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法律原则上,仲裁作为民间机构以第三者或中间人身份对双方当事人间的争议作出判断或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虽然具有法律性质,但其法律权威性是有限的,尤其在与法院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来。仲裁受到法院的严格监督,法院可以撤免有问题的仲裁员;有权撤销仲裁协议;同一争议即使仲裁管辖在先,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可排除仲裁管辖;有权对裁决进行审查并有权撤销错误的裁决。这种关系导致法院对仲裁的干预较多,使得仲裁的权威性大受影响,在国际商事仲裁方面,则给当事入带来不便,使双方达  相似文献   

2.
[裁判摘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双方发生与合同有关的争议,既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关于仲裁的约定无效。但发生纠纷后,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提出异议并实际参加仲裁的,应视为双方就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达成了合意。其后双方就同一合同有关争议又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院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艳 《中外法学》1998,(5):74-78
<正> 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是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纠纷而建立的规范体系,国内法院在国际商事仲裁活动中具有协助职能和监督职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下,国内法院又协助又制约的法律地位是由国内法院的国家司法性和国际商事仲裁的民间契约性所决定的。意识自治原则是商事仲裁的本质特征,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关系当事人在此前提下,依据契约自由原则,订立仲裁协议,商定以仲裁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议纠纷,从而表现了仲裁当事人意识自治的特征;国内法院对此以国家司法机关的名义予以认可并且予以协助。公法上的国家主权原则决定的国内  相似文献   

4.
当前,针对不满鉴定意见而引发的鉴定纠纷,当事人常采取多种维权方式,除鉴定投诉、信访上访外,有些会直接向法院起诉社会鉴定机构。通过研究发现,当事人起诉社会鉴定机构案件的裁判结果多为驳回起诉或诉讼请求,解决鉴定纠纷的效果不佳,且由于存在审理裁判困境,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似乎觉得相当棘手。为了解决鉴定管理与诉讼规制未紧密衔接而衍生出的鉴定纠纷,以及倒逼鉴定机构/鉴定人重视提升鉴定质量,有必要合理构建当事人起诉鉴定机构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仲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仲裁制度的回顾 过去,仲裁制度在中国,主要是以行歧的方式来体现计划经济社会的要求,在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下设立了“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审理当事人提起的关于经济合同纠纷的案件;当事人不服裁决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要求法院重新审理。另外,在各地的劳动局之下还设立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劳动争议的有关纠纷,当事人不服裁决的.还可以依法起诉进入法院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商事纠纷也不断增加。寻求一种公平快速而且费用低廉的纠纷解决方法早已成为各国商界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通常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仲裁具有很多独特优势。首先,在解决国际纠纷方面,仲裁给人以中立的形象。如要将跨国商业纠纷诉诸法院,通常是向被告人或原告人居住地的法院提出诉讼,难免有偏颇之嫌。然而仲裁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因为仲裁不但可以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中立的仲裁员小组,而且可以根据双方协定选定在第三者国家进行仲裁。其次,仲裁裁决具有终极性和仲裁程序具有保密性。…  相似文献   

7.
<正>仲裁是国际通行的当事人自治纠纷解决方式,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法院高度重视仲裁在纠纷解决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仲裁解纷的意思自治,依法对仲裁活动予以支持的同时,对仲裁活动进行相应的监督,促进我国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积极推动仲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重庆法院对2016年至2021年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相关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并结合典型案例提炼商事仲裁司法审查裁判思路和规则,持续促进仲裁制度公信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重庆“两地”“两高”建设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仲裁协议是商务仲裁的基石,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当事人的角度看,要想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必须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不受理案件;对法院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达成了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9.
小议外贸代理中仲裁条款落空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有鉴于以仲裁方式解决进出口合同中纠纷具有不可替代的便捷性和可执行性,在国际贸易中,合同当事人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约定将双方之间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交特定的仲裁机构解决。当事人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必须在合同中载入仲裁条款。在原外经贸部《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所确定的外贸代理制度下,作为代理人的外贸公司与作为委托人的国内客户之间的代理合同,一般采用国内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而外贸公司与作为第三方的外商之间的外贸合同一般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这样,三个当事人以两份合同相互连接,但解…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