条基本经验是"治国就是治吏"。把国家公职人员治理好了,国家就管理好了。如今,讲的是"治国必先治党,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开发利用,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问题,解决得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宝贵的社会资源;解决得不好,它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结合湖北省谷城县的实际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餐桌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如今餐桌上的美食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可是人们的胃口却大不如前,时常会追忆曾经的粗茶淡饭。时代"富贵病"让人们的舌尖变得迟钝起来。在我出生的70年代农村,家家经济条件都不好,餐桌上美味非常匮乏,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或每逢年节,才能大饱一下口福,平时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今人们在认识上已无多大分歧.因为从现实上看,在经济体制变革、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的多重冲击下,农村传统"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堪重负,如今已无法再维系下去了.  相似文献   

10.
安徽滁县地区凤阳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如今搞了大包干,年年丰收有余粮。”这是凤阳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滁县地区的缩影。从实行大包干(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通俗称呼)开始,改革大潮推动滁  相似文献   

11.
"吹拉弹唱玩棋牌,文化中心乐开怀"。这句顺口溜曾经是孟州农村文化中心的生动写照。如今,它已经过时了。文化中心不仅仅是农民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是农民学技术、查信息、传经验、树新风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毕业季,不少同学奔赴天南海北,落脚大中小城市。而陈清梅这样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城市热门单位资源有限,毕业生趋之若鹜,竞争激烈;乡镇基层单位人才奇缺,却门庭冷落,鲜有人问津。她想起以前问过家人"农村为什么那么穷",家人说,农村条件艰苦,山多路不好走,年轻人都想走出去,而外面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来,自然难以发展。当别人以落脚城市为荣时,陈清梅的"乡土"情结正在心里悄悄地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说“从菜篮子看形势”,意思是说从家庭主妇拎的菜篮里的菜,可以看出生产形势的好坏、购买力的强弱.从不久前在北京展出的“全国农民画展”,也可以看出农村形势的变化.这次展出的有经过选择的二百九十七位农民(包括一些渔、牧民)的作品.如果农村形势不好,农民生活不好,能有这份闲情逸致吗?农民欢天喜地,就想用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绪.绘画较之写文学戏剧作品、作曲似乎方便些,所以农民画就逐  相似文献   

14.
<正>王立红,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曾经当过幼儿园教师的她,如今面对的虽然也是一群孩子,但未保中心的"孩子王"却并不好当。在王立红眼里,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他们太可怜了,在未保中心工作,没有爱心、耐心和善心根本不行,要比妈妈对待孩子还要好。"这些年,王立红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陈波 《理论月刊》2003,(10):111-113
苏共亡党的原因有很多,党群关系没有处理好是苏共亡党的最重要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苏共为何处理不好党群关系,以及在和平时期更不易处理好党群关系的内在逻辑,从苏共亡党的命运中学会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党群关系,真正还政于民。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9)
正"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又一个教师节来临,又一圈年轮生成。日复一日,当时间从一遍遍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溜走,当教育理想被现实的琐碎挤压;当辛勤付出得不到认可,当肩上责任成倍增加……教师,在如今这个纷繁芜杂的时代,靠什么来支撑自己对职业的坚守?那就是信仰、情怀。世界很大,教师却始终站立在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社会变迁,教师仍手捧书本翻来覆去,看学生来来往往。  相似文献   

17.
“邻里和气千般好,争创文明家庭美;父母恩情重如山,人老年迈不能嫌;……”这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词句,如今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广大农村的“文明墙”上随处可见。为宣传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和谐农村建设,贾汪区在农村大力实施“文明墙”工程,在各村建立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6,(3)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老百姓说,这些年,党的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像"改薄工程""两免一补""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都是"真金白银"。如今农村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了,教师待遇提高了,农村学校面貌改观了,"泥桌子,泥凳子,上面趴着个泥娃子"的景象不复再现了。但是,学校漂亮了,待遇提高了,农村学校"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的问题却依然突出,尤其是"音、  相似文献   

19.
“读了大学也挣不来钱,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今天的农村不仅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有富家子弟信奉“读好书不如守好业”。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却是我那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弟弟,自己的心理落差比欠下的学费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1,(18)
正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邱军、孙丽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主持人请村民彭则安说说他心中的孙丽美,彭则安泪流满面:"你们问她好在哪儿,一个把老百姓当亲人的干部,她怎么能不好!""把百姓当亲人",是鱼水情深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