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明清王朝治回政策与回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元王朝的回族先民到明清王朝的回族,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回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在元代恩威相济的对回政策下,回族共同体雏形形成;明代回回人仍受重用,对回实行优待和强制同化政策,回回人融合汉族文化进而加速了原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回族共同体形成;清代对回政策前后有别,前期因俗而治,后期采取“以回制回”的压制政策,回族共同体非但未被削弱,民族认同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在此过程中 ,对回族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四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回族政策做了回顾 ,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2 1 7— 1934 10 ) ;长征至抗日战争前的时期 ( 1934 10— 1937 7)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 7— 1945 8) ;解放战争时期 ( 1945 8— 1949 9)。  相似文献   

3.
回族自明代形成,历经清代、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倍受煎熬的民族。本文就回族在清代、民国时期与建党后回族的状况加以对比,从中不难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回族才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在少数民族成员身上表现突出。本研究以126名回族大学生为被试,分析了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结果表明:(1)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积极民族认同、消极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性别、汉族朋友数量、年级、生源地对民族认同影响显著。(2)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3)伊斯兰教与消极民族认同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同中国古代经贸文化交流的发展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传入是形戍回族风俗习惯、居住特点和经济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因素发展完善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回族习俗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帜。本文探讨了回族习俗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它们的特质与功能以及回族习俗与国家法律之间的一致之处与差异,旨在探讨自治法规即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在沟通二者之间关系中的地位和回族习俗法规化问翅。  相似文献   

7.
研究回族服饰刺绣技艺的保护现状、重要价值和保护措施,是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代",让人们享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回建 《理论前沿》2008,(20):16-18
散居回族广泛分散居住在祖国各地,在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民族文化使散居回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世代相传,并引导和制约了其民族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在经济发展同时继续创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化时期,回族习惯法在回族地区的法治实践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功能。认识和发挥这种价值功能意义重大。在回族地区的法治活动中,要注意对回族习惯法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和尊重回族习惯法,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既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又要自觉运用习惯法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对国家法能够不涉足的领域或两者共生共存的领域,应允许回族习惯法作用的适当发挥,以促进民族习惯法价值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对非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表示排斥,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又能够与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和平相处,对其他宗教信仰者表示理解和尊重。这种社会交往行为对于当代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和解与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泉州回民在中国回民的社会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回族不同,泉州回民的西亚穆斯林先入主要通过海路而来,其穆斯林认同在历史上的起伏与泉州作为中古时期的重要国际贸易口岸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理学在福建的高度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泉州港的式微,泉州回民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穆斯林认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政治需要有少数民族的参与,泉州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泉州的回民也因此进入了国家的认同政治过程.对泉州回族的历史过程和他们近年来的穆斯林认同建构运动的分析与讨论支持了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没有政府的民族政策,中国的民族形貌将与人们今日之所见全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兴国家崛起和国际权力转移必然呼唤国际关系的大调整。同时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英德、英美力量转移,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比较研究德国与美国不同地缘特征、国家特性,以及两国对战略机遇的把握,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力量转移与安全关系调整之间的逻辑线索,从而进一步认识当前的国际大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关国《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是奥巴马政府首度公布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情报战略。该份“情报”分析了关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并对未来四年美国情报界的工作目标和实现手段做了全局性的规划与安排。“情报”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却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的深度考量,尤其是“情报”中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利益挑战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现状与深层考虑。因此,该份“情报”仍值得中国给予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刑事一体化是科学知识整合的必然结果。在由学科分化走向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科的界域并不是绝对固定和清晰的。专业槽的构筑体现了本学科的内在规定性,但它不应当成为学科整合的障碍。借助于贝卡利亚的思路,我们可以了解犯罪学的诞生与新刑法的问世所依据的整合机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不是刑法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知识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实现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战后世界和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深刻且持续,因此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热点。文章基于史实解读,回答了多年来国内外学界围绕马歇尔计划存在的几种争议,诸如马歇尔计划肇始时间界定、名称的由来、美国国务院官员对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贡献以及捷克“二月事件”与马歇尔计划是否存在关联等。文章认为,尽管马歇尔哈佛演讲一直被视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标志性事件,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在1948年4月之前,美国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援助欧洲计划;在马歇尔计划形成过程中,美国决策层固然发挥了引领作用,但美国国务院中下层官员也功不可没;捷克“二月事件”是偶发事件,与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却在客观上为马歇尔计划在美国国会的通过提供了助力。文章是对马歇尔计划整体史研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对深入研究马歇尔计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中,随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剑拔弩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再次凸显.综观世界警察教育发展潮流,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当代警察教育的要义.在警察教育训练体系方面,它体现为横向上的警察教育训练的分类分级,以及纵向上教育与训练的前后衔接、同步并行.在警察教育训练内容方面,它体现为理论维的强调通识教育、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以及实践维的强调面向实战、贴近实战、服务实战.  相似文献   

17.
欧元启动两年多来,在外汇市场上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历经艰辛。怎样看待欧元诞生的历史必然及欧元问世的意义和影响,及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如何,本文试在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之际,就以上几个问题做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一直是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仍存在重大障碍。只有实行宏观规划,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逐步达到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亚一体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与东亚最终实现一体化,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这种一体化的趋势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两个地区一体化的参与者,还因为这两个地区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条件,两个地区间存在着相互需求、相互依赖的客观现实;但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还存在许多障碍,两个地区重点不同且分别处于起步阶段的一体化进程在短期内难以合流。从“东亚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看,这两个地区合作机制要走到一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东亚和中亚的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推动东亚和中亚不断接近的路线图,以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