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构建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充分利用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党制度在经济协调、利益整合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7,1(6):119-123
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并对政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诉求.我国的政党制度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结构.我国政党制度能够提供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整合、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立法、司法现状,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在治安管理当场处罚程序中必须收集和运用 证据,这是治安处罚行为合法的要求,是当场处罚程序自身的要求,也有助于减少行政争议。治安当场处罚 程序中的证据除具有一般证据的特征外,还具有直接性、程序性和时效性特征。这是在研究和制订证据规则 时必须重视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合作、稳定——我国新型政党关系的三大亮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我国政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6.
在治安行政案件的诉讼中,被侵害一方因不服行政机关裁决或应法院通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时,往往向法院提出变更裁决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人不处罚和处罚不严的请求事项。笔者认为被侵害人的这一请求事项已超出了我国正在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和基本原则,应对被侵害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这一请求加以限定。 一、被侵害人作为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法律依据 一九八六年九月五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该条例在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二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了修改。现在所  相似文献   

7.
劳教制度的废止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具有鲜明的法治意义.这不代表其毫无价值可言,应筛选、利用好劳教制度的遗产,尤其是管理经验和场所、人力等资源.劳教制度废止后,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制度空隙,需要相关制度的修正和跟进.诸如强制禁戒、收容教养等专项矫治方法,应利用劳教废止的机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像社区矫正这种性质不同的制度,也需要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刑事处罚和治安管理处罚的良好衔接,构建起统一的违法犯罪矫治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应遵循法治和人权观念,完善程序设计,严格限制行政和司法权力,杜绝“类劳教”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朱孔武 《理论探索》2005,2(6):143-1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反映了我国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和谐社会的发展模式必需内化为整个法律秩序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和谐社会”的法规化。因而必须探询其宪法基础,即和谐社会的“入宪”问题。和谐社会的宪政要义在于人权的优先性及其民主框架,其制度的建构在于人权保障的不断实践和中国特色的宪法实施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基础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目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大量叠加频发,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全面责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阮兴文 《学理论》2009,(4):43-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基础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目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大量叠加频发,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全面责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