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把农民的生存和富裕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置于首要地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小城镇,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引导农民进入第三产业,给农民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增加西部地区人口环境容量,可持续的经济繁荣才会在西部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2.
郑翔 《理论前沿》2001,(22):29-30
由于长期的计划体制、过多的人口压力、大量过时的工业设施、较松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 ,使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报告 :环境成本(包括土壤恶化与水资源短缺)每年将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 %到7 % ,约140亿到270亿美元。虽然可持续发展早已贯穿于经济发展战略中 ,但各地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时不可能做到为了环境利益而不要经济增长。这样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过度的人口压力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土壤、水资源和空气污染问题。实施西部大…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的贫穷与落后,从法律制度上分析,主要是西部法制环境的滞后。如何消除这一不利因素,首先,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法律至上的观念;其次,依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增加透明度;第三,加强地方立法建设,确保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与经济条件,认为结合经济活动、经济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六项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观,是全球范围的一场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运动。目前,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发生影响,阐明这种影响的广度、深度、力度、后果和发展趋势,对于在法制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是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科学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共赢,是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开发中产业政策法的生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历来存在矛盾,在西部开发中也不例外。如何协调西部开发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西部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产业政策法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证明,传统产业政策法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要想在西部开发中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必须在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而产业政策法自身的生态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部大开发的首要课题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的一个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自然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课题。九十年代,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球各地区、国家、民族的共识。我们在世纪之交起步的西…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施中 ,各种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而法制建设尤其重要。法律应当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西部地区经济状况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都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法制来规范和促进。西部应当从实际出发 ,在我国宪法指导下 ,建立健全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法律制度 ,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资源、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雷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条件。雷山县旅游业要继续挖掘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原生态自然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名县"战略,提升国际苗族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和苗疆圣地的旅游形象定位,加强精品建设,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合作与公共营销,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实现雷山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要害地区,西部环境保护涉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犯罪预防之间存在诸多冲突,西部脆弱的环境受到环境犯罪的严重威胁。采取新的环境犯罪预防战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环境犯罪预防机制是走出西部开发中环境犯罪预防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它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整个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国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重。经济的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环境问题的处理成为其在追赶经济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旅游产业要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旅游与文化并举。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注重文化旅游的发展,深度发掘文化旅游内涵,从而促进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恶化了西部的生态环境,给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今日的西部开发应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认真实施一系列治理规划,使西部大开发成为推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提出的战略构想。延边参与西部大开发是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保障投资法制环境是充分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中西部地区长期以资源换增长的传统经济“赶超”战略的实践结果令人忧虑。必须选择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新路。这是从实践反思、理论启迪和顺应国家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战略新变化,破解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困局和重化工业结构与生态脆弱矛盾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西部区域生态环境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全局性的重要意义。从地缘法律文化和国家立法的双重视角考察,西部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西部社会主体对法律的需求不足,国家环境立法尚不能完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全面重构我国环境立法,并着重解决好西部地区性差异对环境法律的特殊需求,充分关注西部环境习惯法文化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没有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就不可能实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新技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以提高西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展开,许多人误解乡村旅游,出现环境破坏、资金缺乏、法制不健全、产品单一、人才短缺等问题。要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乡村文化内涵,注重特色;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实行规模化经营;合理规划,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